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设环境化学教育课程的思考
[摘 要]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最基本的、综合的和有效的手段。基于化学(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合格的中学化学师资)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学化学教学兼具环境教育的功能,建议为化学(师范)专业开设环境与化学教育的选修课程,并从培养作为未来化学教师的大学生的环保理念和生态价值观出发,阐述了环境与化学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课程内容的整体构建思路,为环境与化学教育课程的开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环保意识 环境污染 全球变化 化学教育 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4-0031-03
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给环境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人类正面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危机[1]。各国政府和普通民众已经开始正视环境问题,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环境教育”的口号在此背景下提出,如1972年的“u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提出“发展环境科学、技术和教育”;1992年的“un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通过的《agenda 21》中的第36章标题即为“提高环境意识”,提议开展全球
教育活动,倡导从小学学龄到成年都接受环境与发展的教育,并鼓励大学设立对环境有影响的跨学科课程;2009年的“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选拔了13名国际青少年气候大使列席,以便 “跨代探讨”环保问题等。教育部在1992年颁布的新大纲中明确提出在相关学科教学内容中要讲授环境保护知识。作为培养中学化学师资的化学(师范)专业,是开展环境教育的优势学科,在环境教育领域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如何在化学(师范)专业中开展环境教育?笔者认为除了在化学(师范)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中渗透环保知识外,还可以开设类似于“环境与化学教育”这样的交叉学科,专门探讨化学与环境的内在联系,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环境与化学教育选修课程的教学目的
学考查询入口据笔者统计,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与环境直接相关的课程数量十分有限。化学专业的学生具备专业的化学理论知识,已经了解化学的发展史,以及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具有运用化学并将之转化为生产力的基本能力。因此,
如果开设一门环境与化学教育的选修课程,有助于学生通过已掌握的化学知识去理解大部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化学物质的滥用与肆意排放[4]。具备化学知识背景的化学专业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于环境问题的理解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因此,具备基本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的大学生们在走向中学教学岗位后,能通过言传身教对广大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产生与强化发挥积极的作用[5]。鉴于此,为化学(师范)专业专门开设环境与化学教育课程,学生通过系统学习环境与化学教育这门课程,了解环境与化学的内在联系,掌握环境科学基本知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技能,有助于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问题,培养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中学化学教师奠定基础。
二、环境与化学教育课程内容构建
(一)理论联系实际
截至目前,国内尚无环境与化学教育课程直接相关的教材,因此,课程内容只能由任课教师根据相关参考书与资料进行构建。环境教育进课堂这一行动已经开展多年,但还存在诸多不足[6],欲使环境教育取得切实有效的成果,则有赖于教师对环境教育理论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但是,不少中学教师由于环境理论知识的欠缺,致使在环境教育中,仅能从自身的主观
经验出发,因此,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较大,系统性与科学性难以保证。课堂内容应该从环境问题的概念、产生和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并紧密结合化学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由于全球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境公害事件频发,因此,教学案例十分丰富,要根据讲授的具体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和展示。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事件,除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沉重打击外,还给民众生命和健康带来威胁,这一切可以成为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面镜子,实现中国特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是大家都应思考的问题。首先,联系《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关于中国近几年来出现的较突出的环境问题,如中国七大水系全部被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7];空气质量持续下降,酸雨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遗传资源不断丧失;农业源污染物排量大,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等。随着经济的增长,不可或缺的化学物质的生产与应用剧增,但由于环保意识的缺失,化学物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近年来,在中国因化学品引发的突发性环境事件也明显上升,如松花江硝基苯污染、北江镉污染、紫金矿业重金属污染、太湖蓝藻水华、康菲漏油及赤潮、尘肺、血铅、癌症村等事件都与化学污染物密切相关。新的环境问题在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环境教育的内容应与环境领域信息日新月异、迅速更新的现实相适应。通过教学设计,诸多的环境事件皆可有机地融入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内
容,亦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环保意识与观念,并能积极参与到环保的实际行动中去。
(二)紧密联系中学化学课程内容
化学(师范)专业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的中学化学教师,环境与化学教育课程内容与中学化学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通过分析和研究中学化学教材,明确化学教科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知识点,并能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渗透环保知识。如酸雨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除了对酸雨的最新科研进展进行阐述外,更多的时间应该放在酸雨的形成、影响因素、酸雨危害及治理方法等问题的剖析上,同时可以与《煤和石油》一节的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酸雨的来源以及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去扩展思维,让学生有意识地思考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应对措施。我国的一次能源中煤占2/3,我国的酸雨属于煤烟型酸雨,酸雨中的酸主要是硫酸[8]。可以提出问题:煤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酸雨现象(高硫煤燃烧)?我国的酸雨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硫燃烧后进入空气中会发生液相和气相反应,化学过程是怎样的?要解决酸雨问题,化学能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目前,在我国除了改变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来改善酸雨状况外,还开展了
大量的科研工作,如针对四川是我国较为严重的酸雨多发区,有科学家提出在煤中加入碱性物质氧化钙,从而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等。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对新课标实施之后的中学化学考试题目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化学试题中有关环境与化学关系的考查思路,如2009年广东高考化学题目:广州将于2010年承办第16届亚运会,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有(答案:a.①②③④)。该题目的5个选项分别涉及火电污染与核电发展、白污染与可降解塑料、城市交通尾气污染的有效控制、太阳能与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及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多个方面;2000年广东高考化学题目: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私自滥采黄金的现象,提炼过程一般要使用化学品,其直接后果是(答案:),四个答案分别涉及水体污染、臭氧层破坏、人体健康危害及植被的破坏等方面。因此,要解答这类涉及化学与环境的问题,必须同时兼备化学与环境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可以看到,环保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广,因此,环境知识的不断积累对环保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总之,在环境与化学教育课程教学中,紧密联系中学化学课程知识,并适当拓展与环保相关的内容与知识,对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