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教材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基本保证。现在,面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加强教材管理工作,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成为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标签:高校;教材管理;教材中心
教材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指导教研室选、编高质量的教材并确保课前到书,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才有了最基本的保证。现在,面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如何进一步加强教材管理工作,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每一位教材管理工作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对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加以研究。事业单位教材
一、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教材管理职能与市场经济的矛盾
随着我国加入WTO,高等教育于2006年开始作为服务业全面对外开放。数高校(除民办高校外)仍然属于国家的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面对市场竞争,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许多高校的教材管理还停留在单一的行政管理阶段,追求的是管理的职能,重质量而不重效益。随着高校扩招和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现有的教材管理水平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图书出版业的市场化及教材出版的多样化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图书出版业蓬勃发展,出版社之间、图书经销商之间经过激烈的竞争,使教材出版的市场加活跃、教材发行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推动下,产生了一大批具有改革特、内容新、体系新、方法新、手段新的高水平教材。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材改版的周期越来越短,教材品种越来越多。但是,目前教材质量的良莠不齐、教材内容雷同的现象,在大学教材市场上比较普遍。一些本不具备条件的出版社也争相出版大学教材,甚至根本没有编者队伍的小出版社采取抄袭盗版的手段出版教材,造成教材质量不高和低水平重复,许多热门专业往往有十几个甚至更多版本的教材。
(三)有些高校的优秀教材选用率低
有些高校的优秀教材选用率不高,与对优秀教材的宣传推广不够有关。好多教师,甚至有的教材管理人员,不清楚哪些是优秀教材,选用优秀教材也就无从谈起,而明知有优秀教材却不选用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说起来,预订教材必须由任课教师提出,教研室讨论通过,系主任审批同意,最后由教材管理部门审定预订,三级管理,层层把关。但有些高校所谓的三级管理.实际上流于形式,预订教材由任课教师一锤定音。有部分教师在选用教材时,没有慎重地对本学科的同类教材进行比较选择,或选用自己熟悉的,或选用老同学、老朋友推销的,随意性较大。于是,就有了优秀教材因订数少而出版难、合编包销教材生意兴隆的不正常现象。
(四)校内自编教材存在诸多问题
1.有的院系在编写教材的申报上把关不严
自编教材的申报应按照教学急需并能体现本学科优势的原则来进行,而有的系却没有这样做,国家已有统编教材的也申报、不具有学科优势的也申报。另外,对教材的编者把关不严,不具备教材编写能力的教师也申报主编。
2.有些自编教材质量不高
目前,自编教材的编写基本上都是由申报人本人或其组织他人编写。对其编写质量,有的教研室、系和学校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有些自编教材存在内容不新、结构不完整等问题,教材质量不高。
(五)有些高校教材管理部门管理机制和手段落后
目前仍有些高校对教材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管理机制和手段滞后,工作效率偏低,尤其各高校正逐步实行学分制,学分制的特点是学生随机选课,这就使教材管理工作的机动性逐渐增大,工作量也在增大,改变了过去计划性较强的工作性质。而有些高校的教材管理手段落后,还停留在人工管理,适应不了高教改革的发展。
二、加强高校教材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教材质量是教材的生命,投有高质量的教材就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而要想有高质量的教材就必须做好教材管理工作。笔者认为要做好教材管理工作,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调整机构、转变职能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管理逐渐走向市场,教材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也将随之发生改变。
1.机构调整
高校应该建立和完善以教材委员会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把教材委员会作为一个常设机构,教材科的工作将围绕它来开展。教材科仅作为具体的执行机构,在教材委员会的监管下负责教材的预订、采购、发行等工作,并且给教材委员会提供教材建设以及教材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和资料,为教材委员会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
2.教材科的职能转变
教材科由单纯的管理走向管理与经营相结合,经营的职能应逐渐强化。可将教材科改为“教材中心”、“教材发行中心”或“教材服务中心”。以体现教材管理部门的服务特性。结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把教材管理部门作为一个经营实体,其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合同制,打破身份界限,竞聘上岗,使其从坐办公室吃“皇粮”的管理者,逐渐转变为走向市场、自收自支的经营者。只有紧紧把市场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饭碗”意识连在一起,适应市场,规范经营,主动参与竞争,才能不断拓展生存空间。
(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教材管理科学化、制度化
1.建立教材选用和自编教材专家审查制度。充分发挥教材管理和建设专家组织的作用,在教材工作各个环节中发挥专家组织的作用尤为重要。要积极发挥长期从事教育教学老专家的作用,邀请他们对学校的教材工作和教材建设进行研究、咨询、决策,尤其是在教材选用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要认真执行专家审查制度,听取他们的意见。
2.健全教材推荐与选用认证制度。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关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编审出版选用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等文件中,都对教材选用问题作了一系列规定。各高校应依据这些规定,建立切实可行的教材选用制度,以规章制度来保证高质量教材的选用,抵制劣质教材的选用。积极推荐使用优秀教材,提高优秀教材的使用比率,防止教材选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可以规定主干课和主要基础课使用国家统编或获奖教材在90%以上,达到国家对教材评估的A级标准,以此保证高质量的优秀的教材进入课堂。教材选用时要依据教材认证选用管理制度,首先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含学生经济承受能力等)进行选订,尽量选择质量高、价格合理、受学生欢迎的教材;然后经教研室集体研究、论证,由学院教学主管领导批准、教材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确保选用教材,应优先选用省部级及
以上的优秀教材或教育部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获奖教材。最终由专家审查把关,三级负责。
3.建立教材研究与建设基金。教材研究与建设基金专款专用,只用于开展教材研究、本校自编教材、出版教材的资助,重点资助和建设一批能反映学校优势学科、反映最新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的精品教材。让教师的学术成果通过教材生动地体现出来,丰富学校课程建设内涵,让广大学生拥有更多的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同时,在编写教材和出版教材时要体现本校的优势与特,尤其是直接用于教学的教材,更要严把质量关,决不能以牺牲教学质量作为“教材建设”的代价。还要加强学生对教材的评价和教材的评比活动,让低水平教材与优秀教材形成鲜明的反差,使低水平的教材逐步淘汰,让优秀教材占领阵地。
4.积极引进电子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开设网络课程。实现教材立体化。坚持文字教材与电子教材同时规划,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使用教材的多样性,实现教材立体化。鼓励教师自己研发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材,同时购买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推广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
(三)建立灵活的教材管理机制
1.建立承包责任机制。即教材管理工作者的岗位责任意识与市场经营意识密切相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牢牢把握教材质量关,订高质量的正版教材,按时按质按量保证教材的到位;要有先进的管理水平和优越的服务意识,做到方便、快捷、高效的全面服务,以赢得使用单位和个人的满意;既要保证教学所需,又不能造成人为积压库存。因此,使用单位与个人和教材实体之间,是双向负责的关系。质量是生命,服务是前提,没有方便、快捷、热情、周到的服务,就意味着市场的丢失。”
2.实行教材管理竞争机制。实行教材竞争机制是指运用市场规律,变教材的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开辟新路子,实行教材的阳光采购,依照法律规定程序与“教材经营实体”建立委托代理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取消传统按人头发放教材的管理模式,实行书店供应形式,学生可以利用购书卡直接在“教材书店”领书,实行“产销一条龙”购销方式,改变教材进书渠道,减少中间环节,节约人力和财力。让学生和学校得到真正的实惠。
3.引入教材管理监督机制。教材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应该从教材的采购、供应转移到突出抓好教材信息的发布和咨询、教材选用和质量跟踪评价上来。做好教材质量的督导工作。严
禁把教材强制性地发给学生,强调自愿的原则,允许家庭困难学生通过借用或廉价购买等途径来使用旧课本,尽量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体现人性关怀,让学生成为改革的真正受益者。
(四)加强教材管理人员素质建设
教材管理人员的素质是能否做好教材工作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讲,教材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素质等。为了提高这些素质,就应该对教材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可分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以及指派专人参加计算机管理培训等一在职培训是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按照培训计划,学习教育部、教育厅和本校关于教材工作的文件,学习高等教育教材管理基本理论及教材工作经验,邀请富有教材管理经验的人士作专题报告,去兄弟院校参观学习等等。在职培训是一种比较切合实际的培训形式,通过在职培训,可提高对本职工作的认识,增强为教学服务的观念,掌握教材管理的基本知识,逐步提高教材工作的管理水平。目前,应用计算机进行教材管理在高校已基本普及,教材管理部门应指派专人参加计算机的专门培训,努力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教材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通过应用计算机管
理,促使学校的教材管理逐步由经验管理型向科学管理型转变,逐步由事务型向更高层次的信息处理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