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制约疾控机构发展的两个难题
文/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  姚敏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凸显了疾控机构的重要作用。在这场疫情防控战役中,各级疾控部门奋战一线,取得了巨大的防控成效,有力保障了人民众的健康。但这次疫情从预警到防控,暴露出疾控机构需要改革和发展的地方。本文分析了制约疾控机构发展的两个难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疾控机构;难题;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级疾控机构勠力奋战,坚守在抗疫的第一战场,竖起了坚强的防疫屏障。复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大的问题在于疾控体系建设和发展,职能职责定位、经费保障、激励机制建立等各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短板,要继续改革完善。解决当下制约疾控机构发展最突出的瓶颈问题,只有准事业单位改革和事业发展、基层期盼的最佳结合点,才能确保改革释放出发展的动力、才能筑牢全民健康的基石。一、疾控机构存在的两个难题
(一)疾控机构体制机制不活。首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定位不明确。疾控工作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的延伸。疾控机构同时带有公益属性、行政属性和科研属性,需要建立与工作相适应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将疾控机构定位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由政府全额保障。理论上,规范、剥
离有偿公共卫生服务,将促使疾控工作逐步回归公益性。但是由于财政保障配套政策的不完善,疾控机构被迫进入改革的阵痛期,机构如何生存、人员队伍如何稳定、如何重新定位公共卫生职责范围、疾控技术力量尤其检测检验能力如何维持等问题是各级疾控中心主任的普遍困惑。各地探索不同的发展道路,部分疾控机构完全按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要求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疾控机构生存发展压力巨大。部分疾控机构延续在政府全额保障的前提下提供有偿服务的发展模式,勉强维持机构运转。其次,疾控机构的管理体制不顺畅。疾控工作的组织、管理合力形成难,为疾控职能的有效落实带来阻力。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例,一方面,疾控机构由于缺乏经费保障,无法完全履行项目工作中的督导、培训等职能;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融合情况不佳,因督导检查、培训不到位或医疗机构实施项目工作被动,广大众无法真正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健康福祉。疾控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都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组成单位。由于各级医疗机构均未设立公共卫生科室,医疗机构对公共卫生工作重视程度和配合程度都不够,网络直报、病例筛查等公共卫生职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疾病防控工作逐步被边缘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和政府的领导、联防联控等指
挥调度体系在疫情防控中展现了出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
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复盘疫情防控战役,我国重大
传染病防控体制机制建设、科学的应急指挥体系和高效的医防
融合体制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保障不足导致疾控机构生存发展的困境。首先,
政府保障不足。一方面,机构编制总量不足,部分单位有编无人。以中部某省疾控中心为例,机构总编制数9298(扣除省
级专病防治机构不从事公共卫生人编制数),平均为1.36/万人,低于1.75/万人比例。市级机构比例最低的仅0.15/万人,
湘中人才网县级单位最低的仅为0.29/万。受限于编制的不足,全省80%的
疾控机构有外聘专业技术人员,占在职人数的16%。在编制总
量不足的同时,由于当地财政困难等原因,不允许疾控机构满
编运行,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外聘人员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区
疾控中心尤为突出,如湘中某区级疾控中心核定编制30个,
在编只有9人,外聘10人,外聘人员反而成了业务工作的主力军;另一方面,维持疾控职能最为重要的经常性维持经费仍不足。以2017年财政基本支出拨款占基本支出比例来看,省疾控
中心为33%,67%的人员和公用经费缺口依靠事业收入的“自体
供血”弥补;市州和区县的比例分别为62%和59%。财政保障不
足导致公共职能偏废的体制根源依旧存在,“财神跟瘟神走”
的现象仍没有改变,长效稳定的政府保障机制未建立,政府投
入的增速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增长速度。特别是2016年以来,随着收费政策取消、二类疫苗零差价后,财政没有及时弥
补经费缺口,导致疾控机构出现了难以为继的运转和生存发展
困难。倘若不改变上述经费保障体制,疾控机构的前期建设成
果将前功尽弃。其次,绩效分配机制不能发挥激励作用。目前
全国疾控机构均出现了人才流失、队伍不稳和功能弱化的问题。
近5年,省级疾控工作任务从9大类21项增加到41大类117项(增长40%),实验室检测任务量增加近3.5倍,而同期全省疾控人员
减少了600人,使公共卫生安全保障面临潜在风险。流失人员
中73%为专业技术人员。究其原因,一是疾控机构具有社会责
任大、突发事件多、工作任务重、人少活多矛盾突出,而现行
第 41 页
2020/10  (上)  总第3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