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如何补教科书“史学史常识”
一、问题由来
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史”复习小结时,有学生问道:“我们的教科书中有诸如文学(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数学(“《九章算术》与珠算”)、天文学(“《石氏星表》与浑仪”)、物理学(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生物学(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等相关学科的发展简史,为什么没有我们历史学科的发展简史呢?”是啊。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查阅了“课程标准”和各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均未见到有关史学史的“蛛丝马迹”;再查阅部编本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均有《史记》及教科书编写情况的相关介绍;翻阅老人教版(2003年)高中历史教科书,也有涉及中今中外的相关史学研究情况的记述。为什么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史学史常识”集体“缺席”?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有补缺的必要吗?到底应该补些什么呢?又该怎样去补?
二、教学依据
第一,基于对学情的调研。学情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新课改语境下“学生
中心”的具体表现。近8年来,赵剑峰老师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高考试题的“实测”与研究,以加强高三复习课教学的针对性,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援引至六安中学,从准高三学生的高考试题实测结果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新唐书》《旧唐书》等历史典籍几乎一无所知,更别提二者在记述时间和编修团队方面的差别等关键信息了。事后,我们又随机抽取了100位学生,制作问卷进行了简单的“史学史常识”知情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表1 六安中学2018届学生史学史常识知情调查表
(注:以“廿四史”为例)
问题
学生知情率(
1.你听说过“二十四史”吗?
98
2.你能准确说出我国任意四部古代正史的书名、作者吗?
36
3.请列举我国古代四位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及其代表作。
57
4.你支持高中历史教科书补充史学史相关常识吗?
91
从表格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史学史基本常识的掌握情况较差,对大部分必须知晓的常识仅仅停留在“听说”阶段。基于对学情的调研,我们认为:高三复习教学补充史学史常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第二,基于对“课标”和“考纲”的解读。修订中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选修II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校本课程,课程标准提供的《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两个模块可作为校本课程的参考。其中,《史学入门》模块有“史学的优秀传统”章节,具体要求为“知道中外史学发展的大致经过,了解史籍编纂的主要体例及其编纂特点;知道历史上著名史学家的治史情怀和治学态度,以及对史德、史才、史学、史识的推崇;知道近代以来新史学的出现及其发展;了解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史料研读》模块有“文献史料研读”章节,具体要求为“依据主要的文献史料类别,选择有代表性的史料进行研读;认识文献史料的价值,知道它是史料中最重要的部分;体会搜集和运用文献史料研究历史的方法。”由此可见,史学优秀传统的继承和优秀文献史料的研读是新课改的应有之义,课标中的模块为我们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蓝本,也为我们的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提供了选材的路径与方向。
“考纲”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课标”,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的,指导和规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的指导用书。它既是命题的依据,也是考生复习的依据,更是教师教学的理论依据。2018年考纲明确指出“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1]等,其中“基本历史知识”就是指高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历史学科相关知识,反观高考的具体实例,笔者可以明确地推断:史学史常识定然属于基本历史知识的范畴。
第三,基于对高考试题的数据分析。高考试题的研究,可谓形式多样,方法多变。有从考查知识点分布模块、考查主题、命题立意等视角研究的,鲜有从命题者视角关注试题选材问题的相关研究。笔者统计了2017年高考试题中涉及“史学史”的试题(见表2)
表2 2017年高考涉及正史试题汇总表
题号
分值
涉及史著名称
备注
I卷第26题
4
《旧唐书》《新唐书》
I卷第47题
15
《史记》
II卷第25题
4
《史记》《汉书》
III卷第25题
4
《史记》
III卷第44题
15
《隋书》
天津卷第12题公考常识有必要学吗
4
《汉书》
江苏卷第24题C
10
《清史稿》
编成原因;编纂得失
海南卷第26题
15
《旧唐书》
阅读表1可知,2017年高考试题明确标注取材“正史”(此处取“廿五史”之说)的就有8题,总计71分。其中,江苏卷直接考查了《清史稿》的编成原因及编纂得失等问题。
俗话说“文史一家”。笔者拓宽了研究视野,将近三年全国高考语文科试题中选材于“正史”的试题也进行了统计(见表3)
表3 2015-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取材“正史”试题汇总表
年份
题号
涉及史著名称
分值
2015
I卷第二(二)题
《宋史·孙傅传》
19
II卷第二(二)题
《北史·来护儿传》
19
2016
I卷第二(二)题
《宋史·曾公亮传》
19
II卷第二(二)题
《明史·陈登云传》
19
III卷第二(二)题
《明史·傅珪传》
19
2017
I卷第二(二)题
《宋书·谢弘微传》
19
II卷第二(二)题
《后汉书·赵憙传》
19
III卷第二(二)题
《宋史·许将传》
19
基于对近年高考试题涉及“正史”内容的统计结果,我们可知:中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史学史常识,这是提高自身文史素养的基本要求之一。
第四,基于史学史的重要地位。台湾著名史学家阎沁恒在杜维运《中国史学史》序言中指出,“史学史为了解史学的内涵与发展的入门之学,也是进入历史知识堂奥的基础之学。”[2]可见,史学史是迈进史学大门的第一步,其基础性地位毋容置疑。杜维运在该书自序中亦指出,“为挽救现代史学的危机,须自史学史的研究与撰写起。发展两千年以上的史学,是历代无数史学家竭尽智慧呕心沥血所留下的结晶。其富有真理处,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而永远有其价值;其因时代变迁而价值转变者,亦可就时代与史学的关系,测出史学消长的信息。”[3]
三、教学实践
第一,教学材料的收集。教学材料,泛指有关教学内容的各种形式的载体,它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补充读物,学生用以解答书中问题的工具书、杂志、小册子、连环画、程序材料,用以培养某方面技能的学具或玩具、电影、灯片,用以教简单概念和技巧的简短盒式电
影、VCD、CD、录像带、录音带、图表、照片和画片、实物标本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微博等教学材料更是“海量”涌现。到底该如何选取?历史教师要树立“博观而约取”的资源意识,拓展阅读视野,广泛地摄取有关史学史的相关知识,具体选材方向(见表4)
表4 史学史常识资源选取概览表
资料来源
具体名称
示例
教科书
初中历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朱汉国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等
第16课“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司马迁与《史记》
高中历史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人教版,2003年)
第四章“中国近代文化”,第二节“清朝晚期文化(二)”:新史学与考古成就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人教版,2007年)
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
期刊
专业期刊
《史学史研究》《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等
《〈魏书〉的历史文化认同》(《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5年)
教学类期刊
《中学历史教学》《中史参》等
《中学历史教学》2015年改版始,每期封1均为历史教科书书影,目录页均有简要介绍。
专著
正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等
《史记·商君列传》《史记·报任安书》
综合类专著
《中国古代史》(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等
第十一章“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第五节“唐代的文化与社会生活”第二目:儒学与史学
专业类专著
《中国史学史》(杜维运著:上海:商务印书馆,2010年);《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等
第三编“隋唐宋元时期史籍介绍及选文”“序言”部分还从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论述了这一时期史学繁盛的原因。(《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网络
综合类网站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中国知网;维普网;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等
学科网站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历史风云网等
第二,教学示例。课堂中教师提出的“大问题”,指的是课堂的“课眼”,文本的“文眼”,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它强调的是问题的“质”,有一定的开放性或自由度,能够给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留下充分的探究空间。[4]可见,“大问题”必须触及教学的本质,指向学科思想和学科活动经验;“大问题”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指向学生的问题意识;“大问题”应具有思维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科语言。基于对“大问题”教学的理解与思考,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