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探究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探究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汉语国际教育基本素养及基本技能和汉、英(外)双语知识及实际运用能力,能在各类学校从事国际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和在国内外相关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中外文化交流,以及相关文秘工作的双语型、跨文化、复合型、实践型专门人才。
一、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核心课程规定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华文化通论、写作、外国语(各语种)。
二、培养目标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字基础和较高的文学修养,系统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文献典籍阅读能力、审美鉴评能力和运用母语进行书面、口语表达的能力;掌握一门以上外语,有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以专业优势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所长;可继续攻读研究生,也可在行政机关以及文化教育、传媒机构、对外交流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
三、培养规格
3.1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为4年。各高校可在四年制模式基础上,实行弹性学制,但学生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总计130---140学分,220---2600学时。学生完成各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考核合格,准予毕业。符合规定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3.2素质要求: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高的审美品位以及健康的心理和体质;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了解国家关于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及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适应社会发展主动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基本素质。
3.3能力要求:具有感悟、辨析和探究语言文学现象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评价文学作品和相关文化现象。在母语和国家通用语的阅读理解、口语表达、文字表达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3.4知识要求:牢固掌握专业知识,例如语言知识、文字知识、中国文学史知识,例如历史学、哲学、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逻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数据库应用、文献检索等工具性知识;同时对本学科的前沿信息有一定了解。
四、课程体系
4.1总体框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综合教育课程三部分构成。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体育、实践训练。专业教育课程包括本学科基础性课程、相关专业的专业性课程以及专业实习实践。综合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活动、文体活动以及其他自选活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知识覆盖范围包括:中国语言知识领城(核心知识单元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学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语言
文学理论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为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以及相关知识领域,如外国文学。
4.2理论课程:4.2.1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中华文化典籍导读等。4.2.2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等。4.2.3基础(必修)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语言教学法、汉语写作。4.2.4选修课程:第二语言习得概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概论、语音与语音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词汇与词汇教学、汉字与汉字教学、中国文化概论、外国文化概论(根据培养对象侧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现代教育技术、海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汉语修辞学、语用学、中华才艺、外语等。2.5实践教学:安排学生进行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活动,参与教学的所有环节并撰写实习报告。
1.
办学条件
5.1设备资源:专业所在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须达到教育部公布的指标要求。不同类型高校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和支持。
5.2教学设施:办学单位应拥有公共图书馆或中文资料室。专业图书、期刊,文献资料、数字化资源和检索工具等配备充分。5.3信息资源:教师结合课程性质制定教学大纲,编写讲义,为学生提供参考文献。注重教材选用的质量。基础课程教材应为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优质教材或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的正规教材,专业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教材。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尝试利用网络优质资源(例如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古典文献库、爱课程网中文学科精品资源等),拓展学生的专业学习 。5.4实践教学: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为学生在校内、校外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必要条件。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内专业实验室建设,精心设计实验内容,维护实践教学秩序,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为学生按计划使用实验室提供切实保障。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签订合作协议,指派专任教师负责学生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管理,引导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校外实践教学的目标。5.5教学经费: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保证教学经费数量充足,规范使用。学生人均教学经费须符合教育部相关规定;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的实际情况,合理提高教学经费的投入。
5.6质量保障:5.6.1质量管理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积极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鼓励教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试和评估。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与带有一定专业内涵的课外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方式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整体素质。5.6.2质量保障规范:不同类型高校应结合各自的实际以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点,规范管理,强化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情况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涵,提高教育质量。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
国际汉语教育专业要从“专业型”向“复合型”“工具型”转变。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课程设置和知识结构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学习工具只是为了使用工具,其目的不在于工具,而在于其他,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等。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除了讲授专业知识之外,还要与其他相关领域、相关学科和专业结合起来。同时对于今后要“走出去”的从业者来说,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更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也就更能胜任所从事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