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新教材的使用策略
作者:宋爱林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0年第12
        要:本文对如何有效用好新教材;如何指导学生有效探究新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本质;对如何保持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持久性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教材;兴趣探究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91 -01
       
        一、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的使用体会和认识
        新课改背景下在使用新教材的时候,我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改进和探索,将课堂交给学生,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辅导下,通过自学——展示——交流——指导这一模式,力求在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培养数学素质。本人对新教材的使用感受的以下几点是值得肯定的、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1.新教材的编写体例非常适合学生阅读与对数学概念的建构与理解。
        2.知识的内化是始于学生的认知冲突中的新旧知识矛盾冲突。
        3.交流时学生不能言之无物,因此充分阅读教材和自主建构知识就显得非常必要。
        4.交流讨论是以对原始知识点的理解与思考为基础的,有所思有所悟才能溢于言表、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通过观点的碰撞,使学生在自主处理认知冲突中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5.老师的指导是一堂课的关键,是体现教师主导地位的关键,更是师授过程的核心。无论学生自学怎么样,交流是否到位,展示的水平怎样高,教师的指导过程都不能忽略。学生的展示水平越高,交流得越深入,教师的指导要求就更有必要,学生思考愈深,需要教师指导的就愈多。学考查询入口
        二、如何有效用好高中数学新教材的策略
        1.苏教版教材的编写体例是使用大量的具有前瞻性与时代性的实例作辅量去展现知识的
产生过程。但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有些章节与引例过于冗长,作为对应知识呈现的背景对于学生来说不能读通读透。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概率统计的引言部分和章头图。
        2.能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内容老师不要越俎代庖。新教材中每章均按排了一至二个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外阅读。内容涉及知识的延伸拓展、知识的应用、数学发展的一些故事等。习题里有带*号的题目,作为基本要求的拓展,供学生选用;复习参考题安排AB两组题目,A组题是复习巩固本章知识使用,B组题是供有余力的学生选用;小结与复习中安排有供我们教师教学选用的参考例题和学习要求等。可见我们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恰当安排、精心组织实施,才可以解决好必学与选学、基础教育与更高要求的矛盾。电教媒体将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课堂,冲击着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新大纲明确指出:积极创设条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指导教学。由于计算器已列为初中数学的选学内容,这就为高中用计算器处理复杂计算问题做好了铺垫。在使用新教材时,可以从计算指数幂开始就广泛的使用计算器,让其发挥应有功能,这样也可以减轻学生计算上的负担。多媒体作为数学的辅助教学手段,起作用是明显的。
        3.要重视各章前问题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建立数学模型的实际意义。教材的每一章都由
一个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入,可直接告诉学生,学了本章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后,这个实际问题就能用数学模型得到解决,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创新意识,对新数学模型的渴求,实践意识,学完要在实践中试一试。
        三、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的策略
        我重点关注的是知识发生过程的挖掘。我们知道人的思维是否深刻与其所依靠的原始的思维形象是密不可分的,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体现问题性。本套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是随处可以见到观察”“思考”“探索以及用问号性图标呈现的边空等栏目。这些栏目提出了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当启发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认真观察具体实例中反映的数学关系或几何特征,积极主动地开展实验与猜想、归纳与推理的活动,思考问题的本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小组合作交流的思维过程来概括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本质,以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四、如何保持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持久性
        能否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持久的保持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数学课的教学成败。为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有的教师采取了很多办法,新教材也在教材编写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如:故事材料的提炼与加工、数学家的成长趣闻、数学史的研究等等。这些做法对激发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以上办法的激趣作用是浅层次的,有效时间很短,而且对中、高年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作用较小。 实践证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学生怕学数学,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进行正确诱导。接近——亲热——融洽——共鸣;引读——合作——探究——生成。注意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并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