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区及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中共昆明市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1.09.13
【字 号】
【施行日期】2021.09.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经济技术开发区
正文
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区及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昆明现场办公会决策部署,加快全市开发区及产业园区(指经国务院或省政府批准,有明确地域界限,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高质量发展,形成新集聚效应和新增长动力,结合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把握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一)打造“五高”新型园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发展高能级、产业高集聚、建设高品质、产出高效益、管理高效能,突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创新、高水平开放,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引领工业转型升级,以培育先进制造业集推动产业布局优化,把园区打造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基地、产业集聚的洼地、科技创新的高地、产城融合的示范区,为高质量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力争到2025年,全市园区实现“五高”目标:
  发展高能级。全市培育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园区1个、1000亿元园区2个、500亿元园区3个、100亿元园区6个;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85%以上,占全省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8%以上;园区工业和信息化投资占
全市工业和信息化投资比重提高到90%以上。
  产业高集聚。培育5个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15个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开发区“2+2”(2个主导产业+2个辅助产业)、省级产业园区“1+2”(1个主导产业+2个辅助产业)产业工业产值占本园区工业产值比重不低于70%。
  建设高品质。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0亿元以上;新建工业标准厂房200万平方米以上。
云南省人民政府网  产出高效益。国家级开发区地均投资350万元/亩以上,地均产出500万元/亩以上,地均税收30万元/亩以上;省级产业园区地均投资250万元/亩以上,地均产出350万元/亩以上,地均税收20万元/亩以上。
  管理高效能。在全市率先建立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体制、科学高效的管理服务机制,绩效评价走在全省前列,力争1个省级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二、优化完善“3+10”园区功能布局
  (二)优化提升园区总体规划。各有关县(市)区、开发区编制园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土地节约集约和未来产业集聚发展需要,与所在地“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林业规划等相衔接,不得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新增建设用地原则上向园区核准范围或规划发展方向区域集中配置,合理预留园区拓展用地;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安排工业、商业、住宅、交通、公用设施等各类用地布局,合理设置产业发展区、管理服务区及生产生活配套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防止产业发展“孤岛化”和城镇发展“空心化”。
  (三)科学定位园区主导产业。各有关县(市)区、开发区要坚持错位发展、互补融合、联动支撑的原则,结合当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对园区主导产业进行科学定位。滇中新区(杨林经开区、安宁产业园区、空港经济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油及化工产业,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高新区、经开区、五华产业园区、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稀贵金属新材料、数字经济产业,打造全省高端制造业核心区和生产性服务引领区。七甸、东川、宜良、富民、寻甸、禄劝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绿食品与消费品制造、新材料与新型建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产业,打造全省绿低碳新型工业示范区。
  三、打造先进制造业集
  (四)培育壮大新兴支柱产业。准确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风向,围绕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领域,聚焦有金属材料、稀贵金属新材料、先进化工材料、新型显示及半导体材料、生物疫苗、细胞产业、工业、智能终端、显示屏、算力设备、电光器件等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谋划引进实施一批产业链关键项目和价值链高端项目,推动产业层次提升和生态构建,把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打造成支撑昆明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快成长、上规模。
  (五)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聚焦石油及化工、冶金、非烟轻工、烟草及配套等传统优势产业,启动实施园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程,选择3至5家园区开展专项试点,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明确目标路径,强化组织推进,市本级财政在政策资金上予以支持,分行业打造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标杆园区,力争再培育1至2个传统优势制造业产业集,推动传统产业提层次、强实力。
  (六)谋划发展未来先导产业。超前布局前沿科技及产业化运用,支持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云南省区块链中心、华为·昆明数字经济智慧园区等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加快推进5
G、VR/AR、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加快应用场景谋划建设,强化新技术(新产品)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应用,培育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生命健康、机器人、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
  (七)支持产业集(基地)建设。对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或在年度发展质量评价中认定为国家、省四星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市本级财政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一次性奖励。支持园区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先进制造业集竞赛,力争生物医药、稀贵金属新材料2个产业集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培育名单,先进装备制造、石化、电子信息、食品4个产业集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培育名单。对集竞赛申报(竞标)单位,按参加国家级竞赛不高于200万元、省级竞赛不高于100万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创建入列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的,市本级财政按国家和省级下达扶持资金的30%予以配套支持。
  四、增强园区创新发展能力
  (八)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
室、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孵化器等科技研发创新平台。支持行业领军企业联合上下游配套企业,以产业链关键产品、创新链关键技术为核心,建立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促进大中小企业与研发、服务和金融机构融通发展。
  (九)搭建园区创业创新服务平台。支持园区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集成和配置各类服务企业的资源要素,特别是增加技术创新资源服务的有效供给,开展品牌咨询、工业设计、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术交易、质量认证、人才培训、创业孵化等专业化服务,为园区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支撑,切实增强园区的生产性服务能力。
  (十)加大园区招才引智。建立园区人才需求信息库,畅通园区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高级职称评审绿通道。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与园区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兼职”,支持园区事业单位特设岗位引进优秀高层次人才。建立校企园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鼓励企业与本地技工院校合作,按照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要求,开展技能人才培训,按规定给予补贴。加强学习型园区建设,各园区每年集中组织开展园区企业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市场开拓业务指导、专业技能培训等活动;启动“十园百校千企”试点活动,推动“园校互动、校企融合”,实现产业、技术、人才、市场等精准对接。
  五、提高园区开放合作水平
  (十一)鼓励合作共建。探索合作办园模式,推动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支持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不符合本地园区产业定位的项目,鼓励推荐至其他园区。项目落地后形成的工业总产值、财税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按照双方商定的分成比例分别计入推荐地和接受地。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与发达地区共建产业园区。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机遇,加强园区经验互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鼓励各园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联动发展,与经贸合作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引导优势企业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缅、中老泰、中越、孟中印缅”四条经济走廊拓展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