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优势特研究领域
一、小麦研究领域
二、大豆育种研究领域
三、谷子研究领域
四、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研究领域
五、猪遗传育种研究领域
六、羊产业研究领域
七、肉牛研究领域
八、羊驼研究领域
九、草业研究领域
十、环境兽医学研究领域
十一、兽药研究领域
十二、设施蔬菜研究领域
十三、食用菌研究领域
十四、欧李研究领域
十五、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领域
十六、农产品加工与保鲜研究领域
十七、食醋研究领域
十八、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领域
一、小麦研究领域
小麦研究领域具有传统优势,获得国家、省级科技奖励10余项,其中‚中国小麦温光特性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完成各类科技成果50余项,其中‚晋农207‛小麦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晋麦13号‛‚晋麦14号‛和‚山农129‛小麦品种通过山西省审定。研究团队现有核心成员15名,其中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
岗位科学家和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1名、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名,建设了‚作物生态与旱作栽培生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特作物优质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小麦旱作栽培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以及国家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小麦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0多年来,团队立足旱地小麦干旱缺水、土壤瘠薄、产量低而不稳、比较效益低四大核心问题,一直致力于小麦旱作研究,特别是2009年首次提出‚提前实施耕作、提前实施培肥、提前实施秸秆还田‛的旱地小麦休闲期‚三提前‛蓄水保墒技术模式,集成了‚改旱地小麦休闲期多次作业的‘四早三多’蓄水保墒技术为一次多功能作业、集培肥蓄水功能为一体‛的旱地小麦蓄水保墒增产技术体系,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大规模推广,为全国小麦产量连续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部于2010、2012两年两次在闻喜县召开‚全国旱地小麦现场观摩暨技术培训会‛,现场观摩我校旱地小麦试验示范基地。2015年,主持完成的‚旱地小麦蓄水保墒增产技术与配套农业机械的研发应用‛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近年来,团队针对山西水地小麦单产低、优质化程度不高、比较效益低的生产实际,在选用优良品种、采
用宽幅条播机械的同时,研发出‚根据小麦春季分蘖消长进程精确浇水施肥‛为核心的‚黄淮海流域西部宽幅条播节水节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2017年在洪洞县2260亩水地小麦进行了高产示范。6月17日,农业部组织专家对洪洞县曲亭镇水地小麦高产示范田进行了实打验收,亩产达到711.5公斤,创造了山西水地小麦单产最高记录。
二、大豆育种研究领域
大豆遗传育种已有58年的历史,经过我国作物育种学、生物统计学主要创始人和大豆科学育种奠基人王绶先生以及吕世霖、程舜华、郭显荣、李贵全教授为代表的五代大豆育种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0多项,选育通过国家、省级审定的大豆新品种17个,获得国家、省级科技奖励18项,出版著作、教材11部,发表论文200多篇。研究团队现有核心成员9名,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1名,其中7名具有博士学位。
近20年来,在野生大豆资源评价与种质创新方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3项,考察了全省80多个县(市、区),搜集野生大豆资源500多份,鉴定出一批优异抗逆性材料,配制了大量杂交组合,创造出一批优良大豆新品系,发表的学术论文有10余篇被SCI收录,牵头建设了‚山西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基础平台‛。在大豆异黄酮、皂苷等生物活性成分遗传规律、高效提取工艺等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大豆专用特用品种选育和功能食品开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新品种选育方面,选育的‚晋大53‛‚晋大70‛大豆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山西农业大学晋豆24号、26号、27号和晋大73号、74号、78号、早黄2号通过山西省审定,这些品种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抗逆性强,成为山西中部春播和南部夏播大豆的主干品种。在示范推广方面,在晋中、运城、临汾、长治、吕梁及陕西渭南等地区建立了示范基地,特别是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的示范基地,创造了夏播大豆超高产纪录;这些品种在山西和黄淮海夏播大豆区以及甘肃、宁夏等省区大面积推广,创造社会经济效益20多亿元。在科技奖励方面,主持完成的‚大豆良种良法高产配套技术‛获山西省农村技术承包
奖一等奖,‚国审豆晋大53号新品种选育及应用‛‚国审豆晋大70高油大豆新品种选育及应用‛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三、谷子研究领域
谷子研究是我校起步较早、历经断代、重建新生的特研究领域,现有研究人员30多名,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山西省首批‚百人计划‛引进并全职回国工作专家1人。重建7年来,不仅牵头建设了‚谷子、糜子基因资源开发与分子育种山西省科技创新培育团队‛,而且合作共建了‚特杂粮种质资源发掘与育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在基础研究方面,韩渊怀教授带领团队围绕谷子种质资源收集、功能基因发掘、新材料创制、新品系选育,开展了系统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SCI收录论文20多篇。在应用研究方面,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谷子产业首席专家郭平毅教授带领团队针对我省谷子生产存在的品种单一、产量低、间苗难、除草和收割费工费时等关键问题,经
过7年的不懈努力,引进、培育良种,引进改装农机,集成了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体系,培育的‚农大8号‛谷子新品种通过山西省认定,引进推广了‚张杂谷10‛,通过改进旋耕、平地、覆膜、穴播、覆土、镇压一体化穴播机和精量化免间苗条播机,突破了人工间苗的难题;通过定向喷雾实现了机械化施肥施药,解决了人工不锄草的问题;通过使用中耕机,实现了人工不锄地;通过改造割台、拨禾器和筛选及
分离系统,实现了谷子收割、脱粒和分选一次性作业。谷子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每亩平均节省用工4~5个,对于有效降低谷子生产成本、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并推动我省谷子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谷子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已在繁峙、定襄、寿阳、文水、广灵、泽州、阳城等地规模化推广,累计推广5万亩以上。
四、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研究领域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研究始于上世纪40年代,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建设了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植物保护省级特重点学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省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省重点扶持学科、山西省绿生物农药工程技术中心、植物病虫害绿防控山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并获得农业部农药登记试验资质。现已形成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研究人员30多名,其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部级各类专家12名。在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蚧虫研究发现了大量新种,解决了诸多世界性难题,出版的中国动物志《蚧虫志》和《中国园林主要蚧虫》三卷,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虫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