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招生办公室专题二、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形式、途径
作业标题:思考并回答(必做)
作业要求:
以下是一封高三学生的来信,看完信后请您写一封回信解答他的疑惑,回信着重于问题诊断和解决问题措施。
老师:您好!
我是一位高三的学生,我的学习成绩一向是很好的,所以总好像有一种优越感,但是初中阶段有时候一不力,成绩就会掉下去,所以我平时读书很认真,以保持好的成绩。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社交能力、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简直一无是处,但同时我发现自己又自以为是,猜忌心理特别强,所以三年以来同学关系都没搞好,希望你能给我一些帮助。
其实,我也是一个喜欢说笑的人,但是说起别人来不在心上,而别人说自己时却总是放不下,
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很孤僻的。在高一时与同宿舍的同学闹了一些矛盾,他们就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可能是我心理素质不行,所以整整一星期都情绪低落,后来我去我们的班主任,说要调班级,他说我调走后太可惜了,就说让我放心学习,他会解决这件事情的。就这样我又活跃了一阵,和同学们在一起说说笑笑,但是我的成绩却来了个大滑坡。
我也知道这样下去不行,想改变一下,可是我现在除了会讲一些笑话吸引听众外,其他不知该讲些什么,以至于现在我连一个知心朋友都没有,即使有了朋友,我也不知道如何关心他。我现在很苦恼,现在又快考大学了,我也不希望坏心情影响高考。
人只要有一个知心朋友就足够了,我与其他班的同学交往时开始都不错,但后来觉得没有话说,就这样疏远了,真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点。还有,是不是一个看上去很圆滑的人才能在现代社会吃得开?我现在也搞不清楚我的性格是什么,好像是随着别人转的,没有主见,没有勇气。我这个人是不是毛病很多?作为一个高三学生,我诚恳地向您请教,希望您能帮一下这个从小就“很听话”的成年人,我不想被这个世界淘汰。
谢谢!
回信如下:
同学:
你好!感谢你对老师的信任。老师对你的困惑表示理解。能有这样的困惑,说明你是一个爱思考的人,积极向上的人,努力追求进步的人。你知道吗,你的交往烦恼,也曾经是、现在是、将来也是很多青少年朋友共有的。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成长的烦恼。
其实,你是一个很感性很情绪化的学生,同时有着非常强的优越感和自我意识。你热爱学习,不甘落后,在成绩很优异之后,就开始寻自己其他方面的不足,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能全面发展。然而,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没有那么顺利。
一方面,高中阶段,处于一个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心理和行为处于迅速变化的阶段。原来不曾在意的问题,在这一阶段被放大化。初中阶段,在家长的影响下,老师侧重于关心学习的情况下,你的心思都花在学习方面,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被弱化了。上了高中,在呼吁全面发展的校园氛围下,你才发现,自己有好多方面不如周围的同学,这样就有了你信中的烦恼。
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天赋。有的同学确实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有的
同学确实挺会关心他人,有的同学运动方面确实挺占优势,有的同学确实身高很高带来了很大的自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只要尽自己的努力,在适合自己自身条件的目标下,发展自己。
没有知心朋友,那是你缺乏倾听、观察的习惯。对待交友,就要向学习一样。毕竟你不是一出生就学习优异的,而是努力学习的成果;交友也是长期坚持才会换来真心回报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可以运用你在学习上的优势,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提高他们的成绩,共同进步,这样他们自然会靠近你。既帮助了别人,又多了一些交流机会。可以先问同学一道问题,然后一起讨论一些难题,自然有同学围绕在你身边。既而,在他们身体不舒服时,送上一句问候;在他们干活的时候,主动伸出你的双手。
喜欢说笑,这是一个好习惯。这可以为自己提供很好的交流机会。但是吸引同学关注的同时,你也要倾听他们的声音,你也要观察他们的行为。交朋友,不是刻意要接近某某同学,而是向大家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健康的积极的,让喜欢自己这些全部的真实特点的同学自然而然靠过来。长期交流,互相关心,这样就交到了知心朋友,可能不止一个。
在遇到矛盾的时候,不要逃避。应该静下心来,想想矛盾的原因,多从自己身上避免矛
盾的方法。在高中阶段,大家的重心还是在学习,互相之间,没有利益冲突,更不会有恶意。你自己也发现自己猜忌心理强,你也意识到一些问题是自己想象的,根本不会有那么严重。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努力理解对方的苦心。当观点不一致时,应想办法心平气和地向别人讲明你的想法,相互理解,使彼此间的感情融洽。切记不可粗鲁、顶撞,那样会伤害朋友的自尊心。凡事多从他人角度着想,自己有错时应主动承认、道歉,对同学的缺点也要给予宽容。平时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同学交往。
人际关系的疏通,需要沟通,需要思考,不是刻意的追求,也不是毫不在意,顺其自然,一切随缘。
我的这些分析与建议,希望对你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帮助。老师随时欢迎你的下一封来信。祝你快快乐乐,天天向上!
老师
所属章节
专题六 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与方法/专题作业
作业要求
联系实际谈谈认知调整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答:在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实践中,有许多学生出现了认知方面的偏差导致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产生,而且通常的训话开导等方式这时候已经不起作用,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和你还是很有距离,因此你说的他根本就听不进去,这时候就要从源头出发,到其非理性信念并予以分析解剖,并且扳倒这种非理性信念,最终再建立起正确的信念。这样才能从源头真正的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认知调整技术主要针对学生的功能障碍性思维,这种思维表现为学生在对某些特殊体验的解释方式上存在系统偏差,而且是身临其境时立即出现的,因此也被称为自动思维。教师要通过指出学生的这种有偏见的解释,引导他们采用更为现实的解释,使各种不良适应的情况减少或消失。当然,只是针对表面现象的措施和努力往往收效甚微,教师着重纠正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偏差。
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认识外部世界的方式或方法即其思想决定的。只有寻各种方法以产生认知改变,即思想和信念系统的改变,才能使情绪和行为发生持久改变。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不恰当的认知方式,并将此和教师提出的其它正确的认知方式做对比,经历矛盾和冲突,逐渐认识到自己固有思维方式的缺陷,引起改变的想法,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达到改变,最终形成新的认知模式。
考研复试关系户太多了
REBT疗法认为,认知调整的关键在于帮助当事人检查非理性信念,在此基础上破除非理性思维,建立理性思维。所以学校老师们在心理辅导中如果要应用认知调整技术,应该分三步走:
一、检查非理性信念的策略 
检查非理性信念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四种。
1、探寻“糟糕至极”的想法。如“如果考不上理想的学校会发生什么事情?” 
2、探寻“我无法忍受”的信念,使当事人监测到自己对“完全无法忍受”的界定。
3、探寻“必须”、“应该”的思想。
4、探寻自我谴责、自我否定的思想。
二、与非理性信念辩论的策略 
指导了非理性信念存在的目的、方式等,就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些非理性信念做斗争、辨析,从而认清现实。
1、质疑。如“你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质疑的关键是抓住非理性信
念中的不合逻辑、违背常理之处,使当事人意识到自己理念的荒唐之处。在运用中还可使用夸张的反问以使质疑更有力量。
2、辨析帮助当事人区分自己的合理意愿和非理性要求。如帮助来访学生认识到“我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是合理意愿。而考砸后极其沮丧低落,不能原谅自己,则隐含了“我必须在这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非理性要求。这是一个辨析的过程,合理性意愿和非理性要求要区分开来。
三、建立理性信念的策略
1、语义精确法  改变语义表达方式,少用“糟糕透了”、“必须”等字眼,多用“有些麻烦”、“可能会……”等。
全国最年轻省长2、替代性选择  激励当事人跳出牛角尖,看到解决问题的多种选择。
3、去灾难化  激发当事人想象“糟糕至极”的事情发生后究竟有多“糟糕”,使其清醒意识到那并非一场不可想象的灾难,很多问题都有两面性,关键在于看问题的角度。
认知疗法的另一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A.贝克(Aaron Beck)。贝克认为,认知疗法对心理障碍的重点在于减轻或消除那些功能失调的认知活动,并帮助患者建立适应性的功能,鼓励患者对导致障碍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以及情感、动机等内部因素进行自我监察。他在1985年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
知技术。
1.识别自动思维
由于引发心理障碍的思维方式是自动出现的,这构成了学生思维习惯的一部分,多数学生不能意识到在不良情绪反应以前会存在着这些思想。因此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和识别这些自动化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自我演示或模仿等方法,出导致不良情绪反应的思想。
2.识别认知性错误
所谓认知性错误即学生在概念和抽象上常犯的错误,如第一节中提到的一些非理性思维。这些错误相对于自动化思想更难识别,因此教师应听取并记录学生的自动性思维,然后帮助学生归纳出它们的一般规律。
3.真实性检验
真实性检验就是将学生的自动思维和错误观念作为一种假设,鼓励他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式或情境中对假设进行检验,使之认识到原有观念中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并自觉纠正,这是认知疗法的核心。
4.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并非被人注意的中心。很多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别人注意的中心,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他人的评价。为此,他常常感到自己是无力的,脆弱的。如果学生认为自己的行为举止稍有改变就会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和非难,那么老师可以让他不像以前那样去和人交往,即在行为举止上稍有改变,然后要求他记录别人不良反应的次数,结果他发现很少有人注意他言行的变化,他自然会认识到自己以往观念中不合理的成分。
5.抑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多数学生都认为他们的抑郁或焦虑情绪会一直不变的持续下去,而实际上,这些情绪常常有一个开始、高峰和消退的过程,而不会永远持续。让接受咨询的学生体验这种情绪涨落变化,并相信可以通过自我监控,掌握不良情绪的波动,从而增强改变的决心。
原州教育信息网教育的真谛正在于让学生摆脱教师的指导,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因此只依靠对理论的认识并不能真正解决学生面对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这些理论,摸索出适合自己,能帮助自己成长的方法。
作业基本信息江西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网址重庆市教育考试院门户
(必做)思考并回答(任选一题回答)
所属章节
专题八 青少年行为塑造与矫正/专题作业
我选择的题目是第三个,简述惩罚的副作用。
1、强烈的惩罚可引起强烈的消极情绪
强烈的惩罚会使惩罚者和被惩罚者都感受到强烈的情绪波动,引起他们的情绪反应,对身心带来很大的影响。被惩罚的孩子常常产生恐惧和焦虑等消极情绪,在强烈的消极情绪中孩子不可能听进老师讲的道理,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习恰当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