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
简答:(每题5分,共20分)
1、朱烹把学习过程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1分)。小学以教事为主,大学以明理为主,(2分)即小学从事具体行为规范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到大学则在这个基础上学习修己治人之道,进一步探究其中的深刻道理(2分)。
2、第一,这类学校都是个案办学,还构不成自身体制,只能算做是封建传统教育之外的补充而已。第二,都是专业技术学校,专业范围集中在外语和军事两个方面,体现的是狭窄的实用性。第三,从教学到管理,大权多被外国人所把持。第四,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主要阵地。有中国教习负责传统儒家经学的教学和考核,保持旧官学的管理传统。尽管有这些局限性,这类学校毕竟是中国人办的最早的近代新式学校,培养出一批专业知识技术和近代新思想的人才(四点各1分,结论1分)。
3、有设计教学法,克伯屈创立,学校提供教学场所,由学生自己拟订教学计划,自由选择、支配上课时间,教师作评论指导(共2分)。有道尔顿制;美国女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创立,将教室
改为各科实验室(作业室),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指定各科作业。制成分月的作业大纲,由学生自行学习,教师为顾问。都是倡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自觉性、主动性的(共2分)。还有试行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主要是制订各种量表,对学生进行测量(1分)。
4、革命根据地有完全新型的教育体制,它包括干部教育、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部分(2分)。干部教育培养和训练干部,众教育提高众的革命觉悟和文化水平,儿童教育着眼于造就未来的革命接班人(1分)。三类教育又有明确的主次之分,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干部教育重于一般众教育,对现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未来干部的培养(2分)。
四、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
1、(基本分共5分,凡是回答有离题现象,思路和条理不够清楚,以及阐述偏于简略,均酌情扣分)作为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1分),王夫之认为人性是不断生长、发展的,完全是“习”的成果,高度肯定了教育的作用(2分)。在道德修养方面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要满足正当合理的追求,禁欲是不行的,纵欲也不好,应该是正确引导(2分)。在学习方面主张学思结合,相资为用(2分)。特别强调实践和力行,既是求知的目的,也是求知的途径(1分)。他还对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方提出要求或原则。例如学者当自勉,教者不俯从;学
者立自修之心,教者因导之以顺;善教者必有善学者,欲人明者先自明,等等(共3分),都是十分有价值的。
2、(基本分共5分,要求同上)张之洞系统地阐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1分)。他所说的中学指传统的中国学术,以儒家经典为主体,又以三纲为核心,西学主要是指西方近代科学技术(2分)。中学是本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触犯传统的封建君主专职制度和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2分),这样,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又提供了适当变革、以解外忧内患的原则措施,因而能得到统治当局及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近代新教育制度建立的政策基础(2分)。中体西用具体体现在教育方面,就是“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即德育靠中学,智育用西学(1分);在学习程序上是“讲西学必先通中学”,即中学是必修的基础课,然后再选修相应的西学(1分)。这一构思用心良苦,早期也确实促进了近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但同时又造成近代教育很大的先天不足,而且中学和西学具有完全不同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不可能和谐共存的,因此也很难按制定者的意愿维护下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