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关于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公布日期】2005.08.18
【字 号】黔府办发[2005]74号
【施行日期】2005.08.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艾滋病防控
正文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关于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意见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5〕74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 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卫生厅《关于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 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八月十八日
关于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
情况和下一步工作的意见
(贵州省卫生厅 2005年7月)
  一、关于艾滋病流行情况及形势
  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全国共发现艾滋病感染者106990例,其中艾滋病人23955人,实际感 染人数为84万。我省于1986年开始进行艾滋病监测,自1993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系到省外感染),到2005年4月末总计发现2090例,其中1993至2001年共发现212例;200 2年发现303例,是前8年的1 71倍;2003年发现462例,是2002年的1 52倍;2004年共发现 634例,是2003年的1 37倍;2005年1至4月共发现479例,是去年同期的7 1倍。专家根据 组分法测算,我省感染者不低于3 5万人。目前,我省艾滋病流行呈现如下特点:
  (一)疫情由局部地区向全省蔓延。我省自1986年开始进行艾滋病疫情监测以 来,1993至1995 年仅在3个地区发现5例感染者(1993年黔东南发现首例,1994年贵阳发现1例,1995年贵阳发 现1例、遵义发现2例),到2005年3月,在9个市(州、地)66个县发现有感染者;2001年仅在 毕节地区发现较多感染者,到2003年,安顺市、黔南自治州、铜仁地区、贵阳市、六盘水市 均发现了较多的感染者。
  (二)感染者以人员为主,三种传播途径并存。1997年以前,我省艾滋病 感染者以 血人员为主。1998年后转为以人为主,并呈加速传播趋势。我省周边省(区)云南、广 西、四川人员较多,三省(区)的艾滋病感染人数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三和第
六位,贵州 居第十位。我省又是的流通通道,在册者6 6万余人,人共用注射器导致艾 滋病传播、暴发的危险随时存在。在截止2005年3月发现的1762名感染者中人员为1387 例,占79%,性传播人75例,占4 3%。已出现个别的母婴传播情况。至此艾滋病传播的三 种途径在我省均存在。
  (三)感染者以青壮年男性、低文化程度者为主。在截止2005年3月发现的1762 例感染者中, 男性1331例,占75.5%,女性431例,占24.5%。40岁以下的感染者占92%。在对部分高流行 县感染者调查中发现,无业者占61.6%, 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 2005年第10期                          省政府办公厅文件
  农民占16.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6%;感染人 主要集中在县城城关和城郊结合部。
  二、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情况
  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艾滋病防治的有关方针政策 。省委书记钱运录、省长石秀诗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多次指示要从践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高度,以对人民身体健康负责的态度,切实抓好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在省委、省 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逐步加大了防控力度,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不断加强完善领导机构。落实了工作职责。1990年我省建立了贵州省艾 滋病性病监测中 心,2001年建立了有16个部门参加的防治艾滋病联席会议制度,2004年在联席会议制度基础 上进行调整,成立了由28个部门组成的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相继出台了艾滋病防治相关 文件,2002年制定了《贵州省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实施 方案》;2004年制定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2005年下 发了《关于印发〈贵州省有关部委厅局(团体)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职责〉和〈2005年贵州省 防治艾滋病工作要点〉的通知》。省人民政府与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签订的传染病 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把艾滋病防治列为重要工作内容。
  (二)艾滋病防治经费逐年增加。2001年省人民政府拨出130万元专款用于5个 市(州、地)艾滋 病初筛实验室建设和全省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其后,从2002年开始设立艾滋病防治专款, 当年拨款60万元,次年增加到80万元,2004年再增加到417万元,2005年省财政安排专款280 万元。通过不断努力,2004年争取到国家艾滋病专项防治资金1008万元,2005年争取到2750 万元。
  (三)加强综合防治,不断探索防治工作新措施。
  1 监测力度不断加大。重点针对人,同时对性和母婴传播等途径采用哨点监测与流 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我省1986至2005年4月共监测各类人超过20万人(其中2005年1 至4月监测5万余人)。
  到2004年,我省建立了国家级和省级艾滋病监测哨点25个,2005年还要增加2个国家级监测 哨点。
  近两年来,我省逐步推行自愿咨询检测,在21个感染率较高的县市开设咨询门诊,进行自愿 咨询检测。
  2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近年来,我省各种宣传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开展了大量的艾滋 病防治知识宣传。据不完全统计,至2003年,我省共印制各种宣传品30多万份,2004年,印 发的宣传品超过200万份,并已发放到全省乡镇农村和社区。
  卫生、教育、共青团、妇联、工会等多部门合作在社区众、青年学生中开展生活技能教育 ,组织青年志愿者,基层妇女、计生骨干等深入农村家庭进村入户进行生殖健康、派送安全 套、预防艾滋病“面对面”和禁毒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普及活动。
  3 重点开展高流行区综合防治。我省在织金县着重针对人开展综合防治工作,摸索 出“告知、关怀、干预”的做法。疾控部门将艾滋病病毒检测阳性结果逐一告知感染者,提 供医学咨询,告诫并指导其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戒毒所设立了健康教育室,由公安人员和卫 生人员宣传危害和艾滋病防治知识;在人员中推行一次性清洁注射器交换,在娱乐 场所性服务人员中推广使用安全套;2004年6月开始对成瘾者进行维持, 目 前已收治188人。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控中心和卫生部专家到织金考察后认为,织 金县人感染率近几年未见明显上升,表明预防工作已初见成效。
  织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获得初步成功后,我们将其经验向全省推广,目前在感染者检出较多 的纳雍、镇宁、瓮安、铜仁、盘县等县(市),普遍采用其作法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初 步成效。
  4 做好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2003年卫生部将我省织金、铜仁、盘县、南明、红花岗等5个 县(市、区)列为第一批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区工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 基金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以及卫生部专家和领导的充分肯定。
  5 加强采供血管理。1997年,我省对36000余名献血员进行了艾滋病筛查,未发现感染者,
其后发现的献血员感染者均为到外省所致。我省还利用国债资金,完成了省中心血站和 9个市(州、地)血站建设,同时严格规范化管理,加强对献血人员筛查。有效控制了艾滋病 经采供血途径传播。2005年1至4月,我省检测既往献血人员3万人,未发现因献血导致的 体感染。
  6 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明确将抗艾滋病病毒6种药物列入医 疗保险甲类药品目录;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贵州省农村医疗救助实 施方案》;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共同制定、印发了《贵州省艾滋病抗病毒及自愿咨询检 测 管理办法》。织金县卫生、扶贫、教育等部门为农村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小额贷款资助发展生 产,为其子女减免学费,贵阳市卫生部门帮助感染者生产自救,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感染者 的关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各级党政机关和部门中的一些领导同志,对艾滋病在我省加速蔓延流行的形势和严峻性 及其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不能正视艾滋病在我省加速流行的 现实,担心公布疫情、开展全民预防工作会影响投资环境和社会稳定;有的领导同志虽
然也 表示了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关注和重视,但却很少甚至没有采取实质性措施。
  (二)健康教育力度不够,众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很低。对艾滋病要么缺乏防范意识, 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远,要么过度恐惧,对感染者严重歧视,均不利于预防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