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第33期
Aug. 2022
No.33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
【特别关注】
2022年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对比研究
何 磊,王翔汉,陈盈果
(国防科技大学 系统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
[摘 要] 博士生教育位于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聚集地。如何有效选拔博士人才,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应用于更有潜力的博士候选体是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结合博士人才的岗位需求,不断创新选人用人理念,完善当前的“申请—考核”选拔机制,优化评估指标体系,改变当前存在的“读博士全靠SCI数量”“点优势突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不全”等现象,研
究了当前国内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的实施进展。基于调查结果,探讨了“申请—考核”制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研究生招生;研究生教育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制优化设计”(YJSY2020040);2020年度国防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以能力为导向的本科算法类课程
考核方法研究——以现代优化方法为例”(U2020018)
[作者简介] 何 磊(1991—),男(蒙古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工学博士,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系统规划与管理决策技术研究;王翔汉(1996—),男,河北衡水人,工学硕士,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
研究生教学管理、深度学习研究;陈盈果(1986—),男,重庆人,工学博士,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
事系统规划与管理决策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33-0001-04    [收稿日期] 2022-04-03
一、我国博士“申请—考核”制实施进展
博士生教育位于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聚集地,培养博士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发展水平及潜力的重要标志之一[1]。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采用考试的方式进行博士生招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方式为我国选拔出了很多优秀的科研人才。与硕士生招生主要为全国统考相比,高校在博士生选拔方面拥有更高的自主权。自1978年我国开始博士生培养以来,随着各行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博士生招生人数也在快速增长,至2021年,博士生每年招生人数已经超过十万。在实践过程中,各高校逐步形成了普通招考、硕博连读及本科生直接攻博三种博士生选拔方式,其中,普通招考作为最常见、覆盖最广的考核方式,在运行中逐步暴露出考核覆盖不全面、考核方式不灵活及选拔结果不理想等缺陷[2]。为了克服以上弊端,各高校对博士生选拔方式进行了不断改革优化,“申请—考核”制度就是这些改革优化的重要成果之一。与传统普通招考相比,“申请—考核”制度更倾向于选拔具有科研学术潜力的学生,而不仅仅是“会考试”的学生。“申请—考核”制度最初起源于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两所高校于2007年开展审核制试点,随后,一些国内其他高校开始尝试选择部分学科试点“申请—考核”制度[3]。在此基础上,教育
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13年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机制,发挥专家组审核作用,强化对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潜质的考察[4]。在此之后,更多高校加入了试点行列,通过9年多的改进与完善,如今适合高校学科领域发展的“申请—考核”制度逐步形成。
基于公开数据,截至2020年7月,我国已有67.86%的高校/单位明确说明使用了“申请—考核”制度进行博士生招生,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申请—考核”制度招生达到了100%,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达到了89.80%,其他单位则有52.23%
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8月
采用该制度。截至2022年,已有多所高校宣布博士取消统一入学考试招生,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招生,如国防科技大学[5]、郑州大学[6]等。由此可见,“申请—考核”制度已成为我国高校当前博士生选拔的主要方式。
二、我国博士“申请—考核”制主要问题
尽管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博士招生的主流模式,但“申请—考核”制在运行中也显露出诸多问题。
(一)“唯论文”等不良导向表现较为明显,考生其他方面的业绩能力考查弱化
根据近年来实际招考情况来看,专家审核方式逐渐演变为专家数考生发表SCI论文篇数、看SCI论文分区及影响因子等,“唯论文”等不良导向表现得较为明显,导致对考生其他方面的业绩能力考查弱化。由于评分过程中学术论文对考生的得分影响很大,部分实践能力强、参与项目多的学生,因为没有精力撰写论文而无法获得较高分数。同时,面对这样的标准,部分有志报考博士的考生也更倾向于进行“短平快”的研究,将大量时间耗费在“水刊”上,盲目追求论文数量,而忽略了论文质量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7]。
(二)“申请—考核”制扩大了专家权力,但也容易滋生腐败
由于“申请—考核”制往往不具备清晰、客观、统一的考核标准,专家可以根据主观喜好选择学生,这也导致该过程中可能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同时,校内外的关系户也会在“申请—考核”过程中更占优势,导致各类近亲繁殖的学术小圈子的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力,一方面也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8]。
(三)部分“申请—考核”标准的合理性有待考究
高校在指定“申请—考核”选拔条件时,往往会对考生的学历背景、外语水平、科研成果及学业成绩等方面设置相关的准入条件,例如,限制英语六级成绩时间,要求考生本科、硕士阶段需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三年内必须有一作SCI论文,要求在职人员提供单位同意证明等,这些准入机制使得直读生在“申请—
考核”过程中更占优势,对于“双非学校”考生、往届生和在职人员存在一定的出身偏见和歧视现象[9]。
(四)容易出现证明材料现象
由于“申请—考核”制需要的许多证明材料,如学术论文、推荐信、研究计划书等都可以提前准备,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定的现象。部分学生提供的材料可能经过了导师或其他“手”的润,甚至直接由他人代劳,使得专家难以判断学生的真实水平。
(五)导师与面试专家组成员权利和义务存在不对等现象
部分高校在组织面试考生时,为了避免考生导师对专家评价的影响,会要求导师不能作为专家组成员。但一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学生成才与否都由其导师承担后果,但导师却对面试过程没有投票权,容易引发许多矛盾和争议。同时,专家评选打分的公平、公正性也与专家和导师所在单位、所在团队利益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三、我国博士“申请—考核”制的思考
通过对当前国内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的对比研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申请—考核”制度。
(一)改进研究生学术排名方法
面向学生的岗位需求,通过改进研究生学术排名方法,以选拔具有突出学术创新能力的潜在培养对象。由于不同领域之间存在研究热度差异,学术影响力不同,若使用同一套特征指标评价不同领域的学生,处于热度偏低研究领域的学生将明显处于劣势。因此结合复杂网络和分类算法,提出一种按照领域划分的排名方法,使不同领域内学生的学术产出对比更加公平有效。
首先,基于网络可获取的文献数据,提取并构造出研究生在论文方面的特征,基于学科分类体系,分析不同院系不同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产出形式和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结合现有评价指标设计不同评价指标体系,采集研究生学术研究产出成果数据及对应于指标体系的原始数据,转换处理后形成指标体系中各单指标的相对排序,基于不同专业领域的特点设计标准化方法,拉平不同专业背景下学术成果在单项指标方面的整体差异性;然后,针对提取出的特征,建立研究生学术能力模型;最后,针对高维度完整列表,改善现有的专家打分方法,通过排名聚合方法,使其更适
第33期
用于研究生学术绩效对比。
(二)创新研究生动手实践能力评估方法
动手实践创新能力评估,旨在考核申请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等。根据近年来实际招考情况来看,材料审核和创新能力评估两个环节重复考查考生的学术论文,选拔职能并没有明显侧重区分,两个环节作用趋同。因此,需要科学设计动手实践能力评估方法,对考生的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的参与程度和创新实践能力通过面试和提问环节进行考查。创新实践能力评估结果由面试考核组现场独立实名打分,主要考核考生参与工程项目、学科竞赛等创新实践能力,评分结果累积到考生总分中。通过上述调整,在专家面试这一最终评价中较为完全地包含需要考查的能力,破除“唯论文”现象,筛选出有发展潜力的科研人才。
着眼培养复合型、综合性人才,注重更广泛的学科专业交叉与融合,注重强化整合能力、全球视野、实践能力,针对研究生动手实践能力评估问题偏定性的特点,优化设计创新实践能力考核方法和过程,从学生参与工程项目、学科竞赛等方面综合评价创新实践能力,树立问题从实践中提炼、能力在实践中锻炼、成果在实践中应用的科学导向,引导学生攻关突破我国当前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做“有意义”的科学研究。
(三)制定应届硕士研究生材料审核评分细则
当前各院校在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工作中的宏观评价制度设计,还未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定量+定性”结合的评分细则。因此,为了让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更好地推广,应设计一个针对“申请—考核
”制的应届硕士研究生材料审核评分细则,来指导各招生单位的实践活动,确保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导向落地生根。
该细则对考生能力评价采用积分制,从学术研究水平、应用实践能力、课程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方面评价考生的能力水平和学科贡献。
学术研究水平积分(40分)。主要评价考生发现问题、科研协作、学术水平、学科声誉贡献等能力,原则上以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积分依据,该项积分上限为40分,以鼓励学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为导向,并结合学科发展方向,提供各领域重点推荐的中文期刊。同时,为防止论文“灌水”现象,鼓励以代表作评价学生,限制提交论文数量,同时
大幅提高中科院一区期刊、CCF A类国际期刊等高水平期刊的分值,不简单以SCI检索、EI检索、影响因子评价期刊。
应用实践能力积分(30分)。主要评价考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由专家现场通过面试提问方式,针对考生参加的重大任务、科研项目、担任助教、专利授权、竞赛获奖、教材和著作编著等进行评分,分为五档,第一档为25~30分,第二档为19~24分,第三档为13~18分,第四档为7~12分,第五档为0~6分,每档比例为20%。
课程学习成绩(20分)。主要评价考生硕士期间的课程成绩,该项积分设置为20分,共分为三档,第一档为17~20分,第二档为13~16分,第三档为9~12分,三档比例为3∶4∶3。
综合素质积分(10分)。主要评价考生硕士期间的学术道德、政治素质、组织管理能力、体能素质、参加重大活动等方面的表现,该项积分设置上限为10分。共分为三档,第一档为10分,第二档为8分,第三档为6分。
结语
为了结合博士人才的岗位需求,改进选人用人理念,本文针对当前博士生“申请—考核”选拔制度存在的“唯论文”倾向及考核标准不清晰、不合理、选拔过程有失公平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通过改进研究生学术排名方法、创新研究生动手实践能力评估方法、制定应届硕士研究生材料审核评分细则等途径完善“申请—考核”制度,从而选拔出真正具有科研学术潜力的高素质博士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希.美国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07,1(2):5.
[2]刘亚敏,王声平,关荆晶.美国一流大学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特征与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3):93-
97.
[3]李海生.博士生“申请-考核”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基于对54所研究生院高校的问卷调查[J].学位与
研究生教育,2020(12):9.
[4]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A/OL].(2013-04-
19)[2022-03-28].v/srcsite/A22/
s7065/201304/t20130419_154118.html.
何 磊,等 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对比研究
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8月
[5]周文辉,付鸿飞,贺随波.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
制的政策现状、主要问题与完善路径:基于144所高
校“申请-考核”制政策文本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
究,2020(12):7.
[6]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招考改革的公告[A/OL].(2021-07-28)[2022-01-01].
yjszs.nudt.edu/pubweb/homePageList/detailed.
view?keyId=11951.
[7]郑州大学研究生院.关于编制2022年研究生招生专
业目录的通知[A/OL].(2021-07-15)[2022-01-01].
gs.zzu.edu/info/1023/11306.htm.
[8]吴叶林.以“需求”为导向,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解读[J].中国大学生就
业,2020(19):16-19.
[9]朱传瑶.世界一流大学交叉学科门类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共同要素:基于6所英美高校的研究[J].石家庄铁
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6(1):86-91.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Assessment” Enrollment of Doctoral Candidates
HE Lei, WANG Xiang-han, CHEN Ying-guo
(School of System Engineeri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73,
China)
Abstract: Doctoral education, located at the highest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is a gathering pla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How to effectively select doctoral talents and ensure that limited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ould be applied to more potential doctoral candidate groups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be solv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octor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combine with the post needs of doctoral talents, constantly innovate the concept of selection and employment, improve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assessment” selection mechanism, optimize the evaluati
on index system, and change the current phenomena of “doctoral study depending on the number of SCI”, “prominent point advantages and insufficient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gress of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assessment” enrollment system of doctoral students in China.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problems faced by the “application assessment”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assessment” system of doctoral enrollment.
Key words: doctoral candidate; “application assessment” system; enrollment of doctoral candidates; graduate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