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改后高中会考的趋向
嘉兴市教育研究院  厉超然
我省将从2006年9月起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为切实做好第一阶段的新课程实验工作,保证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出台了普通高中新课改有关配套文件(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意见、普通高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意见、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办法、普通高中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意见等)
但与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相关的学业考试评价和高考制度改革这两快内容的有关配套文件还未出台,目前省里正在调研制定中,并将于今年底形成初步的框架,2007年初出台2009年新的高考和招生方案。
、高中会考的改革与发展回
高中毕业证书会考制度的实施经历了1985年至1989年的实验阶段;1990年至1999年全国实施阶段;2000年后教育部下放会考管理权的转制改革阶段。
(一)高中会考的试验阶段(1985—1989)
为了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上海、浙江等省率先实施高中会考制度的试验,探索全方位的水平考试评价模式,拓宽了高考改革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推进了“3+X”高考科目改革实验。
(二)稳步发展阶段(1990—1999)
全国各省纷纷建立了高中会考制度,成立三级会考组织管理机构,明确会考的任务、制度、功能,推出多项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教学偏科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1、 信息技术无纸化考试;
2、 在政治、历史等部分学科中实行了开卷、半开卷、部分开卷考试;
3、 外语听力考试;
4、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考试;
5、 向社会开放、面向全体公民。
(三)下放阶段(2000年以后)
各省进行了认真调研,制订出切合本省实际的会考实施办法。
1.省级管理机构的变化:吉林、河北等15个省设置在省教育厅;浙江省设置在教研室;北京、辽宁等10省设置在教育考试院,安徽、四川、广西设置在教育学院(教科所)。省(市、自治区)级高中会考管理体制的错落不一,市(地)、县(区)级高中会考管理体制的“上行下效”而交错纷杂。
2.现行的实施管理模式: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始终坚持统一组织实行了按年级科目结业实践,设置闭卷、开卷和实验操作考查的考试管理。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和内容安排,合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考试。近三年来,受考试评价改革进程迟缓的影响,受高中会考发展环境的制约,受有增无减的高考指挥棒作用的牵制,受统筹决策权力下移的驱动,少部分省(市、自治区)呈现出考试管理体制上反复和考试科目设置上调整的态势。主要模式有:
①.构建发展性考试评价模式。先期课程改革的山东、海南、广东、宁夏等省(2004年秋季
)实行学分管理、学业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考试评价机制,力图构建发展性学业评价模式。
②.实行文化课由省级组织的全方位考试模式。北京、天津、重庆、河北、吉林、黑龙江、甘肃、安徽、青海、贵州、云南、广西、新疆等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实施这种模式,他们认为,这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文化课水平考试的目的、性质、任务决定的。
③.实行文化课3+6考试模式。福建、浙江、江西、陕西、江苏等省认为:语、数、外是工具学科,高考必考科目,由市、县组织考试(浙江等省实行的语、数、外学科免考),其余文化课省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监督学校按课程计划开齐课时,制止学生偏科。(江苏采用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形式)
④.实行文化课反向小综合考试模式。辽宁省在摈弃了高考3+X大综合模式后,实行了3+文综或理综。为了防止学生偏科,省决定文科学生要参加省里组织的理科综合考试,理科学生要参加省里组织的文科综合考试。考试成绩不及格不发毕业证。
⑤.实行文化课下移管理权和考试权的考试模式。广东、上海、山西、内蒙、四川、湖南等省
(市、自治区)在2000年后,相继把会考管理权下放到市、县或学校。        湖北省、西藏自治区取消了高中毕业会考。
高中课改实验省高中学生评价改革简介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延续,从2004年秋季起在部分省区(广东、海南、宁夏、山东)进行试点,2006年全国高中新课程实验新增了福建、浙江、辽宁和安徽四个省。到今年为止,全国已有近将1/3的省份参与了这一课程实验。
高考命题改革,我省自2005年起语文、数学、外语自行命题,到今年为止,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高考自行命题。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受高考指挥棒的牵制,山东省学业水平合格考试高考命题权的下移,对各省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带来生机,但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与高中学业考试评价和高考制度改革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紧密联系的。
山东
(一)、高中会考制度改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1、性质和功能:学业水平考试是鉴定学生文化课学习质量的考试,不同于旨在考场学生学习量和学习过程综合表现的学分认定考试考核。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决定普通高中学生是否具备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学业水平考试是检查普通高中文化课学习领域学分认定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
2、范围和时间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为思想政治、语文、外语、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个学科和信息技术的必修课程。考试范围为课程(模块)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课程改革实验的第1个周期,先组织必修课程的考试,在条件成熟后,开考选修课程I的相关内容。
学业水平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时间在每学年上下学期结束前三周进行。每次开考10科,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科目。
(二)、高考改革方案
实行自主命题,采用3 + X + 1模式。
“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3科,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
“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1”指基本能力,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考生都参加基本能力考试。
(三)、学生综合评价
山东将综合素质评价改为“学生综合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为:
1、学分认定:主要侧重于学生量和学习过程、表现的评价。学分认定的权力在学校,但权力是有约束的,规定了学分认定的三个条件,要求各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分认定认定进行指导、监督、检查。
2、学业水平考试:语、数、外由市组织,其他由省里统一组织,考试每年2次,学生可以自己决定考试时间和科目。成绩分为四等,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指导教学的参考条件之一,是评估学分认定质量、监测高中教学质量依据之一。
3、基础素养评价:评价维度与教育部的要求一致,分为六个。
4《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分为基础信息、学分修习、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重要的成长标志、身体素质发展状况、基础素养发展状况、综合评价和附录等八个部分。每学期报一次,逾期不报,按没有计算。
海南省
一、 高中会考改为基础会考(综合基础)
考试科目设计采用合卷的形式。综合基础考试实行物理与技术合卷、化学与生物卷合卷、政治与历史合卷、地理与技术合卷。每卷考试时间均为150分钟,满分值150分(高中基础会考已于06年6月9日举行)。
语文、数学、英语不再会考,准备参加文科类高考的学生必须参加基础会考中的物理与技术、化学与生物的考试,准备参加理科类高考的学生必须参加基础会考中的政治与历史、地理与技术的考试。类似部分省的“反向小综合”。
高中基础会考考试成绩按卷面实际获得成绩的10%计入高考总分。
二、考改革方案
考试科目设置为:3+3+基础会考。具体分类别考试科目为:
文史类考试科目组合:语文、数学(文)、外语(加听力)、政治、历史、地理、基础会考(物理、化学、生物、技术)。
理工类考试科目组合:语文、数学(理)、外语(加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基础会考(政治、历史、地理、技术)。
二、 综合素质评价
1.实施策略:坚持方向、建立制度、从能够做的做起。总体策略:纳入课程评价,落实责任主体;重视自我评价,强调全员参与;抓住关键标志,简化评价标准;建立电子档案,完善过程记录;突出优长,“U”评价模式。
2.评价内容、责任主体、标准
①.道德素养—政治教师、班主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②.学习能力—各学科教师—修习课时(考勤)、学习过程(状态、方法)和考试成绩;
.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教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活动的项目、时间和过程、成果;
④.运动与健康—体育教师—体育课和体育锻炼过程(时间、态度、成绩)、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竞赛获奖情况;
⑤.审美和表现—音乐和美术教师—音乐美术课及相关活动参与过程(时间、态度、成绩)、仪表举止、艺术特长及竞赛获奖。
3.值得借鉴的做法
①.开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专门频道。具体做法是每个高中学生建立一个学生成长博客,及时写录各评价项目应该反映的内容和收藏能够反映学生素质优长的作品及其它资证材料。
②.实行“U”型评价等模式。即抓实两头、放开中间,先定两头、再定中间的等级评价策略。
宁夏自治区
一、 高中会考改为学业水平测试
考试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六科。报考文科的学生按“理+理+文”的组合形式,报考理科的学生按“文+文+理”的组合形式,从中选考三科。
所有学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查。
自治区将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他科目进行随机抽测。
普通高中学业毕业标准:学生的学业成绩(含信息技术第级成绩)、学分(由学校认定)、综合素质三方面同时达到标准。
二、 高考改革方案
1.在考试科目设置上,仍然延续了过去的“3+文综”和“3+理综”的考试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选修”、“必修”课,对“文综”、“理综”怎么考制定了具体的细则。
2.既注意基础和质量,又没给学生加重负担。对一些小分值的新课程出现的紧跟时代发展的新东西,通过质量监测方案得到加强,同时也发挥了对高中教学的导向作用。
3.高考没有涉及到的,通过质量监测方案显现了出来,保证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面向全体
学生素质教育方针的落实。
三、 综合素质评价
为每个学生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及三年情况汇总,相当于。
1.学生学业成绩:主要反映学生阶段性学习的知识结构状况以及学习水平。模块成绩由任课教师填写;综合实践活动由辅导老师填写,其余由班主任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