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6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1.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有以下观点:    ①罪刑法定只约束立法者,不约束司法者    ②罪刑法定只约束法官,不约束侦查人员    ③罪刑法定只禁止类推适用刑法,不禁止适用习惯法    ④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2年卷二3题)
A.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
B.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
C.第④句正确,第①②③句错误
D.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第3条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其基本含义是:犯罪和刑罚,必须基于国民的意思,事先予以规定。因此,不管行为人的行为在现实上造成多么重大
的危害,也不管刑罚手段的使用有多么迫切,如果不是刑法将该特定行为规定为犯罪类型,那么这一行为就不构成犯罪,也不能加以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刑法的生命,既是司法机关适用刑法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立法机关制定刑法必须遵循的原则。事实上,罪刑法定原则主要约束的就是司法者,使其对案件的处理完全限制在法条范围,这样才能实现法治,实现法律对人权的保护。司法者包括具有侦查、检察、审判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所以①②的说法是错误的。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合理解释刑法,禁止类推解释,又称为“严格的罪刑法定”。类推解释是对法条文字范围的突破,使得法官不再受法律条文的严格限制,从而违背罪刑法定原则。同时基于习惯法本身没有文字的严格表述,罪刑法定原则也排除习惯法,凡是刑法必须是被立法者通过立法的方式所表现的,又称“成文的罪刑法定”。所以③的说法是错误的。    要求国民遵循尚未生效的法律,是对行动自由的侵犯。如果根据行为后才出现的法律处罚当时的行为,立法活动就变成对国民的“伤害活动”,而不是规范国民行为的活动。刑法不是确立道德的工具,而是保护自由的工具。所以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刑法溯及既往,又称为“事前的罪刑法定”。总体来说,法不溯及既往是避免事后突袭性地恶化行为人的地位,使人民对于其行为之结果具有预测可能性,从而确保其行为的自由。所以禁止事后法仅仅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法律溯及既往,如果新法有利于被告人,则可以溯及既往适用新法。所以④的说法是正确的。                       
                           
2. 关于结果加重犯,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年卷二第8题)
A.故意杀人包含了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罪实际上是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
B.罪、强制猥亵妇女罪的犯罪客体相同,、强制猥亵行为致妇女重伤的,均成立结果加重犯
C.甲将乙拘禁在宾馆20楼,声称只要乙还债就放人。乙无力还债,深夜跳楼身亡。甲的行为不成立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
D.甲以胁迫手段抢劫乙时,发现仇人丙路过,于是立即杀害丙。甲在抢劫过程中杀害他人,因抢劫致人死亡包括故意致人死亡,故甲成立抢劫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结果加重犯,又叫加重结果犯,是指故意实施刑法规定的一个基本犯罪行为,由于发生了更为严重的结果,刑法加重其法定刑。故意杀人罪是指在故意杀人的意图下实行
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故意伤害罪是指在故意伤害他人的意图下实行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依照刑法条文,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而非故意杀人罪。因此,故意杀人罪不是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所以,A项错误。    B项:罪和强制猥亵妇女罪的客体或法益有所不同,前者是妇女的性自主权,后者是妇女的性羞耻心。刑法条文规定致人重伤的是结果加重犯,而没有规定强制猥亵妇女致人重伤是结果加重犯。结果加重犯的成立要求具有法定性,即刑法条文对加重结果规定了加重的法定刑。B错误。    C项:非法拘禁致人死亡是结果加重犯,其成立条件是加重结果与基本犯罪行为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然而,乙的跳楼自杀身亡与甲的非法拘禁行为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甲不成立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    D项:抢劫致人死亡要求死亡结果是抢劫本身的暴力行为导致的。所谓抢劫本身的暴力行为是指非法占有为目的而实施的暴力行为。因此,抢劫致人死亡中的“人”包括被害人本人,也包括为了阻止行为人抢劫的第三人。但本题中甲没有阻止丙的抢劫行为。甲杀害丙的行为不是抢劫本身的暴力行为。    注意:根据《刑法修正案(九)》,本题中的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名,已经修订为强制猥亵、侮辱罪。            知识模块:刑法总论           
                           
3. 李某多次发送淫秽短信、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公安机关经调查拟对李某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关于此处罚决定,下列哪一做法是适当的?(2016年卷二45题)
A.由公安派出所作出
B.依当场处罚程序作出
C.应及时通知李某的家属
D.紧急情况下可以口头方式作出
正确答案:C         
解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1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据此,拘留处罚不得由公安派出所作出,故A项错误。该法第100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的,可以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据此,拘留处罚不得当场作出,故B项错误。该法第97条第1款,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家属。
故C项正确。该法第96条第1款规定:“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的,应当制作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据此,拘留等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故D项错误。            知识模块:行政行为           
                           
4. 医生甲退休后,擅自为人看病2年多。某日,甲为乙,需注射青霉素。乙自述以前曾注射过青霉素,甲便未做皮试就给乙注射青霉素,乙因青霉素过敏而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3年卷二第18题)
A.以非法行医罪的结果加重犯论处
B.以非法行医罪的基本犯论处
C.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D.以医疗事故罪论处
正确答案:A         
解析:有医师执业资格是“医师资格”与“执业资格”的统一。退休的医生仍然具备医师资格,但是却没有了执业资格,所以相当于刑法上的普通人,其行医问诊的,可以成立《刑法》第336条规定的非法行医罪。甲退休后擅自为人看病2年多,属于没有医师执业资格,而以行医为业的非法行医罪。其行医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的,属于第236条“造成就诊人死亡”因而法定刑加重的情况,是此罪的结果加重犯。按照以非法行医罪的结果加重犯论处。            知识模块:刑法           
                           
5. 在刑事诉讼中,法官消极中立,通过当事人举证、辩论发现事实真相,并由当事人推动诉讼进程。这种诉讼构造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2013年卷二第23题)
A.职权主义
B.当事人主义
C.纠问主义
D.混合主义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职权主义审判模式,是指法官在居于主导和控制地位,而限制控辩双方积极性的审判模式。不是依靠当事人推动诉讼进程,A项不符合题意,错误。    B项: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是指法官(陪审团)居于中立且被动的裁判者地位,法庭审判的进行由控方的举证和辩方的反驳共同推动和控制的一种审判模式。本题中“法官消极中立,通过当事人举证、辩论发现事实真相,并由当事人推动诉讼进程。”符合当事入主义的审判模式,故B项正确。    C项:纠问主义审判模式,是以国家追诉为主,法院集侦查、控诉、审判职能于一身,即使没有被害人或者其他人的控告,法官也可以以职权主动追究犯罪。故C项不符合题意,错误。    D项:混合主义模式,是吸收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和职权主义审判模式的长处,使两者融合的一种审判模式。结合本题,D项错误。            知识模块:刑事诉讼法总论           
                           
6. 未成年人郭某涉嫌犯罪被检察院批准逮捕。在审查起诉中,经羁押必要性审查,拟变更为取保候审并适用保证人保证。关于保证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4年卷二第30题)
A.可由郭某的父亲担任保证人,并由其交纳1000元保证金
B.可要求郭某的父亲和母亲同时担任保证人
C.如果保证人协助郭某逃匿,应当依法追究保证人的刑事责任,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连带赔偿责任
D.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应处的,由检察院决定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最高法解释》第116条第2款规定:“对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的,应当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不得同时使用保证人保证与保证金保证。”故A项中,既要求郭某的父亲担任保证人,又要求其交纳保证金的做法错误。    B项:《最高法解释》第117条规定:“对下列被告人决定取保候审的。可以责令其提出一至二名保证人:    (1)无力交纳保证金的;    (2)未成年或者已满75周岁的;    (3)不宜收取保证金的其他被告人。”    本案要求郭某的父亲和母亲同时担任保证人的做法符合本规定。故B项正确。    C项:《最高法解释》第122条规定:“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认为已经构成犯罪的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逃匿的,如果系保证人协助被告人逃匿,或者保证人明知被告人藏匿地点但拒绝向司法机关提供,
对保证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C项中要求保证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连带赔偿责任的做法不符合本规定。C项错误。    D项:《六机关规定》第14条规定:“对取保候审保证人是否履行了保证义务,由公安机关认定,对保证人的决定,也由公安机关作出。”故D项中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应处的,由检察院决定的做法不符合本规定。D项错误。            知识模块:刑事诉讼法总论           
                           
7. 某国土资源局以陈某违反《土地管理法》为由,向陈某送达决定书,责令其在10日内拆除擅自在集体土地上建造的房屋3间,恢复土地原状。陈某未履行决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1年第48题)
A.国土资源局的决定书应载明,不服该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B.国土资源局的决定为负担性具体行政行为
C.因《土地管理法》对起诉期限有特别规定,陈某对决定不服提起诉讼的,应依该期限规定
2016年司法考试D.如陈某不履行决定又未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或起诉的,国土资源局可以自行拆除陈某所建房屋
正确答案:D         
解析:A正确:《行政处罚法》第39条第1款规定:“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因此A项说法正确。    B正确:负担性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要求行政相对人负担一定的义务或者对其权利进行限制的行为。决定要求陈某拆除房屋,是为陈某设定义务,属于负担性具体行政行为。    C正确:《行政诉讼法》第46条第1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土地管理法》属于法律,所以陈某的起诉期限应当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    D错误:具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主要包括:公安、国家安全、海关、税
务和县级以上政府等;国土资源局没有强制执行权,对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决定的国土资源局只能请求法院执行。            知识模块: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