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小镇道路规划探析
——
—以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为例
佟晶晶(棕榈生态城镇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0433)
【摘要】通过对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的道路网规划,基于依山就势的规划原则,优化原有控规道路网方案,根据不同的道路功能,提出“道路街巷”四级路网体系,成功打造了高密度窄路幅的路网系统,构建了适宜山地地区的道路网格局;同时重点塑造慢行绿道网络,提倡低碳绿出行,在山体周围、水系沿岸构建独立的慢行廊道,增加路侧绿道,提升绿道密度,在道路用地不足的情况下,秉着绿道并不拘泥于车行道两侧的设计思路,基于低碳生态城镇规划理念,尊重山地地形,将绿道设于道路单侧,且绿道与车行道可处于不同标高,避免了大量开山挖方填水工程,严格遵守生态红线,保护生态环境,与此同时达到了与众不同、更为优美的景观效果与慢行出行体验。
【关键词】绿道;低碳生态;高密度窄路幅;独立路权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8)09-0239-03
1引言
当前特小镇的打造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而特小镇的道路交通系统特别是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是建设特小镇的均须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为解决特小镇道路规划问题,特别是提升低碳出行的吸引力,本文以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为例,对特小镇道路网规划及绿道系统规划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期为特小镇的道路体系规划甚至是整体交通规划探寻出一条“特之路”。
2项目背景
2.1概述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位于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西北部,距离长沙县城约15km,距离长沙市中心城区约30km。规划总用地面积约9.85km2,规划区内以农林用地和水域为主,建设用地面积仅为1.68km2。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总体规划以生态本底为基础,以产业功能为依托,以亲子文化、湘中文化为特,融合生态休闲、亲子游乐、文化体验、教育拓展及多元主题居住为一体,在空间结构上构建“二轴三带、两环三核、九组团”的格局。
2.2道路评价
规划区内道路网尚未成型,故对《长沙县果园镇浔龙河生态示范点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道路网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主要问题有:
(1)路网级配不合理,干道网密度过大,甚至大于支路网密度,超过国家规范值;
(2)绿道体系分级不明确,部分区块绿道缺失,慢行设施不足,黄兴大道两侧南北地块缺少充足的慢行联系。
通过以上分析,对规划区道路网进行优化,弥补不足,使之满足规范要求,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道路网规划
3.1规划原则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地处山地地区,地势多变,高差较大,传统的道路网布局形式势必导致大规模的挖山填方,工程量大、耗资多不说,更是破坏生态环境。故本次道路网规划摒弃传统的道路网布局方式,遵循以下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依山就势
道路网采用自由式布局形式,依山就势、路随山转,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体现山地城市特,避免大量开山挖方。
(2)高密度窄路幅
改变传统的低密度、宽路幅路网模式,提出适应山地地区的高密度窄路幅的路网格局概念。
(3)功能清晰
理清道路功能,从空间上分离过境交通与到发交通,避免交通流混杂。
(4)人车分离
优化道路断面,实现人车分离,提供慢行交通独立权与优先权,倡导慢行出行。
3.2功能等级规划
3.2.1规划方法
根据道路功能的不同,将交通性更强的“道”系统和生活性更强的“街”系统分离出来,创新性的构建“道路街巷”四级体系。
(1)道:是区域交通的主骨架,承载快速交通的作用;
(2)路:是组团内部的联系通道,兼具交通和生活功能;
(3)街:是城区主要街道的公共空间,承载综合生活性功;
(4)巷:是社区内部主要街道的公共空间,承载以休闲活动为主的生活性功能,主要体现为绿道、步行街、文化街等特街道。
3.2.2总体规划方案
基于《长沙县果园镇浔龙河生态示范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道路网规划,调整路网级配,优化道路等级结构,对规划
图1空间结构规划图
239
车行道路网进行功能分级如下:
(1)对外道路:黄兴大道主道、经三路(X027),承担过境交通功能;
(2)道:黄兴大道辅道,起通达性作用;
(3)路:浔龙河大道、宋水线(A 段)、宋水线(B 段)、田汉大道、经一路,承担联系片区作用;
(4)街:构建发达的“街”系统,承担片区内部交通联系和短距离交通需求,实现交通分流;
(5)桥梁:沿黄兴大道新建2处车行桥与2处隧道,沟通两侧辅道;新建金井河桥,沿用新麻林桥。
根据最新优化的道路网方案,降低道与路的密度,提升街的网密度,道、路、街长度之比为1:1.64:4.43,呈金字塔形结构,道路级配合理、密度适宜。
3.3节点控制规划
(1)立体交叉:利用地形高差条件,在黄兴大道辅道地势高差较大的位置设4处立体交叉,避免对主线过境交通的影响,加强南北辅道的交通联系。
(2)信号控制节点:主要道路相交,采用信号控制的交通管制方式。
(3)禁左节点:高等级道路与低等级道路交叉,低等级道路限制左转。
3.4道路横断面设计
基于道路等级划分与功能定位,对规划区内道路网横断面进行总体设计:
(1)道:注重车的空间尺度感,以宽路幅断面形式为主;规划红线宽度18m ,一块板形式,单向3车道,设单侧具有独立路权的绿道;
(2)路:兼具交通与服务功能,在横断面设计中,既满足车的交通需求又注重人的空间舒适度;
规划红线宽度12~15m ,一块板形式,双向2车道,机非物理隔离;
(3)街:以服务功能为主,纯生活性道路,注重人的空间尺度感;
规划红线宽度6~15m ,一块板形式,双向2车道,设单侧绿道。
4绿道系统规划
4.1规划原则
(1)结构完整、功能健全
提供分级的绿道网络,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易达性。
(2)无缝衔接
保证慢行交通方式与公共交通方式的良好衔接,引导“慢行+公共交通+慢行”的低碳绿出行方式。
(3)独立路权
合理设计道路横断面,提供路权分明、独立的绿道网络,实现快慢交通分离,提高出行安全性。
4.2绿道网络规划
4.2.1等级划分
在等级结构上绿道分为三个等级:
(1)一级绿道:在规划范围内,构建以慢行为导向、纵贯全区的慢行景观廊道,串联核的慢行圈层;
(2)二级绿道:在组团之间,慢行优先的慢行廊道连通多个重要的慢行圈,沟通多个慢行圈;
(3)三级绿道:在各组团内部,由步道网络衔接多个主要的步行节点,形成慢行活动发生频率最高的慢行圈。
4.2.2等级规划方案
构建绿道系统空间结构为,对绿道系统进行分级:
(1)一级绿道:是绿道网络系统的主骨架,主要沿水系沿岸、黄兴大道辅道、田汉大道等设置,总长度18.9km ;
(2)二级绿道:联系各个区块,总长度15.0km ;
(3)三级绿道:位于各区块内部,以游步道、登山步道及巷为主,总长度29.2km 。
4.2.3绿道控制范围
在考虑地形地貌、植被、动物生存、基础设施等相关因素的条件下,划定绿道控制范围的边界线如下:
(1)沿一级水系廊道金井河的绿道,控制宽度不小于100m ,沿二级水系廊道浔龙河、麻林河的绿道,控制宽度不小于60m ,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策略,除最基本的绿道设施外,禁止其它任何开发建设行为。
(2)沿其他水体的绿道,控制宽度不小于30m ,允许在限定条件下进行与其功能不相冲突的低强度开发建设。
(3)穿行建设用地的绿道,配合居民通勤休闲、游人游览使用,主要以人工绿化、交通换乘等设施为主,允许已有设施依据城市绿地的控制要求进行改造完善。
4.2.4绿道建设方式
基于低碳生态性原则,尊重生态红线,对道路两侧无慢行道、且道路用地不足的情况下,沿道路单侧布设绿道,且绿道与车行道可处于不同标高,避免大量填挖方工程。
建设方式一:依山就势,沿山体及水系新建独立绿道;建设方式二:压缩现有车行道至单车道宽度3.25m ,单
图2道路网及节点控制规划
图3绿道分级规划图
240
增设绿道;
建设方式三:车行道外高差较大路段,依现有地形设置具有高差的绿道。
4.3慢行设施规划
4.3.1过街慢行设施规划
考虑黄兴大道南北两侧地块人行连系的需求,结合公交站点位置,沿黄兴大道规划4处人行通道,沟通南北两侧地块。
黄兴大道过街慢行通道平均间距约300m,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过街通道间距宜为250~300m的要求。
4.3.2过河慢行设施规划
保留金井河现状2个人行桥,与新麻林桥、新建金井河桥共同满足过河慢行的需求。4.3.3驿站与自行车租赁点规划
规划专业驿站1个,位于黄兴大道南侧辅道上、小镇主入口综合交通枢纽附近;其2km服务半径能够覆盖小镇用地面积的80%以上。
规划社区驿站6个,位于一级绿道及二级绿道上,分别结合小镇次入口与社区中心设置;其800m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收稿日期:2018-8-17
作者简介:佟晶晶(1982-),女,满族,河北唐山人,中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交通规划。
浅谈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张建(四川杰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21)
【摘要】路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四大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其中主要包括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路基开裂病害的防治、路堤边坡病害的防治、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防治。本文笔者主要实例列举介绍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防治和路基开裂病害的防治,其他2个质量通病这里不作一一详细介绍。
【关键词】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18)09-0241-02
【工程案例背景】重庆台资信息产业园安置房(美丽·新城)规划市政道路一标段,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内,一
标段包含兴德路、兴旺路、安置房南路,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
路,设计时速40km/h;为双向四车道,路幅宽30m。其中兴德
湘中人才网
路起止桩号为:K0+032.759~K0+306.289,呈东西走向,西起安
置房西路,向东与兴旺路相交,终点接安置房小区东端,全长273.53m,平均填筑高度4~6.5m,填筑方量为54528m3,建安投资约926.76万元。施工队按照施工方案将路基清除表土后进
行了基底填前碾压,采用逐层水平填筑法填筑路基。在路基填
筑到上路堤顶面时,发现行车道及路基边缘填筑区域出现起
皮、鼓浪、压路机碾压轮迹较深的现象,个别区域还出现“弹簧
土”现象,现场采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行车道压实度平均
只有92.6%,达不到设计94%要求。
1路基压实质量问题的原因及防治
如果行车带压实度不足而产生质量问题主要体现是:压
实的遍数不是多就是少;因不均匀而导致部分会漏压;压路机
的质量不够;填土松铺厚度大于适合的值;再者填土颗粒相对
较大,颗粒与颗粒之间空隙较大或者是采用了并不符合要求
的填料;出现了异类土的混填,尤其是采用透水性差的土壤里
面还含有透水性好的土壤而形成的水囊,从而造成了弹簧现
象;未对上层表面浮土或松软层进行处治;含水量超标。
防治处理措施是:清除掉碾压前的软弱层,填上良土后再
重新进行碾压;把原有软土清除干净后,分层填筑合格的泥岩
土来置换。将产生的弹簧土进行充分的翻晒,待含水量合格后
再分层碾压,或采取挖除弹簧土层后替换良性合格填料,再分
层碾压。当工期要求紧张时,将其与生石灰粉混合,翻拌均匀
后再充分碾压。分析了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的质量缺陷的原
因:路基填筑宽度不够,施工不按超宽填筑进行;压实机械不
能压紧路堤边缘;路基边缘没有碾压或压实不够;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区(0~75cm)的碾压频率低于合格标准要求。预
防措施如下:根据设计要求,超宽填筑碾压;严格控制施工工
艺,确保碾压设备滚动碾压到边缘,不漏压;控制好压实质量。
【工程案例背景】嘉滨路(A段)起于渝武高速路相交处,
沿线在嘉陵江一侧向北,经秦家院子、桥湾,再到李家湾,最后
达到终点与嘉滨路(B段)相接,工程全长为3.2km,城市次干
道,设计时速为40km/h,道路路基宽度为20m,行车道宽度为14m,两侧人行道宽度为3m,双向四车道。其中道路K0+125~
K0+680为路基填方段,填筑高度8~15m,填筑方量92365m3。
通车一年后,发现大部分地方沿沥青路面纵向有0~10cm裂
缝,局部地段有0~10cm横向裂缝数条,0~5mm网状裂缝。
2路基开裂病害的防治
路基开裂主要有路基纵向、横向、网裂三种情况:
(1)路基纵向裂缝开裂病害原因:清表不彻底,基底存在
软弱层或坐落于古河道处;施工前填方基底清除表土深度不
够,为赶工期个别地段基底存在软弱层也未进行处理,导致后
期路基纵向沉降开裂而导致沥青路面出现纵向开裂现象;沟、
塘里面的淤清理不够彻底;沟、塘的压实度不足或者回填不
均,不均的路基压实;新路基与旧路基结合部台阶宽度不足甚
至没挖台阶,半填半挖路段没有根据规范要求设置台阶而且
将之压实;在使用水稳性、渗水性差异相对较大的土石混合
图1行车带、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施工图图2换良后重新碾压施工图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