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课程与教学理论
第一节    教学理论
一、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
杰罗姆·S·布鲁纳是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本世纪50年代后期苏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当1957年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美国政府震惊不已,感到美国学校的科学教育水平落后于前苏联,并把它归罪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不良影响。当时,教育界普遍认为,杜威过分强调经验的作用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因而不能反映科技发展的新成就,降低了学校课程的学术水平,也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吸取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充实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抽象理论水平,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大批专家和工程师,以确保美国在科技和军事上的优势地位,于是美国全国科学院于1959年9月约35位专家学者在科德角的伍兹霍尔召开会议,讨论如何促进中小学数理学科的课程改革。布鲁纳任大会主席,并作了总结发言,即1960年出版的《教育过程》一书。他用结构主义的观点阐明旨在改革美国中小学课程的理论假设——学科结构说。此后,他又相继出版了《教学论探讨》、《教学的适合性》等书,逐步形成了他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完整体系。其主要由以下
三方面的内容所组成:
(一)以发展智力为核心的教学目的论
根据什么来确定教学目的?布鲁纳认为教学目的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他看来,当时的美国科技空前发达,人们业已处在各种工艺和社会都异常复杂的竞争时代,个人和国家要想有更好的生存机会,有赖于年青~代智力的充分发展,因此,发展学生的智力就成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所以他在《教育过程》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要强调教育质量和智育目标,”就是说“不仅要教育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
在发展学生的智力时,布鲁纳又主张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把这一工作放在教学过程的核心地位。思维能力有分析思维(有清晰的过程或步骤)能力和直觉思维(没有清晰的步骤、突然了领悟)能力之分,布鲁纳在重视发展分析思维能力的同时,尤其强调要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因为“直觉思维,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很被忽视而又重要的特征。机灵的预测、丰富的假设和大胆迅速地作出的试验性结论,这些是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思想家极其珍贵的财富。”显然,这种教学目的的实现,需要有相应的教学内容作保证,那么,为达到教学目的,应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呢?而且如何将这些
教学内容组织起来,才形成最佳的课程?布鲁纳认为应当:
(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组织螺旋式课程
1.要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布鲁纳认为,美国中小学现行教学内容,由于受杜威经验论的影响,片面强调具体事实和个人经验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价值,因此,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有鉴于此,他主张提高教学内容的学术水平和抽象理论水平,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即“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结构,简单地说,就是指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规律性。基本结构,就是更普遍的、更强有力的、更通用性的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具体讲就是指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则的体系。例如,生物学中的向性,语文中的句型和句法,代数方程中的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布鲁纳认为,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可以有以下几点好处:第一,懂得基本原理可以学科更容易理解;第二,把所学的知识用圆满的结构联系起来,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保持;第三,领会基本的原理和观念,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运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地;第四,强调结构和原理的学习,可以缩小“高级”知识和“低级”知识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初等、中等、高等各级教育的贯通;第五,
可以简化教学内容。用布鲁纳的话说,即是“现产的极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把它精简为一组简单的命题,成为更经济、更有活力的东西(基本结构)。”这就减缓了学科内容随着知识的急剧增长而日益膨胀的趋势。
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有相当广泛的结构,而且任何与该学科有联系的事实、论据、观念、概念等都可以不断纳入一个处于不断统一的结构之中。尤其是自然科学和数学这类高度形式化的学科中,更有明晰的基本结构可教给学生。因此,他主张:改革或重编基础学科的教材,把基本的知识结构作为教材的中心,同时,新教材既要清楚反映各学术领域的发展水平,又要使普通的教师能将其教给普通的学生。
2.要组织螺旋式课程
由于学科的结构有较高程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因此在组织学科结构为中心的课程时,也有相应要求。这种要求就是布鲁纳所说的“一门课程在他的教学进展中,应反复地回到这些基本观念,以这些基本观念为基础,直到学生掌握了与这些观念相适应的完全形式的体系为止。”具体来说,就是打通中小学和大学同一学名的界限,组织循环往复达到较高水平的螺旋式课程,使学科内容受基本结构,在范围上逐渐拓开,在难度上逐渐加深。简言之,就是学
科的基本结构在教材中前后重复出现,前面的是后面的基础,后面的是前面的深化,以利学生逐步掌握整个学科体系。那么怎样编制这样的课程呢?布鲁纳认为,编制一个好的螺旋式课程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课程内容的编排要系列化。所谓序列,就是学习者在某知识领域内所遇到的材料的程序,它影响着学习者达到熟练掌握时所产生的困难程度。课程内容的序列化,就是组织起来的知识结构,应当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层递进的。针对某一具体结构的编制,则应遵从从各种特殊事例中归纳出一般法则这一原则要求。
第二,使学科的知识结构与儿童的认知结构相统一,即是把知识加以恰当地剪裁和具体化,改造成与儿童智力发展阶段和接受能力相适应的形式。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三个阶段,并提出相应的教材编制要求。第一阶段是动作式再现表象阶段,其特征是儿童的脑力活动是建立在经验和动作的联系之上,要依赖动作去应付世界,此阶段使用的教材应当是具体或半具体的,便于儿童去操作;第二阶段是肖像式再现表象阶段,即我们所说的形象思维阶段,其特征是儿童主要是通过对事物进行选择性知觉并转化为表象而进行概括思维,这一阶段的教材编制应有利于儿童直觉地或具体地去掌握各学科的基本观念;第三阶段是符号式再
现表象阶段,儿童此时可以借助语言符号进行认知活动,抽象掌握事物间的联系,这一阶段的教材编制应当是正式的或公理式的表达。总之,教材知识结构的组织要遵照这种发展方向来进行,使动作式、肖像式、符号式三种结构处于最优的协调状态,形成一定的相互联系和一连串的顺序阶梯。
第三,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布鲁纳认为,认识是个过程,不是结果,因此,组织的课程不能只反映知识本身,还应当反映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做到内容与过程的统一,以便学生从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发现学科的基本结构。
(三)采用发现法教学
布鲁纳认为,学科的结构不是死知识,它的掌握不能靠灌输.而要靠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索,即要采用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在他看来,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活动,它包括着手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活动形式,因此,发现学习的实质毫  让学生亲自探索,从中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性。就是说发现过程实际上是知识发现过程的再现,发现的结果是学科结构的掌握。
布鲁纳发现法教学的一般步骤是:
(1)设置问题情景。先由教师确定要发现的某学科结构,在提供相关材料后,向学生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具体事实。
(2)树立假设。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把所观察    到的各种材料加以改组,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它们,然后将它们同先前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把眼前的各种片段知识组织起来,最后提出一个或几个假设。
(3)上升到概念或原理。前一阶段的假设也许有几个,这一阶段就需要对各假设内部的不完整和矛盾的表达进行去芜存精的加工,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达它,成为精确的概念或定理、定义。
(4)转化为活的能力。就是把业已抽象化了的概念应用到新情景中去,用概念体系去解释新现象,以培养学生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显然.布鲁纳发现法教学的特点在于重视学习过程,而不重视学习结果.要求学生参加到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去,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怎样学习,重视形成学习结构,重视直觉思维的作用,强调内在的动机。
布鲁纳的教学理论,60年代曾促使美国中小学进行广泛的改革,结果表明它有利于培养少数尖子学生,却导致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在理科教学中有优越性,而在文科教学中又显得不足。因此,到70年代,布鲁纳的理论使宣告破产。尽管如此,布鲁纳的理论仍有划时代意义,它不仅在美国,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界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二、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
本杰明·S·布卢姆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认为教育不再限于选择和培养少数优秀人才,而是应当努力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养,这是当今科技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为此,他提出“掌握学习”的教学策略。1968年他发表了《为掌握而学》的著名论文,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改进课堂教学的理论——掌握学习。
(一)什么是掌握学习
按照布卢姆的学生布洛克的说法,掌握学习有二个涵义:第一,掌握学习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的理论。它“主张任何教师都能帮助所有的学生很好地学习”,既能帮助“笨”的学生
像“聪明”的学生那样学习,又能帮助“学得慢”的学生像“学得快”的学生那样学习,使他们获得基本的智力、体力和情感方面的发展,保证他们能够从事终身的学习。第二,掌握学习是一套有效的个别化教学实践,采用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掌握教学进度。因此掌握学习既是一种关于教与学的乐观主义的教学理论,又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践。
布卢姆在探索掌握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借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尔的学习公式,建立起自己的掌握学习模型。卡罗尔认为,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个别差异是学习速度的差异,实际上是学习所需时间量的差异。用公式表示:
                  能力倾向一f(学习速度)
这就意味着,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与此相应,布卢姆建立了他的学业达成度公式:
智力的核心是
  学业达成度=F(实际学习时间/必要学习时间)
掌握学习的第一声呼喊就是:让第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
(二)影响学业达成度的另外三个变量
1、认知的前提特征在学习中起50%的作用
认知的前提特征是指今后学习的前提——基础知识学习者已经掌握了多少,以及学习者的能力倾向。
    2.情感的前提特征在学习中起25%的作用
所谓情感的前提特征,是指学习者对所学课题所持的情意、态度、兴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总和。一个学习者如果对一项学习活动抱有兴趣并充满信心地去把握它,从而在学习中表现出极大的自制力和恒心,那么就能在25%的程度上保证目标的实现。
    3.教学的质量在学习中起25%的作用
教学的质量是指对于学习任务各要素的表达、解释和顺序安排是否适合学习者的学习程度。如果把学习目标定得过高,学习内容大大超过学生前期的认知水平,而且在解释目标时又缺乏适当的顺序,这样的教学就是一种不合适的教学。只有那种适当的教学目标和科学的解释程序的教学,才能够在25%的程度上帮助学习者实现教学目标。
布卢姆正是根据上述三要素,确定了他的掌握学习实施步骤,实现班级教学的个别化。
(三)掌握学习的实施步骤
1.设计单元教学目标
布卢姆认为,清晰而确切的教学目标,是实施掌握学习的前提,也是后继评价的标准。布卢姆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详实而科学的分类,他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在三大类目标下,对不同的学习水平又作了具体界定。例如,对认知目标提出了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学习水平。他要求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分类来详细规定各科具体教学目标,并把教材分成较少的单元,制定出各单元所应掌握的学习计划。单元的划分,应依教学内容而定,一般按章节划分, 也可按教学时间划分,一般是两星期为一个单元教学时间,这一步实际上是掌握学习的准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