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认知行为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案例应用
                            2012级社会工作专业 华国娟
摘要:认知行为理论作为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理论,在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简述了认知行为理论的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并结合对一位高三女生案主的社会工作介入服务过程,尝试分析了在社会工作实务中运用认知行为理论应遵循的原则、操作技术、介入策略和对认知行为理论的简要评价。
关键词:认知行为理论、社会工作实务  案例应用
在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开展社会工作既是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有序的有力手段,更是建设和谐文化,营造诚信友爱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保障。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的专门职业。社会工作吸收并融合了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理论,同时在实践中也发展出独特的概念和理论模式。认知行为理论作为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理论,在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观点
(一)行为理论(Behavior Theory)
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来自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在巴甫洛夫用狗做的经典实验中,狗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铃声与食物的反复结合,使铃声具有了直接引起狗分泌唾液的作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为行为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20世纪三四十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崛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人格和智力的主要测量工具。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也可以学习新的行为、改变旧的行为,个体学习的动机可以通过强化得到。例如,在小学的学习中,助人为乐、好人好事是会受到老师学生表扬的行为,就有学生不断从事这样的行为并且持续维持,然而,当一个学生做了好人好事没有得到表扬反而被误解、被指责,那么他以后就极少有可能再从事这样的行为。在行为主义这里,人的行为是可以被控制的,这种理论成为行为的理论基础,认为的焦点在于弄清楚什么事情可以持续引起人的行为发生转变,而不去关注人的心理的内在变化。行为理论常用的干预技术包括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冲击疗法等等。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考几科
(二)社会认知理论(Socialcognition Theory)
认知学派源自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分道扬镳。在阿德勒看来,人的行为是由个人整体生活形态所塑造的。这包括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对世界的看法、个人的信念、期待等。在这个过程中,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人的行为,更会影响个人整个生活形态的形成。认知学派认为,人的行为受学习过程中对环境的观察和解释的影响。不适宜的行为产生于错误的知觉和解释。所以,要改变人的行为,就要首先改变人的认知。
方富熹认为,在内容上认知涉及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关于人自身的认知,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动机、情感等等)及思想观点、个性品质等的认知;第二,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双边关系的认知,如对权威、友谊、冲突、合作等关系的认知:第三,关于社团内部及社团之问各种社会关系的认知。方富熹认为社会认知是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等等。
社会认知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人类自身事件的认知。社会认知( social cognition)作为一个专业概念,不同的学者因为研究角度不同而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
社会认知理论主要来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格式塔学派和勒温的场论。皮亚杰认为,社会相互作用在儿童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⑤ ,社会认知对个体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知觉具有整体性,观察者总是完整地观察对象;个体总是把自己的知觉、思维和信念组织成简明的有意义的形式,无论情境如何复杂,人们都能赋予它某种意义,这种组织、认知和解释,对个体的行为影响很大。勒温提出了人类行为的公式:B = F ( P·E) ,即人的行为、个体和体人的行为都是行为主体与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双重作用的结果。
目前,社会认知研究重视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从无意识角度解释人的社会认知,主要涉及内隐态度、内隐自尊及内隐刻板印象等方面的研究。内隐认知是在过去经验和已有认知结果积淀下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结构,这一结构是在显意识水平上无从觉知,但又潜在地作用于个体对社会对象的反应,它是一种深层的、复杂的社会认知活动,是认知主体不需努力、无意识操作的过程⑦。
(三)认知行为理论(Cognitionand Behavio rTheory)
认知行为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整合而来的,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的理论体系,是对认知和行为理论所存在缺陷的一种批评和发展。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艾利斯(Elis,1962)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Bandura,1977)、 格拉瑟(Glasser,1965)现实理论、贝克和梅肯鲍姆(Beck,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认知行为理论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解读,这种解读直接影响着个体是否最终采取行动。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化思考”(automatic thinking)机制的影响。所谓自动化思考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某种相对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行动发出已经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思考,而是按照既有的模式发出。或者说在某种意义上思考与行动自动地结合在一起,而不假思索地行动。正因为行动是不假思索的,个人的许多错误的想法、不理性的思考、荒谬的信念、零散或错置的认知等,可能存在于个人的意识或察觉之外。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将这些已经可以不假思索发出的行动重新带回个人的思考范围之中,帮助个人在理性层面改变那些不想要的行为。
认知行为理论将认知用于行为修正上,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认为外在的行为改变与内在的认知改变都会最终影响个人行为的改变。其主要包括问题解决、归因和认知原则三个方面。所谓问题解决是增强个体界定问题、行动目标、规划及评估不同行动策略的认知能力。达到能够在不同情况下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和行动目标。所谓归因是指个人对事件发生的原因的解释。所谓认知原则,指的是修正一些认知上的错误的假定,包括过度概括、选择性认知或归因、过度责任或个人肇因假定、自我认错或预罪、灾难化思考、两极化思考等。
二、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原则及案例分析
(一)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应用认知行为理论与技术的原则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关系,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服务活动,需要将认知行为理论运用到社会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认知行为理论由于综合了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强调认知活动在心理或行为问题中的发生作用,因此,认知行为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在社会工作的实务
中既采用各种认知矫正技术,又采用行为技术,能够做到从内在的认知和外在的行为两方面着手帮助受助者实现改变的目标,而认知的改变和行为的改变又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应用认知行为理论与技术的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关于认知行为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
450分左右的二本医学院第一,尊重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信念。认知行为学派主张,个人的知识经验的形成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认知和生活形态是通过正确解读外在环境事件的意义,有效地自我调适来建构和调节的。
第二,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认知行为学派认为,帮助服务对象的关键是协助他(她)自助、自立,使其能够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成为自己的咨询者和帮助者,以达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效果。
第三,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鼓励服务对象形成积极的态度,以实现助人和自助的目标。
2、关于助人目标的原则
湖北省职改办
第一,改变错误的认知或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偏颇和非理性的想法。
第二,修正非理性的自我对话。
第三,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能力。
第四,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全国事业编报名入口
(二)应用认知行为理论与技术开展社工服务的具体案例
本案例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中埃利斯(Elis)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来协助案主消除其困扰以促进案主的成长与发展。
1.埃利斯(Ellis的理性情感
理论基础理性情感基于这样的假设:非理性或错误的思想、信念是情感障碍或异常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对此,Ellis并进一步提出了ABC理论。在ABC理论中,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激发事件;B指信念,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激发事件和信念有关有的情感反应结果。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的影响,
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Ellis的ABC理论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增加了D和E两个部分, D指对非理论信念的干预和抵制;E指导有效的理性信念或适当的情感行为替代非理性信念,异常的情感和行为。D和E是影响ABC的重要因素,对异常行为的转归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对ABC理论的重要补充。
的基本原则方法:
(1)向患者解释说明理性情感的基础,说明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关系,非理性情感不适或异常行为的联系。
(2)通过患者的自我监察和的反馈,识别非理性思想。
(3)直接对非理性观念提出疑问,指出不合理所在,并示范对已有激发事件或不良刺激应如何理性的分析解释。
(4)自我陈述理的观念,用其代替先前的非理性观念,并练习,在心理重复理性的观念。
(5)设计和采用某些行为技术,如角扮演,操作条件,脱敏和一些其它技能训练方法,帮助患者发展理性的反应。
2.梅肯鲍姆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常德市人才市场招聘信息
理论基础:自我指导,基本上是认知重建的一种形式,主要在于改变当事人的自我语言。自我陈述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就像别人的话所带来得影响一样多。认知行为矫正法的一个基本现实是“行为改变的先决条件在于当事人必须注意他们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表现及如何对别人产生影响”。为了要产生改变,当事人必须要介入其行为的内部对话中,如此他们才能够在各种情景中评估自己的行为。 
(1)内部对话的机能 
人际语言与内在语言有着非常相似的形式,他们都为中介性行为提供了某种程度上的原则和作用。因此,自我指导和人际指导的内部过程有着相似的形式。 
内部对话还可以影响到人们对压力的反应。人们对压力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对压力源的评价,对自己感到的唤醒的归因以及对自己的应付能力的评估等因素影响的。人们对于压力情境以及自己应付能力的评估等因素影响的。人们对于压力情境以及自己应付能力的自我语言会影响到他们在这种情境下的行为,人们在这种情境下的焦虑水平也与这种和情境有关的自我评价有关。
千万不要从银行辞职
(2)内部对话的结构 
内部语言第二个重要的机能就是对认知结构的影响和改变。认知结构为一系列特殊的自我语言提供意义系统或概念系统。认知结构可以控制并影响思想策略,寻并选择某种思想,学习新的技能需要认知结构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