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务新媒体的定义
政务新媒体,是指政府机构及下属单位、公共团体及公开认证了个人信息身份的政府工作人员,以发布政府工作信息、提供公共服务或开展信息交流的新媒体平台。政务新媒体的存在形式多样,最早提炼出这一概念的是新浪微博,以“政务微博”的方式开启了政务新媒体的新时代。本质上“政务新媒体”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并且是新媒体分类中的一种自媒体,因为有官方“背书”,具有更受认可的合法性,同时因为所有工作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其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和普惠性,远高于个人或民营机构创办的“自媒体”,更容易获得网民和其他机构的认可。
当前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目前的政务新媒体,包括、、政务微博、政务App、各类自媒体网站发布平台等,基本上全面覆盖了各类新媒体表现形式。从最初的政务微博到政务,到现在客户端、支付宝的场景打造,政务新媒体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2016年,中办、国办先后印发三份
关于“政务公开工作”政策文件的,无疑是我国在政务信息公开政务舆情回应工作发展的重要成果,也为下一阶段工作指明了方向。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的技术手段逐渐应用于政务新媒体,比如越来越多的政务新媒体热衷于在平台上发布短视频,也算是政务新媒体的新兴形式。
三、 政务新媒体面临的问题
一是政务新媒体运营效率较低,不少单位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多数政务新媒体平台能够持续发布信息,但也存在不少平台发布数量较低、原创消息少、内容粗制滥造等情况,甚至还有个别账号几乎停用,近3 个月以来未发布任何信息。另外,还有个别部门未开办政务新媒体账号,或开通后并未进行实名认证,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和官方等领域。
二是政务新媒体运营人员缺乏职业素养
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招聘和人才培养方式,与媒体存在较大的差别,非专业人员运营自媒体,
多数缺乏基本的政治素养和媒介素养缺少正规的媒体培训,在运营过程中的指导思想也与专业的新媒体机构差别较大。2018 年1 月的“文明永州”为明星“打call”事件,工作人员擅自违规使用政府机构,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并引发网民热议,该事件最终以涉事工作人员主动申请辞职获得批准而告终,也暴露出政务新媒体主管部门在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明显存在短板。
三是政务新媒体与正规媒体机构联动较少
山东省某城市的一项调查显示,个别单位新媒体队伍建设力量薄弱,各单位在政务新媒体建设中,只有20%以下单位将政务新媒体账号或客户端交由外部单位托管,如新闻办、交警等单位的新媒体账号,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优势互补。其余80%以上单位内部职工兼职负责未实现专岗专人权责明晰的设置普遍存在新闻素养不高山东省政府网技术能力不强、工作衔接不顺畅等问题,造成其政务新媒体建设乏力,并造成政务资源的极大浪费,未能及时提升有关部门的信息传播能力。
四、政务新媒体问题的对策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统一标准体系。
完备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是推进政务新媒体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中国亟待在政务新媒体相关领域,如信息公开法、电子文件法、数据保护法、数字签名法、电子版权法等进行立法,使政府信息化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提升用户黏性。
政务微博发布的信息应当立足本地区、本部门的功能定位,围绕地区及部门的职能特点形成自己的特,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政务信息,以协助政府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要完善账号官方认证,树立权威性,做到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引导舆论和和积极与网友互动提高自身影响力。如“@北京发布”对突然发生的交通状况问题进行了发布,及时提醒广大市民出行注意。除了通过大数据优化服务方式提升用户黏性外,还可以通过发起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增强新媒体的活跃度,吸引粉丝关注。
三是加强运营团队建设。
运营人员党性意识、众意识和媒介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政务新媒体的成败。只有组建一支人员结构合理、组织人事适中、部门协调有力的政务新媒体运营护队伍,才能切实增强政务新媒体服务和舆情引导的能力。
 
展望未来,政务服务大厅、区域矩阵化分工发展、互联网+智慧服务、城市名片和网络助政等将成为政务新媒体发展趋势,将来会有更多地区、更多形式、更多服务功能的政务客户端上线,并且逐渐打通部门隔阂,为政务客户端提供坚实的大数据服务基础。在此基础上,打通最后一公里,无缝契合公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