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贵州省素有“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的美誉,是我国著名四大药材产区之一。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湿润温暖的气候,十分适宜中草药生长与种植;丰富的少数民族医药文化积淀,尤其是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现如今,贵州省中药材/苗药已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重点产业,成为下游经济的产业支柱,为贵州省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苗药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延长产业链,实现科技赋能,是促进苗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1贵州苗药发展的区域优势
1.1生态环境的区位优势
贵州省坐落于我国西南内陆云贵高原的东部,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1〕。全省地貌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八山一水一分田、地无三里平”是贵州的真实写照,境内山脉众多,加上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有着“山地公
园省”的称号,这为药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1〕。贵州喀斯特(出露)面积约109084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2〕。
1.2资源优势的先天禀赋
贵州省植被组成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气候特点;现有维管束植物(不含苔藓植物)269科1655属6255种(变种)〔2〕。其中药用植物有5304种〔3〕,占全国中药材资源种类总数的47.59%。中药材蕴Journal·108·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第46卷第4期2023年4月藏量达6500多万吨,民族药品种1500余种〔4〕。在2022年11月进行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国家验收工作会议中显示,全省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将增加至7000余种。贵州少数民族人口1405.0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6.44%〔5〕,全省各州市均有少数民族分布,其中以苗族人口数量最多〔6〕,因其多有使用和人工种植药材的历史,且疗效显著,故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的苗医药。贵州苗药以“品种多、分布广、产量大、质量优”而著称。据调查贵州苗药资源在4000种左右,常见苗药约有2000种左右,最常用的约达400种,代表种类有黑骨藤、米槁、观音草、艾纳香、头花蓼、重楼等。其中部分苗药近年来被整理收载于全国性或地方性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
民族医药类专著中,如《中华本草苗药卷》《苗族药物集》《苗族医药学》《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中国苗族药物彩图集》等〔7〕。
1.3历史积淀的特苗医药体系
苗医药的发展起源于西汉时期,在民间传统、歌谣和汉文医书中均有记载〔8〕;苗族民间一直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及苗汉医药文化的交流,苗医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系统化的“纲、经、症、疾”理论模式,在学、卫生保健、武术养生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少数民族医药的发展更加重视,苗医药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相继出版了《贵州民间方药集》《贵州草药》《贵州中草药验方选》等著作。目前,贵州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独家品种共有154个,占全省药品品种总数的16%;苗药成方制剂包括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注射剂等十余种剂型,可用于头痛、糖尿病、胃溃疡、荨麻疹等〔9〕;其中苗药大品种以开喉剑喷雾剂和金骨莲胶囊为研究对象,依托国家苗药工程技术中心,对其开展组方理论、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制剂工艺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及临床定位研究等,解决苗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技术难点,形成覆盖苗药全产业链的相关技术体系,打造苗药现代化开发综合研究思路,为苗药研究提供了示范作用。
1.4适应健康中国的贵州发展策略
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基础上,贵州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贵州省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计划(2021-2030年)》《贵州省中医药条例》《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贵州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等文件精神,编制了包括苗医药在内的发展规划,做到了“前进有方向,发展有目的”。同时大力开展特药材人工驯化种植工作,出台《贵州省全面推进“定制药园”建设工作方案》,规定了“定制药园”建设的选址、种植规模、种植品种、种植方式、采收加工等环节的技术要求。通过订单式“定制”种植,实现种植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在选地、种质资源、种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方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并为每种药材配备独有的身份证(二维码),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可追溯体系〔10〕。2020年5月省中医药局制定了《贵州省“定制药园”建设规范(试行)》,健全了贵州省定制药园建设标准规范及技术评价体系,为提升全省中药材质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以需定产、以质定产、以标定产。截至2020年底,“定制药园”建设面积23.3万余亩,涵盖33个品种,黄精、天麻、钩藤、铁皮石斛、太子参、薏苡仁等品种种植面积统计
均达到万亩以上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带动贫困户6千余户、贫困户用工12万余人次、土地流转4万余亩;37家“定制药园”建设示范单位其中9+3地区共有9家,涵盖10个品种,面积约为3.6万余亩。通过“定单”的方式连接企业-基地-农户,到2021年底,建设“定制药园”示范基地数增加到50家以上,建设面积扩大到30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