第37卷  第1期 福  建  电  脑 Vol. 37  No.1
2021年1月
Journal of Fujian Computer
Jan. 2021
———————————————
本文得到福州职业技术学院2017-2018学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研制》(No. 2017JXYJ001)资助。章丞,男,1983年生,硕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网络技术。E-mail:*****************。
技能大赛集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章丞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工程系 福州 350108)
摘  要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教育部定期举办的国家级竞赛活动,是考验选手综合职业能力、检验高职
人才培养质量的一块试金石。本文聚焦在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赛前集训工作,在选拔方式、培养机制、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精细化设计。 关键词 技能大赛;集训模式;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  中图法分类号 TP399  DOI:10.16707/jki.fjpc.2021.01.01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Mode of Skills Competition
ZHANG Che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Fuzhou Polytechnic, Fuzhou, China, 350108)
Abstract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College Skills Competition is a national-level competition held regularly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t is a touchstone for testing the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players and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talent training.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e-competition training work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application competition, and has refined design in the selection methods, training mechanism, and training strategies.
Keywords  Skills Competition;Training Mode; Computer Network Application Competition
1引言
作为检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技能竞赛成果在“双高建设”、“示范校”建设中都是重要一环,指引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1]。各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技能竞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以期能够在竞赛成绩上不断突破,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但赛项要想出成果,除了基本的专业教学外,重在集训上。而集训所涉及的人、事、物众多,如果没有统一科学的管理,集训则往往流于形式,成果更无从谈起。技能竞赛是学生职业技能的综合体现,赵志认为能力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应该是寻能力的载体和促进能力发展的方法,应遵循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2]。杨金栓利用归因理论分析,从实训设备、师资队伍、知识技能、训练内容方法、心
理素质和体能等方面宏观地对影响职业技能大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3]。彭丹针对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的选手选拔机制,在选拔方式、培养机制、培养策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原则[4]。但这些研究并不能完全满足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集训工作的设计要求,需要有更加精细化的集训设计来完善训练模式的不足。将集训的组织管理由松散向精细化转变,从而提高竞赛集训组织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与持续性。
2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
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始于2008年,是一项由三名学生组成竞赛团队的团体赛事。重点考核选手团队根据企业网络建设需求,进行网络设计、实施、运维等相关工作,对路由器、交换机、网络防火墙、无线局域网设备、服务器、网络应用、综合布线等
2021年福建电脑35
进行配置调试任务,具有真实性、系统性、复杂性等特,极其考验竞赛团队的技术水平、分工协调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它能够反应出当前网络工程师的岗位需求,展现参赛学生的技能风采,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3集训工作问题
竞赛集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选手选拔、集训组织、行为驱动等方面缺乏指导介入,将导致以下问题:
(1)选手选拔缺乏量化考量。技能竞赛考验的是选手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理论和实操水平、团队协作能力、任务分工与管理水平、竞赛心理等多方面软硬技能。由于各种因素制约,选手的选拔往往只能根据指导老师在课堂上的发掘,而缺乏在综合素质能力等各方面的量化考量。所选择的选手是否具备培养为一名优秀的竞赛选手素质是一个未知数,只能凭借运气。
(2)培养机制效果一般。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集训周期长,由于在省赛之前就必须集训,否则省赛没有出线国赛就无从谈起。因此集训往往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跨越省赛及国赛。在这漫长的集训时间里,指导老师如果无法形成培养机制,容易对选手丧失管理,从而导致选手失去集训目标,盲目集训,
东挖一个知识点西挖一个知识点,无法形成工作过程知识,更无法对新的、不可预见的情况作出独立判断和灵活反应。
(3)培养策略缺乏长期目标。由竞赛目标驱动的集训行为是不足以持久的。由于竞赛内容都是技术内容,总体枯燥,且日复一日反复进行,长久下来,选手在身体和精神上都会感觉疲惫。这种疲惫感没有化解,或者没有更加广泛的目标驱动,选手最终会失去自我定位,转为应付了事。
4集训过程设计
4.1选手选拔方式
(1)大规模宣传造势。在省赛之前,学校一般都有院/校级的比赛。在这个以专业为主导的比赛中,积极调动专业老师宣传比赛,除了在课堂教学发掘选手外,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赛。一方面让竞赛深入人心,从而塑造对竞赛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扩大备选的选手池,从而选出更加优质的种子选手[5]。考虑到参赛选手的基础知识储备,在挑选种子选手时优先考虑大二、大三的学生,可挑选优秀的大一学生共同参与集训,作为明年选手的储备。
(2)将院/校级比赛作为种子选手的选拔赛。将技能竞赛中所考核的理论和实操内容的基础部分进行分解融入到院/校级比赛中。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竞赛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综合布线、网络设备调试及
网络服务配置。因此在院/校级比赛中,可以采用个人赛的形式,同时考核选手的网线制作能力、基础网络设计与实施能力及网络服务配置能力等。比赛的形式可以采用理论抢答、真机及模拟器演练等方式,尽可能让比赛丰富有趣,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对选手的三方面技术能力进行评分量化,从而为种子选手的选择提供支撑。
(3)引入面试环节,强化认同、考察综合素质及临场应变能力。技术内容是死的,赛场更多的是考验选手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单一的技术水平。因此在选拔过程中,应适当加入对选手软实力的评测。通过引入面试环节,要求选手阐述自己的基本情况、对某项技术的认知水平、对技能大赛的认知等,通过阐述、问答等形式考察选手的分析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通过选手自我表述,进一步坚定其对参与技能竞赛的信念,提高面对困难时的坚韧性。
4.2 选手培养策略
(1)集训时间安排。以福建省为例,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的省赛一般安排在12月份,国赛一般安排在第二年的六月。因此集训工作将从10月正式开始,延续到第二年国赛开始。在10月到12月之间,进行省赛的集训工作。从省赛结束后到春节放假之间为国赛前期集训阶段。春节返校后到国赛正式开赛前,为国赛的集训阶段。学生进入竞赛团队后,将以竞赛知识作为专业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校企双方共同组成指导教师团队,根据老师们的时间安排,每天固定时间对选手进行指导。确保每天都有教师指导,每天都有具体的工作任务,每天都能及时解决集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集训内容设计。根据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的规程,竞赛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应用与虚拟化部署、移动互联网络组建与优化、网络空间安全部署、云计算网络服务环境搭建、无线网络勘测与设计、综合布线等。涉及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无线网络设备、SDN软件定义网络、云计算虚拟化平台、Linux及Windows网络服务的调试等。内容繁多,
36 章丞:技能大赛集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第1期
具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大二、大三学生学过相关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操基础。因此,前期主要根据赛项规程列出的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中期进一步提高熟练程度并通过参与项目实践提高理解深度,后期通过各种演练进一步加深理解并灵活应用,从而达到最佳状态。
4.3选手培养机制
(1)第一阶段(省赛准备阶段)。
在选拔完选手后,就进入了省赛准备阶段的集训。在整个集训的开始阶段,首先要向选手表明参与竞赛的意义。这不光是代表学校,更是代表自己参赛,而且可能是人生中唯一一次可以代表全省参加国家级的赛事,意义非凡。由于是团体赛,需根据选手意愿结合选拔赛的成绩制定初步的分工策略。根据国赛知识体系,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训练选手奠定技术基础。指导老师制定每日的训练计划,对选手不熟悉的
理论及实操内容进行讲解并专项测试,实时反馈当前集训的具体情况与进度。为了更好地训练选手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要求选手阶段性地对知识点材料进行整理,并录制演示视频,方便自己复习回顾的同时也为明年的竞赛选手提供方便。在省赛准备阶段,必要的模拟比赛是必须的。通过完整的比赛时间、比赛场景的模拟,培养选手的竞赛意识,特别是分工协作和时间管理的意识,对模拟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赛后分析答辩,从而更好地拾缺补漏。
(2)第二阶段(技能持续提高阶段)。
此阶段在省赛结束后至春节放假前。在这个阶段,通过以国赛规程为基准进行技能提高训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标。根据国赛大纲的要求,强化中高级技能知识点,并设计典型的综合性工作任务,指导老师通过学生答辩汇报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不足之处及改进的方向,从而辅导选手实现从“初学者到专家”的发展过程。
(3)第三阶段(角互换及项目实践阶段)。
此阶段在春节返校后开始。经过前两个阶段的集训,选手对竞赛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实践动手能力也获得了长足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此阶段选手之间开展技能相互培训,选手角互换演练从而进一步强化团队合作。通过相互学习借鉴,达到相互融合和协调,互为备份的目标。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让选手参与企业工程项目,一方面加强对理论和实践相
结合的深入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独立判断和灵活反应的能力。
(4)第四阶段(赛前强化冲刺阶段)。
此阶段在国赛前一个月开始。通过进一步的模拟赛、对抗赛的强化,提高竞赛意识和反应能力,从而实现竞赛目标。指导教师团队设计全新的模拟题进行仿真比赛,并在竞赛过程中加入技术排错的环节,增强选手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反应的程度。邀请兄弟院校竞赛团队共同训练,相互对抗模拟比赛,使赛前各选手达到最理想的竞赛状态。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5)松紧结合,塑造全情投入
如何在漫长的集训过程中,保持选手的良好状态是集训工作的重要一环。竞赛内容都与技术相关,枯燥乏味是它的基本特征。但竞赛活动的组织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让选手得到放松,从而能够坚持。指导教师团队精心组织了一些活动(如参加企业工程项目、分享项目经验、户外踏青素质拓展等)并共同参与。在整个竞赛团队中,师生能够更好地相互认识、沟通、理解,从而打破集训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桎梏。选手定期得到放松,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集训工作。同时,在整个集训期间,通过不断向学生沟通比赛的非凡意义、对将来学习、工作的重要性,也是保持选手积极状态的重要手段。
5结束语
技能大赛是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体现,赛前集训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深刻影响到技能竞赛的成果,在选拔方式、培养机制、培养策略等方面都不容忽视。通过这些方面精细化的设计、精密的组织与管理,取得良好的竞赛成绩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郭威,李香漪.技能大赛参赛团队的选拔与培养机制的研究.轻工科
技,2017,33(10):130-131,160
[2] 赵志.促进全面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职教论
坛,2009(09):1
[3] 杨金栓.影响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职教论
坛,2011(34):66-69
[4] 彭丹.全国职业院校英语口语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培养机制——以武
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7(02): 52-54,65
[5] 郑伟,侯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培养机制的探讨与实践——
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检验赛项为例.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6(05):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