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智力的核心是数学的核心是思维,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也是能力的核心。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知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开发高中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基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刻剖析定义、定理的内涵、外延
定理、定义是数学的根基,它蕴涵着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惟有在教学过程中推导、挖掘、拓展定义、定理,才能暴露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本质。学生只有把握了知识本质,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学生思维才能灵活。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确立“过程教学”观,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创生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理解和体验,在过程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在习题教学中,应多使用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可以是变换条件、结论,增加或减少题目中的约束条件,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的微妙之处,体会问题的本质。从而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通过变式训练便于学生整合思维,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从而实现思维的灵活性。
三、在习题教学中多采用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是指一个问题从多种角度解决,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对于一道数学题,往往由于审视的方向不同,而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经常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在所学的知识范围内,尽可能地提出不同的新构想,追求更好、更简、更巧、更美的解法,这不仅有利于对基础知识的纵横联系和沟通,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一题多解”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联想、概括并获得多种解题途径,从而不断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使他们既开阔了视野,又增添了兴趣,也感受到数学的美妙与情趣,更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应该追求以上三点,尤其在做作业后可以相互交换作业本,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优化自己的解题策略,培养自己的思维。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展示和发展思维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过程,探究它的内在联系,向“纵、横、深、广”拓展,向“少、精、活”探索,这样学会一例,驾驭一类,既能提高运算速度,又能有目的地把各类知识串起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从而真正实现数学教育的价值,真正做到教师高效的教和学生高效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