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是(    B    )。公务员考试课程资源
A、原始社会;  B、奴隶制国家;  C、封建制国家;  D、资本主义国家。
2、中国的政党制度是(    C    )。
  A、人民代表大会制;            B、政治协商制;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D、多党合作制。
3、(  D    )也叫影响力。
A、合法性权力; B、强制性权力; C、功利性权力; D、人格型权力。
4、在一切有(  C  )的地方,都有着伦理和道德的问题。
A、动物;      B、生态;      C、人;      D、机器人。
5、( C  )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A、政治经济学;    B、法学;    C、行政伦理学;    D、政治学。
6、(  A  )是公共行政伦理关系的反映和要求,是公共行政伦理观的基本内容。
A、廉政;    B、科学观;    C、法治观;    D、业绩。
7、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C  )。
A、立法关系;  B、司法关系;  C、行政关系;  D、人事关系。
8、(  B  )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做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A、行政人员;    B、行政主体;    C、行政客体;    D、司法人员。
9、(  D  )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已的名义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A、行政人员;  B、司法机关; C、军事部门;    D、行政主体。
10、(  B  )是指行政机关向相对人发出命令,要求相对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权力。
A、行政立法权;  B、行政命令权;  C、行政处理权;  D、行政强制权。
11、(  C  )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对不依法履行义务的相对人采取某种强制性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权力。
A、行政命令权;  B、行政处理权;  C、行政强制权;  D、行政裁决权。
12、(  B  )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职能,运用行政权对行政相对人所做出的法律行为。
A、法律行为;  B、行政行为;  C、自主行为;  D、被动行为。
13、(  A  )是指实施行政行为主体必须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
A、主体合法;    B、权限合法;    C、内容合法;    D、程序合法。
14、(  B  )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且造成实际损失,而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
A、行政赔偿的主体;      B、行政赔偿;
C、行政赔偿的范围;      D、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15、(  A  )遵循“先行政,后司法”的程序原则。
A、单独提起;            B、一并提起;
C、行政赔偿的方式;      D、行政赔偿的计算。
16、原告不服复议决定,应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  C  )日内起诉。
A、5;      B、8;        C、15;      D、20    。
17、(  D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A、公有制;  B、私有制;  C、民主制;  D、社会主义制度。
18、(D)的重点是将公共行政作为一种职业,并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A、公共管理问题; B、公共管理政策; C、公共管理项目; D、公共管理。
19、作为一个庞大的中间地带(  B    )在人类活动的政冶、经济、社会等生活领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A、政府公共组织;          B、非政府公共组织;
C、团组织;              D、民间科研组织。
20、(  D  )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
A、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B、其它员工;  C、教师;  D、公务员。
21、我国的(  A    )应该覆盖全体国民,并对全体国民提供最低生存保障,使国民能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
A、公共服务制度;B、公共执行;  C、公共项目;  D、公共决策
22、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理论和科学研究领域,发展于(    D  )年代。
A、18世纪70;  B、19世纪50;  C、20世纪50;  D、20世纪70。
23、(    C  )是指决定公共服务制度、模式和方式的基本指导思想。
A、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  B、普遍性与最低原则;
C、公共服务的基本原则;  D、非岐视性原则。
24、(    C  )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向单位或个人强制、无偿、固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A、税收主体;  B、税收目的;  C、税收;  D、税收的征收形式。
25、(  A  )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要素和集中表现,是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基础。
A、市场;    B、计划;    C、价格;    D、价值规律。
26、( A )既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又是统治者管理、统治国家的一种重要工具。
A、公共政策; B、公共经济; C、公共预算; D、公共管理模式。
27、公共政策主体是相对于(  C  )而言的。
A、政策问题;  B、政策过程;  C、政策客体;  D、政策目标。
28、(  A  )是指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
A、方案规划;  B、城市规划;  C、农村规范;  D、校区规划。
29、(  C  )指事先制定出完整的评估方案,由确定的评估者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内容进行。
A、外部评估;  B、内部评估;  C、正式评估;  D、非正式评估。
30、(  D  )是政策终结的一种最果断也是最为迅速的方式。
A、政策替代;  B、政策分解;  C 、政策合并;  D、政策废止。。
31、(  B  )是指根据法律或法令统一实施,带有强制性的基本保险。
A、商业保险;  B、政策性保险;  C、人寿保险;  D、财产保险。
32、(  C  )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A、可持续的经济;    B、可持续的生态;
C、可持续的社会;    D、可持续的发展观。
33、下列不属于公务员权利的内容是(  D    )。
A、获得履行职责所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B、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C、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D、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34、( A)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选举,以民主的方式决定任用对象的用人方式。
A、选任制;    B、调任制;    C、委任制;    D、聘任制。
35、(  D    )具有两个主要特点是强制性和预防性。
A、公务员回避的种类;    B、公务员回避的程序;
C、公务员任职的回避;    D、公务员回避制度。
36、(    D  )是指公务员工资制度从颁布之日起,便具有法律效力,国家从法律和财政方面予以保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照执行。
A、按劳分配原则;  B、平衡比较原则;
C、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适应原则;  D、法律和财政保障原则。
37、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连续(  A    )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单位有权将其辞退。
A、二;    B、三;    C、四;    D、五。
38、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  C    )天的公务员,单位有权将其辞退。
A、7;    B、10;    C、15;    D、30。
39、(  A  )是指公务员对机关及其领导人的失职读职、打击报复,以权谋私及其他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违法乱纪行为,向上级机关或其他机关提出指控,要求追查处理的行为。
A、公务员控告;          B、公务员申诉;
C、公务员控告的内容;    D、公务员控告的程序。
40、(  C  )是指发生人事争议的一方当事人,根据有关规定将所发生的争议提请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解决,仲裁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解决争议的一种活动。
A、人事争议仲裁的具体内容;  B、人事争议仲裁的程序
C、人事争议仲裁;            D、人事争议仲裁的裁决。
二、多项选择题:
1、政治哲学核心概念是( ABCDE  )。
A、公平;  B、平等;  C、正义;  D、自由;  E、民主。
2、我国的民主建设应从( ABCE  )方面入手。
A、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B、发展教育,培养民主观念;
C、加强法治,保证司法独立;  D、注重培养年轻人;  E、政治改革。
3、行政伦理学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有( ABCDE  )。
A、公民权与民主理论;  B、美德伦理学;  C、创建思想与宪法传统;
D、组织行为及对行政腐败的惩治;  E、哲学理论及其观点。
4、行政良心的作用( ABCDE )。
A、行政良心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发生之前,会对行为动机的选择起调控作用;
B、在行政行为中,行政良心对行政行为取向的变化起监督作用;
C、在行政行为中,行政良心对行政行为取向的变化起控制作用;
D、在行政行为选择已经完成的时候,行政良心会对行为后果起反思作用;
E、在行政行为选择已经完成的时候,行政良心会对行为后果起评价作用。
5、我国行政法的渊源包括( ABCDE  )。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D、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E、行政规章及其他行政法渊源。
6、行政机关的主要职权(  ABCDE  )。
A、行政立法权;    B、行政命令权;    C、行政处理权;
D、行政强制权;    E、行政裁决权。
7、作为行政相对人的组织包括(  ABCD  )。
A、企事业组织;    B、社会团体;    C、公民自治组织;
D、社会中介组织;  E、行政管理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