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逢春-管理心理学-重点笔记
四川大学考研重点笔记
管理心理学
范逢春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导论
1、管理心理学: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体系中的人或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人际关系以及人的积极性,借以解释、预测和激励组织中的人的行为,以达到提高工效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
个体管理心理(知觉与信息加工;能力、技能、个性和工作价值取向;工作激励的内容理论和过程理论;工作态度)
体管理心理(体动态发展;体间动力学;团队管理;体沟通和协调)
组织管理心理(领导行为与管理决策;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发展和战略管理)
3、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是人的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见课件
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区别:研究的侧重点、理论基础、形成背景
联系: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上的联系。
4、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工业心理学—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理论—关系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管理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智力的核心是
未来趋势:组织变革和发展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更加关注国家目标.
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相关研究、试验和发展研究)P19
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测验法(罗夏氏、主题统觉)、问卷法、个案法
第二章个体心理的原理
个体认知原理
个体情绪与感觉原理
个体意志原理
1、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首先,它是一种直接反映,其次,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感觉的一般规律:
1)感觉的适应性—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觉器官的感受性的变化,表现在感受性的提高和降低。
2)感觉对刺激强度的依赖性:感受性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即感觉灵敏程度。感觉阈值是指能引起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激量。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E=1/R,E-绝对感受性,R-绝对感觉阈值)
3)感觉的相互作用性—指同一感受器接受的其他刺激以及其他感受器的技能状态对感受性产生的影响.(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意义:
感觉是我们身体安全的保障系统、是我们心理的保障系统、
是我们的认知兴趣和探究行为的最初推进器
2、常见的错觉
错觉是指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如视错觉、形重错觉、大小错觉、方
位错觉、运动错觉。
3、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有哪些?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自我知觉现象是什么?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常常和感觉一起被称为感知活动。
感觉和知觉所反映的分别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属性,都是对具体事物的现象或外在形象的反映,都有具体形象性。感觉是知觉形成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二者密不可分,统称感知。但知觉比感觉复杂,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集合。
知觉的种类:社会知觉、物体知觉。
社会知觉—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体、对自己所进行的认识过程,主要包括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和角知觉。
社会知觉的特点:选择性、防御性、显著性、完整性、心理惯性。
社会知觉的影响因素:知觉者因素、知觉对象因素、知觉效应(P34:首因、近因、定势、
刻板、晕轮、投射。)
社会知觉的类型:
1)自我知觉(发展三阶段: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印象管理,或印象整饰,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形象的过程;
2)对他人的知觉:在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感官获得他人的外部特征的信息,对这些信息加以选择、组织和解释,进而判断他人的动机、情感和个性心理活动,形成对他人完整印象的知觉。方法:仪表特征、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言语表情的识别、身体姿态表情的观察。角知觉:指根据他人表现出来的行为,对其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的知觉,(一个根据某人的行为判定他的职业,而是对有关角行为的社会标准的认识)影响因素是角期待和角冲突。
3)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是一个相互知觉的过程。
物体知觉:我们对物或事及外部关系的知觉。包括空间知觉(形状、大小、深度、方位)、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Kappa效应:空间事件影响事件知觉。
Tau效应:时间知觉影响空间知觉。
4、知觉的一般规律P41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思维:是人脑借助与言语、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关系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特征: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
思维品质是指不同个体在思维中常表现出的差异,思维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思维发展水平的指标,它包括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
思维是个体理解与掌握只是的必要条件,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思维是进行实践活动特别是创造活动最重要的心理因素。
5、辨析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
情感—是态度在生理上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
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区别:情绪通常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为人和动物所共有,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
情感通常与个体的社会需要相联系,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旦产生,就比较稳定,不受情境左右
2)联系: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在情绪基础上形成,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另一方面,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变化受情感支配,情感的深
度决定这情绪表现的强度。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二者水融,密不可分。
情感的分类P48
情绪和情感的实质:产生的基础是人的需要,对刺激情境的认知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直接肇因。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