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大良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学科素养监测
语文试卷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积累运用(29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
(2)欲渡黄河冰塞川,,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3)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4)戍鼓断人行,。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
(5)我欲乘风归去,。(苏轼《水调歌头》)
(6)请将刘长卿《过长沙贾谊宅》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上联:秋山坐看水穷处下联:
(7)“忠君报国”一向是古代士大夫的执念,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诗句“”都体现了这一点。
2.古人写诗,常于诗中借景抒怀,于景中表达自己的身世情怀、人生感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富含人生哲理,表达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请结合诗句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其蕴含着怎样的哲理。(2分)链接材料: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答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7分)
作为是最后一个春季的节气,谷雨意味着细腻的春天将远。如果春是尘世的一卷诗章,那么谷雨就是最后的白描。谷雨,不若惊蛰烘托豪壮,不似清明渲染通透,她以素净又的白描之笔记叙着暮春,字里行间透出一种质朴饱满的意蕴。谷雨,即雨之谷,“之”
取“到”义。这一天,雨水是谷物们的救赎。这一天开始,暮春不再是忧伤的代名词,而是有了蓬勃的生命力。谷粒的成熟,是大地_的结果,低调含蓄中藏着宇宙天地的巨大潜能。可纵是有如此功劳,大地依旧默默地kèshǒu着自然之道。这样的气度让太阳都zì cánxínghuì,失了光芒。
谷雨是春的白描,也是春的尾声。在播种移苗、种瓜点豆之余,别忘了看柳条yáoyè,听燕子呢喃,待_,终也了无遗憾。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kè shǒu()②zì cán xing hul ( )(3)yáo yè (  )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安逸蓄谋已久春意阑珊
B.飘逸蓄谋已久春意盎然
C.安逸深思熟虑春意盎然
D.飘逸深思熟虑春意阑珊
5.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作为最后一个春季的节气,谷雨象征着细腻的春天将远。
B.作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意味着细腻的春天将远。
C.作为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意味着细腻的春天将远。
D.作为是最后一个春季的节气,谷雨象征着细腻的春天将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4分)
xx网广东新闻7月18日电重塑广州“十大名鸡”品牌邀请赛18日在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举行,数十名“粤菜师傅”同台竞技,经过角逐,主办方为广州“十大名鸡”颁发奖牌、证书,同时还授予烹制菜肴的师傅们“广州名鸡主理粤菜师傅”称号。
食在广州,无鸡不成宴。本次邀请赛,要求参赛厨师以鸡为主要食材,用粤式烹饪技法在规定时间内现
场制作完成一道特菜品。活动现场,广州酒家文昌鸡、白天鹅宾馆葵花鸡等数十款菜式经过师傅们的精心烹制摆盘后呈现在观众面前。
据活动专家组介绍,此次活动主要是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基础上,结合现在餐饮市场,评选出新的“十大名鸡”,重塑广州美食品牌,希望通过举办“粤菜师傅”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让传统粤菜技艺再次与市民见面,以故乡之味留住乡愁和回忆,推动岭南传统饮食文化焕发新活力。
6.上述材料是某网发的一则新闻,请为其拟写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7.请你用上至少一种修辞手法,拟写一条包含“粤厨”一词的宣传标语,向广大市民推介本次比赛的广州粤菜名厨,推动岭南传统饮食文化焕发新活力。(2分)
根据名著内容,完成8~9题。(6分)
8.《艾青诗选》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地抒发诗人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的诗歌是;作于七十年代,通过歌颂光明表达诗人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的思考的长诗是_。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诗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复活的土地》《火把》
B.《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
C.《我爱这土地》《光的赞歌》
D.《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
第2页(共6页)
九年级语文
9.班级开展诗文朗诵比赛选拔参加校级比赛的同学,有人欢喜有人愁,请从甲乙丙丁四组诗句中任意引用恰当的几个句子,写几句话来劝慰认真准备但落选的小东同学。(4分)
【甲】黎明,/为了你的到来/我愿站在山坡上,/像欢迎/从田野那边疾奔而来的少女,/向你张开两臂-/因为你,/你有她的纯真的微笑,/和那使我迷恋的草野的清芬。
【乙】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丙】属于你的是/光明与黑暗交替/黑夜逃遁/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星已经退隐/你依然站在那儿/期待着太阳上升/被最初的晨光照射/投身在光明的行列/直到谁也不再看到你
【丁】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7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余拏一小舟(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客此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吾辈始舣①舟近岸,断桥石磴②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③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杯箸安,竹肉④发。月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有删改)【注释】①舣:通“移”,移动。②磴:台阶。③靧:洗。④竹肉:乐声歌声。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此时月如镜新磨/庭下如积水空明
B.匿影树下者亦出/至于负者歌于途
C.吾辈往通声气/独往湖心亭看雪
D.竹肉发/野芳发而幽香
1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14.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4分)
小语:两篇选文都描写了西湖美景,但我读出了它们所描绘西湖的具体景象不同:(1)
小文:你说得对,我还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也不同:(2)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0分)
奋跃而上,激扬青春力量
张凡
①青年者,人生之华也。人们总是把最美好的词语赋予青春,把最热忱的希望寄予青年。一代代青年在
心系家国、无畏向前的奋斗中,回答着“青年何谓”“青春何为”的人生考题。从百余年前,一批批有志青年以舍生忘死的呐喊,推动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年代”;到今天,新时代青年满怀“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自信,与时代共同成长·····无数青年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创造,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塑造青春中国最美的模样。
②历史波澜壮阔,镌刻下青年的名字;未来长空万里,期待着青年的进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国家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民族复兴呼唤青年接力奔跑。广大青年珍惜青春、积极进取,动如脱兔般奋跃而上、飞速奔跑,在广阔乡村挥洒汗水,在工厂车间争创一流,在科技战线贡献才智,在风雪边关威武守护,在各行各业竞展风流、尽显风采,让青春的光谱更加广阔,明天的中国才会更加美好。
③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当年,一支支青年垦荒队奔赴荒原冻土、战天斗地,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新时代,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像一棵棵红柳、一株株格桑花一样,扎根西部、播撒知识,为广袤的土地带去无尽的生命力。置身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新时代青年更需要发扬奋斗传统、释放奋斗激情。奋斗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有立根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奋斗也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显担当。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每一次不惧挑战的探索尝试、不畏艰难的负重前行,都是对青春最有效的磨砺。向下扎根,向上拼搏,让理想信念在创业
奋斗中升华,广大青年一定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抵达梦想的彼岸。
④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十几年如一日深耕坚守,周雷培育出16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底气;孜孜不倦探索,潘时龙带领团队研制出国际首台超高分辨率微波光子成像雷达,探索出雷达未来发展的可行途径······放眼神州大地,一大批青年在创新创造中挑大梁、担重任,彰显着青年人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精气神。今天,我们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一个探索性事业,呼唤着大批创新型人才。作为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的体,广大青年尤应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激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争当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尖兵,善作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锋,在助力人民美好生活上勇探索,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⑤青春孕育无限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力量,才能不负时代,不负华年,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4日,有删改)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开篇作者首先引出话题“青年”“青春”,认为从过去到现在,青年以青春的力量、
青春的创造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塑造青春中国最美的模样。
B.选文画线句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只有根植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顺德人才招聘网最新招聘2023
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的观点,进而论证了本段分论点。
C.选文两次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表达了祖国对青年的殷切期盼,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使论点更有权威性,同时对新时代青年有极强的感召力。
D.纵观全文,青春应与梦想相伴,与奋斗同行,青年要有创新的热情和创新动力,这样才能
不负时代,不负华年,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做出贡献。
16.如果将链接材料的内容作为事实论据放在选文的第③段或第④段中,你认为放在哪里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
链接材料:邓小燕,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东宝镇双西村两委委员、广元耕鑫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经她考取大学,可以在大城市扎下根,这个山里娃却选择反哺家乡。她说:“为自己的家乡奋斗,更是一种幸福!”她成功引入“互联网+农业”模式,带动剑阁县菜籽油、木耳、腊肉等农特产品年销售破5000吨,曾经闭塞的山村享受到了互联网时代的红利。
17.班级拟组织一次“激扬青春力量”主题班会,请你结合选文,并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100字以上的发言。(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4分)
攥一把芳香的泥土
厉彦林
①故乡三面环山,土地不贫瘠也不肥沃,依然保留着传统农耕文明的习俗和风貌。置身故乡的田间地头,格外兴奋踏实。泥土的故乡,扎满我生命的根须,是我心灵皈依和朝拜的圣地。
②我和妻子借假日回到地处沂蒙山区东部的老家。早饭后,跨进父母精心打理的菜园,只见一片片韭菜、大蒜、小葱、白菜、生菜,你挤我,我挨你,长得亲密而兴旺。夜晚与爹娘拉呱半宿,像品尝味道醇正的陈酿,甘美香甜,余味悠长。盖着母亲提前晾晒过的被子,有一股阳光的味道扑面而来,勾起许多记忆。
③难忘童年时代,我放学后扔下书包就去沟底岭剜菜、割草、放羊。麦苗浇过返青水,麦苗间弥漫着薄薄的雾气,伴随各种野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夏季,田间、沟底、河沿上的野草紧紧抓住大地,长得显绿、茁壮、坚韧,那是上等的牲畜饲料。
④我深爱土地,缘于我的祖辈,尤其是我的爷爷。爷爷一生坎坷,七八岁时就为富裕人家放牛。后来,有了自己的土地,便把土地当作命根子,无论是耕种、管理、收获,都
精掐细算,妥妥帖帖。每次下地,必须先把鞋脱了,直接光着脚板。爷爷说,地是通人性的,可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了,庄稼也就不爱长了。因而全家人把土地当作恩人、亲人,春夏秋冬,义无反顾地爱惜、保护着。
⑤父亲就像能感觉到土地的体温和脉动。他经常把责任田深翻整平、刨垄调畦,体味土地苏醒的喧哗与冲动。记得那年播种前,父亲走到地中央,深深刨了几镢头,轻轻跪下右腿,将十指插入泥土中,用力攥一把,看一看土地的墒情,放到鼻子前闻一闻,口里念叨着:“这土,多润呀!这土,多香呀,这土,多肥呀!肯长庄稼,种啥都成!”那是父亲一生重复了许多次的庄重礼仪和独特享受。人勤地不懒。那普通的土坷垃,在串串汗珠的浸润下,长出一茬茬小麦、地瓜、苞米,点缀着全家人幸福的鼾声。那把弯弯的镰刀,在父母布满老茧的手里,飞快地收割生活的希望。
⑥记得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捏泥巴、塑泥哨、摔跤等游戏,每项游戏都离不开泥土。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爽气。大家沐浴着温煦的阳光,手里抓满温软的浮土,让土从指缝里慢慢漏下来,看细土在头皮上、脖子上、肩膀上、胳膊上水一样流淌,挂在密密的汗毛上,一会工夫,个个除了眼睛外,都成了“泥娃娃”。然后跳到池塘或河溪中冲洗干净,周身光滑。那是多么惬意和幸福的童年!
⑦游子在外,根依然扎在故乡的泥土中,血液依然流淌在那片土地上。因为心里装着乡村的碾磨、土坯房、庄稼地和亲人,于是就有了根深蒂固的乡情和刻骨铭心的故园情结。
⑧年复一年,土地一声不吭地奉献着。只要用犁深翻,依然露出一层层新土。万物生长于泥土,又回归于泥土。故乡的土地上,有我的祖辈辛勤耕耘的足痕和生活艰辛的泪滴,记载着一代代人的苦乐、荣辱与辉煌,包括安睡在山坡上的坟墓;又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新生命,常有婴儿清脆的啼哭划破山乡的黎明······
⑨赤脚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攥一把芳香的泥土,一股地气从脚底板一下传遍全身,顿增许多昂扬向上的力量。
(选自《厉彦林散文精粹》)18.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述作者回忆了哪些与土地相关的事情。(4分)
19.请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20.赏析文中第⑤段画线的句子。(2分)
这土,多润呀!这土,多香呀,这土,多肥呀!肯长庄稼,种啥都成!
21.有同学认为可以将原文题目《攥一把芳香的泥土》改为《难忘家乡的土地》。你赞同吗?请联系全文内容说明理由。(5分)
三、作文(50分)
22.请以“其实,路就在脚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