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文山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2017.09.04
施行日期
2017.09.04
文号
文政发〔2017〕91号
主题类别
效力等级
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云南省人民政府网
现行有效
正文:
----------------------------------------------------------------------------------------------------------------------------------------------------
  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文山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政发〔2017〕91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百—文山跨省经济合作园区管委会,州直各委、办、局:
  现将《文山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文山州人民政府
  2017年9月4日
  文山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保障我州土壤环境安全,防治和减轻土壤污染,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促进土壤资源合理利用,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年31号)及《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云政发〔2017〕8号)要求,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根据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欠账较多的现状,优先开展全州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严控新增土壤污染,逐步实施重点区域修复治理、建立责任体系。针对当前有损众健康的土壤环境问题,立足我州实际,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重点,明确监管的重点污染物、行业和区域,提出严格的管控措施,坚决守住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土壤环境质量底线。分类管控,综合施策。按照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3种类型及土壤污染程度,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提高治理与修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严格控制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已有污染土壤存量。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州实际,细化《云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各项任务措施的目标要求、定量指标、建设内容和实施安排,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指标和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各级政府和有关企业。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州土壤污染得到初步控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控制。到2030年,全州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主要指标
  到2020年,完成国家、省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指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到2030年,完成国家、省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5%以上。
  二、主要任务及分工
  (一)进一步查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1.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利用既有调查成果,开展全州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按照国家和云南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和有关技术规定,编制全州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开展监督检查和成果汇总审核。2018年底前,查明全州农用地土壤污染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在重金属高背景区及重金属污染区,选择1个典型区域开展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2020年底前,掌握有金属矿采选、有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农药、焦化、电镀、制革、印染、危险废物处置等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评价其环境风险情况。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
调查制度,每10年开展1次全州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州环保局牵头;州工信委、财政局、国土局、农业局、卫计委、粮食局等配合,各县(市)政府负责落实。以下任务均需各县(市)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2.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017年底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充分发挥行业监测网作用,基本形成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在全州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省控、州控监测点位设置,2020年底前,建成全州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现全州各县(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覆盖。(州环保局牵头;州发改委、工信委、财政局、国土局、农业局等配合)
  3.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依托文山州“数字环保”信息化建设,整合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有关数据,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力争2018年底前建成全州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发挥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州环保局牵头;州发改委、工信委、教育局、科技局、国土局、住建局、农业局、林业局、卫计委等配合)
  (二)加强农用地保护与安全利用
  4.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根据现有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数据,以耕地、园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为重点,划定“文山州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2020年底前,按照国家制定的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依据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将农用地划分为3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为严格管控类)。以耕地为重点,建立分类管理清单,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结果经州人民政府审定后,数据纳入全州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上传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根据土地利用变更和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定期对各类别耕地面积、分布等信息进行更新。逐步开展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等工作。(州环保局、农业局牵头;州国土局、林业局等配合)
  5.加大保护力度。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并实行特殊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降低。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其他任何建设不得擅自占用,国家和省、州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的,依法依规按照程序报批。产粮(油)大县(乡镇)、蔬菜产业重点县(乡镇)、特种植业基地所在县(市)要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方案,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流转的受让方要履行土壤保护责任,避免因过度施肥、滥用农药等掠夺式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
积极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轮作间作、农膜减量与回收利用等措施。对本行政区域内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减少或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县(市)进行预警提醒并依法采取有关环评限批等限制性措施。(州国土局、农业局牵头;州发改委、环保局、水务局等配合)
  6.防控企业污染。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金属矿采选、有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农药、焦化、电镀、制革、印染、危险废物处置等行业企业。加强现有有关行业企业的环境监管,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生产技术和污染治理水平,加快提标升级改造和深度治理,确保稳定达到排放标准。(州环保局、发改委牵头;州工信委配合)
  7.推进安全利用。安全利用类耕地集中区域,开展土壤污染相关因子的监测分析,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按照国家有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结构调整、替代种植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到2020年,完成国家下达的轻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指标。(州农业局牵头;州国土局配合)
  8.落实严格管控。加强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对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的,所在县(市)人民政府要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并落实有关措施。制定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将严格管控类耕地纳入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范围,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到2020年,完成国家下达的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指标。(州农业局牵头;州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环保局、林业局、水务局配合)
  9.加强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林地、草地、园地的农药使用量,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大生物农药、引诱剂使用推广力度。开展对重度污染林地、园地产出食用林(农)产品质量检测,对产品质量超标的区域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州农业局、林业局负责)
  (三)严格建设用地风险管控
  10.明确管理要求。自2017年起,对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有金属矿采选、有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农药、焦化、电镀、制革、印染、危险废物处置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由土地使
用权人按照国家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规定,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已收回的,由所在地的县级政府负责开展调查评估。自2018年起,重度污染农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由所在地的县级政府负责组织开展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向州级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州环保局牵头;州工信委、国土局、住建局配合)
  11.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自2017年起,各县(市)要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情况、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结果,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纳入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合理确定土地用途。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可进入用地程序;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由所在地县级政府组织划定管控区域,设立标识,发布公告,开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环境监测;发现污染扩散的,有关责任主体要及时清理残留污染物,实施环境风险管控,封闭污染区域,采取污染物隔离、阻断等措施,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州国土局牵头;州环保局、住建局、水务局等配合)
  12.落实监管责任。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结合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加强城乡规划论证和审批管理。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征收、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中,要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地块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加强监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和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活动的监管。建立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实行联动监管。(州国土局、环保局、住建局负责)
  13.严格用地准入。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各级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有关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污染地块的环境风险,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州国土局、住建局牵头;州环保局配合)
  (四)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
  14.强化空间布局管控。加强规划区划和建设项目布局论证,根据土壤的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空间布局。鼓励工业企业集聚发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减少土壤污染。严格执行有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周边新建有金属冶炼、焦化等行业企业;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等,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现有企业。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土
壤污染防治需要,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等设施和场所,合理确定畜禽养殖布局和规模。(州发改委牵头;州工信委、国土局、环保局、住建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等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