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原因与对策
【摘 要】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是: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热情不高;片面看待语文学习的劣势;课堂教学方法陈旧。语文教学出现如此现状,主要是应试教育影响和语文教师自身的原因。改变现状应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正确认识;扎实进行语文积累,改变急功近利的思想;结合中考实际,切实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学考查询入口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由实验阶段进入推广阶段。在这期间,初中语文教学在新的课程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指导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这变革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影响了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化。为探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途径, 笔者对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下面谈谈有关的问题。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热情不高
部分学生因自己成绩差,感到升学无望,更是什么都不学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是:语文学习围绕中考指挥棒,中考怎么考就怎么教,不考的就不教,学生中考不考的就不学。
2.学生片面看待语文学习的劣势
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样,花工夫学,收效不大;不花工夫,也差不了多少。觉得学语文好比狗咬刺猬——无从下嘴,内容多,头绪繁杂。
3.课堂教学方法陈旧
初中语文教师大部分一般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批改上,作前指导、批改后评讲花的功夫不深。教师苦于批改作文,以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要求和衡量自己的工作。这样,语文教师往往下了很多无用功,教学中出现少,慢、差、废等现象。
笔者在调查中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一边喊教语文实在太辛苦了,一边抱怨语文时间实在太少。不少学校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个苦教苦学、师生超负荷运转的怪圈,许多语文教师
在这个怪圈里已经越陷越深。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分析发现,导致不少学校语文教学出现如此现状,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应试教育以升学率高低作为衡量办学好坏的唯一标准。素质教育贯彻在口头上,应试教育落实在行动上的双轨现象,使素质教育成为舆论上的热点,实际中的盲点。我们看到的现状依然是: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分数考得好的学校,领导教师欢天喜地,一俊遮百丑,校长教师可以贴上素质教育的金字招牌,大谈应试教育的经验;分数考得不好的,把学生管得更死,作业量再一次加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再一次减少。这是应试教育造成的恶性循环。
其次,语文教师自身的原因。笔者对多所学校的50多位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四方面:第一是对语文素养知多少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70%以上的人说不出语文素养的具体内涵。第二是对教改情况知多少的调查。多数语文教师能说出一个或几个特级语文教师的名字,有的中青年教师能说出一些优秀语文教师成功的语文教改经验,但
大多是钱梦龙三主四式教学法、魏书生六课型教学法等名词,能说得具体点的就很少了。第三是对语文教师自己从事教改、撰写教学论文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50岁以上的老教师进行教改的凤毛麟角; 3549岁的中年教师在进行教改的稍多几个, 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想进行教改的为数多一点,但真正能坚持下去的却不多。至于撰写论文,主要是为了评职称的实用目的。从论文的性质看,也多为经验介绍之类,很少有上升到理论高度的。第四是对你喜欢怎样的教学方法的调查。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大多数喜欢传统教法。问及原因,有的说:传统教法习惯了。有的说:只有传统教法才能真正落实双基,那些新方法只是做给别人看的。年轻教师喜欢传统教法的理由是:自己经验不足,搞教改、改变教法没把握,身边的中老年教师都是以传统教法为主,从他们那里可以学到经验,向他们学习不会错!上述调查表明:在我们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中,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陈旧的现象十分普遍。基础教育观已从双基观智能观发展到现代的素质教育观,可我们不少语文教师的基础教育观还停留在双基观阶段。这些教师不但缺少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状、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创新意识、进取精神,更没有从深层次去认识中学阶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是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打好基础的道理。部分中青年教师虽然想搞一点教学改革,可是深感没有教改的环境,也怕万一搞不好会影响晋级。
三、改变现状的建议
1.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正确认识
作为现代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人有一定的人际交往才能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便于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而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有信息的采集、优化和处理能力,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帮助;同时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还需要一个人有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能力,如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丰富的想象力、健康、健全的个性心理、健康美好的情感、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等。
教师如果将这些对学生讲明,使其对语文的认识有所改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他们对待语文的学习态度才会有根本的变化。
2.扎实进行语文积累,改变急功近利的思想
语文积累,首先是一定量的语言材料的识记,强化包括词语、格言警句、精彩句段、生活素材、文学和文化知识等语言材料的背诵和摘抄。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一定数量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自然就能做到厚积薄发,提高应试能力。
其次是语、修、逻、文知识的积累。那种轻视语修逻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建议把它从语文中分出去的看法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的表现。
最后是人文素养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寻求人的道德情感的自我完善的意识;建立产生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维护和思考,唤起生命关怀的意识;建立了解并珍视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意识;建立强调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的意识。建立思考生活发展规律及其本质,培养正确、进步的人生观的意识。
3.结合中考实际,切实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爱因斯坦说:所谓教学,应在于当学生在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而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无论是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形成,还是个体素质的养成,只能靠学生个体主动习得和内化才能获取。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成为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促进者,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
参考文献:
[1]杨金才. 对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