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疆当老师直接入编
当前社会称谓语调查
社会称谓语是称谓语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本文以新疆大学在校大学生言语交际中所使用的社会称谓语为考察对象,对大学生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当前新疆大学在校大学生使用社会称谓语的特点。
标签:社会称谓语 大学生 调查 分析
一、引言
语言是社会组织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而演变的,同时,语言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多方面联系的。任何社会现象都不可能和别的现象绝缘而独立发展,将语言和社会联系起来,才能分析透彻语言现象的本质。
社会称谓语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活跃的角,其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且调查起来不容易操作,因此笔者选择了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大学生是学生体中的一类,代表了较高的知识层次,他们不甘于传统的交流方式、交际对白,在对周围事物作出分析后又积极地创新和运用语言。语言学研究的许多新兴语言现象,最早都是出自大学校园。大学生对语言的使用有“学生”身份的
特点,但又不局限于此。他们在大学校园中生活,不时地接触着学校外面的社会,因而在语言上就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当前社会普遍使用社会称谓语的情况。大学生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毫无疑问是大学文化的一部分,它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生活方式及社会文化传统都息息相关。
校园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并影响民族文化,校园里使用的社会称谓语不仅有学生的特点,也有社会的普遍意义,因而在这个体里研究社会称谓语使用状况是有一定意义的。
笔者亲自对社会称谓语作了一次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和个案相结合的方法,以期通过这次调查来发现当前社会称谓语在高校大学生之间的使用特。
二、问卷调查设计
本文所调查的内容是校园里大学生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情况。调查针对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内接触的对象,即:对任课老师、教辅人员(图书馆工作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院系办公人员)、后勤工作人员、宿舍成员、比自己高几届或者低几届的学生。
调查总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83份,有效调查问卷所占比例为91.5%。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称呼任课老师
表1:对任课老师的称谓语调查统计
称谓形式
百分
称呼对象 比    老师    老板    姓+老师    班级+科目+老师    直接称呼全名    称呼小名    叫绰号    叫昵称    其他
当面称呼任课老师    23.0    0    77.0    0    0    0    0    0    0
不当面称呼任课老师    3.3    1.6    62.3    6.6    24.0    0    1.1    0    1.1
当面称呼老师,学生采用职业称谓语即“老师”的形式的占23%,称“姓+老师”的占77%,其他称谓形式无。原因主要是:大学任课老师不固定,学生的任课老师往往与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有关。对于给自己任课的老师,学生通常都会有一定了解,任课老师的姓氏往往被选课的学生熟知,因此“姓+老师”这种称谓语形式得以存在。这种称谓语不仅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也表
现出说话人比较熟悉称谓对象。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认为当不确定老师的姓氏或忘记老师姓氏的时候,选择“老师”这个称呼语是最恰当的。称呼语直接反映的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往往重视长幼尊卑,师长与学生历来有上下级的关系,学生称呼老师的称谓语使用“老师”或“某某老师”都是为汉民族文化所接受的。
在不当面称呼自己的任课老师的时候,称谓语就比较丰富了。由于不是正式场合,语言环境随意,利于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因此学生对老师的称呼就有了某些特殊的变化,一些新型的称谓语相继出现:直接称呼全名、叫绰号、叫昵称、叫“老板”。其中“老板”在新疆大学主要是研究生私下里称呼自己的导师,尤以理(工)科学生为主。因为理(工)科学生的导师往往申请课题经费,带领学生去做研究,完成课题后学生会得到相应的报酬,这种学术科研方式已经蕴含了经济成分在其中,这就与老板和员工的雇佣关系相似,因而研究生、博士生把自己的导师称为“老板”,这种称谓语已经被大学生接受。但这种现象在文科学生中少见,这主要受学科限制,文科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往往使用“姓+老师”来称呼导师。
不当着老师的面,对自己的任课老师”直接称呼全名”约占24%。这种称谓语形式,尽管有失尊重,但是私下里把某位老师作为一个被陈述的对象,使用全名有助于听话者区分谈论的对象,毕竟有很多姓氏相同的老师,“姓+老师”不容易被听话人理解具体谈论或者指代的对象。
使用绰号的有1.1%,这主要发生在说话的双方都知道绰号指称的是哪一位老师。绰号的来源必须被交谈双方了解,否则会影响交谈的正常进行。称呼老师绰号,表明说话者、听话者关系亲近,对某一位老师有共同的了解。通过绰号和表述者的语气,我们就会看出称呼者与称呼对象关系的远近,有的绰号体现的是一种偏爱的感情,有的表现的是一种厌恶感。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值得一提。对与学生年龄差不多的老师,学生往往称呼他们“全名+”或者“全名+哥哥”,这种现象发生在与任课老师关系亲近的前提下。
(二)称呼教辅人员
表2:对教辅人员的称谓调查统计
称谓形式
百分比
称呼对象    师傅    老师    同志    不称呼    叔叔或者阿姨    其他
教辅人员    0    90.7    0    9.3    0    0
问卷中的设置问题是考察学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院系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称呼,现将图书馆工作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院系办公室工作人员概括为“教辅人员”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对这类人员的称谓语调查主要考虑的是学生与其当面接触时的称谓语。
一直以来大学生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院系办公室工作人员普遍采用的称谓语就是“老师”。尽管他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站在三尺讲台传授知识的老师,但是学生对这几个职业的人都用“老师”来称呼。90.7%的同学认为,他们是学校中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的人员,因此称呼他们“老师”是恰当的。这个时候“老师”这个称谓语就成了通称,以“老师”直接称呼图书馆工作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院系办公室工作人员,体现出大学生对他们的尊重。有9.3%的学生选择尽量不去称呼他们,他们认为称呼图书馆工作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院系办公室工作人员“老师”不合适,但是又不到合适的称谓语,所以就避免去称呼。
在口头调查中,我们得知图书馆工作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院系办公室工作人员在作为被称述的对象,出现在大学生的语言交际中时,往往会被“图书馆的还书台的女的”、“实验室的”这样比较随意的称谓语代替。学生在面对自己不知道如何称呼的人,以最少的词语描述他们所称呼的对象,只要说话者、听话人明白表述对象的具体所指,达到交际目的就可以了。
(三)称呼学校后勤工作人员
表3:对学校后勤工作人员称谓语调查统计
称谓形式
百分比
称呼对象    师傅    老师    同志    不称呼    叔叔或者阿姨    其他
学校后勤工作人员    21.3    1.6    1.6    47.5    13.1    14.8
学校中还有一个与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体,他们就是大学校园中提供服务的后勤工作人员。后勤工作人员包括保安人员、楼长、宿舍管理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等。通过调查,大学生称呼后勤工作人员有如下特点:
称谓语形式的选用比较集中,主要使用职业称谓和不称呼,其他形式较少。称呼这些人员是“师傅”的占21.3%,这是根据他们的职业性质进行的称呼。“老师”几乎没有学生使用,“叔叔阿姨”使用仅次于“师傅”,学生们认为使用这种称谓语比较亲切。而对于和学生年龄比较相近的后勤工
作人员,学生往往采用不称呼。通过问卷显示,女生更加青睐于使用“叔叔、阿姨”,而男生多是不称呼。
(四)称呼宿舍成员
表4:对宿舍成员的称谓语调查统计
称谓形式
百分比
称呼对象    按在宿舍的排行称谓    昵称    小名    直接称呼其名    绰号    帅哥或者美女    其他
宿舍成员    23.0    21.3    13.7    24.6    4.4    6.0    7.1
对宿舍成员的称谓形式很丰富,许多有自创性的非常规的称谓语也存在,这些非常规的称谓语体现了大学生语言的时代性和时尚性。具体特点如下:
1.宿舍排行称谓
汉族先民特别重视亲缘关系,我国在称谓语方面一直以来就有用亲属称谓语来称呼非亲属关系的人员的传统,这种现象就是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泛化后,进入社会称谓语系统并被广泛使用,它不仅仅是一种词汇现象,更是一种语言运用的过程。这种模拟亲属关系称谓非亲属关系的情况,在宿舍成员之间的称呼中有所反映,如“大”“哥”“老二”“老幺”等形式的称谓语。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幸分在了一个宿舍,在宿舍这个小家庭里同学们相互帮助,共同勉励,就如亲兄弟、亲妹一样。宿舍中,一个亲切的称呼语,往往会让彼此的心理距离拉近。排行称谓语,正是追求家庭感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2.姓名称谓
我们认为,姓名称谓指的是在称谓中含有姓氏或名字中的某种成分的表现形式。包括姓名本身(本称)及其变化形式(变称或准姓名称)。
姓名称谓在宿舍中运用最多。名字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有效的符号,称呼姓名,直接反映了说话双方平等的关系。在宿舍使用姓名称谓,利于经济地进行交际活动,但是却体现不出亲密友好的关系。大学校园中的姓名称谓,不是使用完整的姓名,而是有很多的变体。在走访女生宿舍楼进行口头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况出现:
单独称姓氏。这是在熟悉的人中才会使用的一种称谓语形式。为了使称谓语更加有利于交际,不拗口,此时就在单音节姓上加个“儿化音”,这样在语音上就顺口易念,如“杨儿”“赵儿”“曹儿”等。
但是有些姓在单字加儿化的时候,不好听或是不好念,称呼者就会用另外的方式使得称谓语叫的好听、亲切,如在姓前加一个有点南方彩的前缀“阿”,于是就有了“阿樊”“阿冯”,也有的女生把所称呼的宿舍成员的姓重叠一下,如“常常”“樊樊”。这些在别人看来可能有些奇怪的称谓形式,在宿舍成员内部往往是被认同的,这种称呼范围只在彼此熟悉、长久居住、关系很好的情况下才会使用。
与女生相比较,男生使用姓名本身的情况比较多,很少用姓名的变化形式。
3.昵称类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宿舍成员进行称呼的时候,我们发现女生使用昵称的比率比男生使用昵称的比率高,这是因为昵称是定位双方关系十分密切的亲密称呼,用昵称称呼舍友体现了比较浓厚的女性特征。在女生使用的昵称中,“亲爱的”“老公”“老婆”“宝贝”“相公”“娘子”等在女生之间都有使用。而男生运用昵称的情况几乎没有。
(五)称呼比自己高几届或者低几届的学生
表5:对比自己高几届或者低几届的学生的称谓语调查统计
称谓形式
百分比
称呼对象    某兄/弟或者某/某妹或学长/学弟/学/学妹    昵称    小名    直接称呼其名    绰号    帅哥或者美女    其他
比自己高几届或者低几届的学生    56.8    4.4    2.7    28.4    1.1    0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