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文科”建设
作者:刘奕兵 王玉英
来源:《科教导刊》2022年第19期
        摘要 “新文科”建设既要守住专业的“根”,又要创造出新思想、培育新文科人才,否则也就不存在新、旧之别。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文科”建设以汉语教学为首要目标,以跨文化教育、文学教育为支点构建汉语教师培养机制,赋予汉语国际教育新内涵。文章从重视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专业课程建设适时而变、谋求发展出发,提出“新文科”背景下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建立跨文化交际素养的培养——树立文化自信,构建“一核心、两翼、一意识”课程体系,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进行实践,推动了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传播中华文化,坚持文化自信,将传统文化理念传递到全世界。
        关键词 新文科;汉语教学;教学能力;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ki.kjdk.2022.19.012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in the Training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s
        LIU Yibing1,WANG Yuying2
        (1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The Tourism College of 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607;2 College of Network Security,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22)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should not only keep the professional "root",but also create new ideas and cultivate new liberal arts talents,otherwise there will be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ew and the ol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majoring 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akes Chinese teaching as the primary goal,and takes cross-cultural education and literary education as the fulcrum to build a Chinese teacher training mechanism,giving new connotation to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eaching skills and the timely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construct
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for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Starting with changing ideas,we should establish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literacy - establish cultural selfconfidence,build a curriculum system of "one core,two wings,and one awareness",and practi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which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disseminated Chinese culture,adhered to cultural self-confidence,and transmitted traditional cultural ideas to the world.
        Keywordsnew liberal arts;Chinese teaching;teaching ability;cultural self-confidence
        1“新文科”的內涵
        2020年11月3日,“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召开。会议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新文科”提出后的首次实践性宣言。《宣言》明确了“新文科”建设的共识、坚持、任务等,预示着“新文科”建设即将全面展开。我国的“新文科”呈现两个特征:一是它是一种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国家工程;二是“新文科”建设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执着坚守和传承。
        “新文科”想要发展出属于“世界水平、中国特”的文科教育,一方面应该将现代信息技术、理工农医与文科教育深度融合,拓宽学科的宽度,促进原有文科的改造升级;另一方面原有文科应该回归初心,思考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实际的培养质量之间有哪些异同,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的本质,与国家、社会需求的联结性有多大,学生的竞争力有多强。因此,到学科间融合的发展广度,深入挖掘专业培养深度,这是“新文科”带给传统文科以及新兴学科的发展思路。
        《宣言》指出,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是新文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学校、专业和老师应该站在不同角度去重新思考,从这两个培养目标出发,思考如何培养出优秀的文科人才,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2“固本正源、精于求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新内涵
        “坚持守正创新,是文科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新内涵是探索专业人才培养的风向标,是使专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
        2.1固本正源:夯实专业发展之路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的二级学科,专业建设应该“植根于中华传优秀统文化,是以中华母语及母语文学为基本内涵、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基础学科,与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关系密切。”从这个意义上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归属于基础学科。
        作为基础学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就应坚守传统文科的属性:以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高的审美品位以及健康的心理和体质”的能够从事语言教学、对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
        “作为一个只有三十多年历史、还缺乏深厚的学术传统、正在探索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的年轻学科,特别是又在国内外蓬勃发展的汉语教学正迫切需要大量汉语教师的形势下,培养科班出身的专门人才的本科教育更应该加强建设”。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定位,学界达成过共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语言学和教育学结合的专业,属于语言教育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既具有汉语本体教学研究的学术价值,同
时又具有语言教学能力培养的应用价值。这样的专业定位决定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具有“跨学科”属性,更符合“新文科”建设发展的需要。
        2.2精于求变:适时而变、谋求发展
        新文科建设既要守住专业之本,同时也要适时而变。课程建设上的专业融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小语种、翻译课程,拓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交流等,以及文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课程融合,比如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开展远程汉语教学;制作视频教学资源丰富扩展教学内容;运用3D、AR、VR等技术制作虚拟现实空间,向汉语学习者介绍中国风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习俗等,为不能来中国的学习者提供体验机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新”变化——重视学生的教学技能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有的跨学科属性,要求其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培养实践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教授语言知识、学习语言表达只是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我们不仅要保证传统文科的“根”,还要把握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的“变”。但是这种建设并不是与人工智能
、互联网等技术性较强专业之间的简单叠加。因此作为国内高校的专业建设应该深思的是“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我们如何培养?”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培养具备优秀的语言教学技能,传统文化素养,能够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服务于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与交流,且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汉语传播者、汉语教育者,从而让更多学习者了解真实的中国,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吸引更多人来学习汉语。
        经过三十多年建设,各高校在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完成得比较好,这得益于建设初期的师资力量与教学理念。专业建设的历史原因决定了我们这样做,这是我们的优势,说明我们的语言基础研究比较扎实。然而,我们是以语言教学、跨文化教育为核心的专业,教学能力应该是培养的重点之一,而我们却忽视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甚至产生教学生语言知识,学生就能学会如何教外国学习者学好汉语的倾向。这就导致学生不敢站上讲台,不能站稳讲台,不能从容开展教学活动等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必须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教学能力应该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同时展开。既要让学生学好语言本体知识,掌握一般教学规律,又要让学生将知识与方法结合起来,通过院系或学校组织课堂观摩、教学比赛,教学实践、实习等方式将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出来。
        4“新文科”背景下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既然要在原有文科基础上改造升级,那么就要在思想观念转变、教学培养中心任务、跨文化交际素养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有所作为。
        4.1思想观念的转变
        4.1.1夯实“新文科”建设基础
        在保持学校的人才培养特的基础上,不同层次院校间开展校际交流,向其他优秀院校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成功经验;学校给予专业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权限;给予院系资金支持,推荐教师国内外访学及参与汉语教学、文化交流等工作;签订校外实习单位建立友好合作等。
        4.1.2把握专业建设的标准
        专业负责人应以《宣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结合学校、学院的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挖掘出来,增加人才的竞争实力。
        4.1.3改变教师的思维惯性
        对于从事传统、基础文科的教师来说,由于人文学科的学科性质容易使教师形成思维惯性,以自己的认知来判断教学内容是否需要调整,这既是优点,也有局限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师更应关注国家政治经济与对外交流合作等相关政策的变化,以及参加行业内外的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将最新的行业动态、教学理念传递给学生,带来专业新变化,专业建设才能长建常“新”。
        4.1.4学生需求调整
        教育为了学生,应该考虑学生的需求,但又不能只考虑学生。本科教育階段出现了诸如上课“无笔记化”、期末考试形式化、简单化等问题,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与教师的课堂管理、考核评价效果不能很好地发挥导向、诊断、反馈、督促等多重功能。笔者认为,高校需要在培养方向上进行调整,教师自身应改变,学生也应在学校、教师的指引下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为自己的职业及人生做好规划。
        《宣言》指出,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时代新人”是新文科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学校、专业和老师应该站在不同角度去重新思考,从这两个培养目标出发,思考如何培养出优秀的文科人才,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2“固本正源、精于求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新内涵
        “坚持守正创新,是文科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新内涵是探索专业人才培养的风向标,是使专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
        2.1固本正源:夯实专业发展之路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的二级学科,专业建设应该“植根于中华传优秀统文化,是以中华母语及母语文学为基本内涵、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基础学科,与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关系密切。”从这个意义上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归属于基础学科。
        作为基础学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就应坚守传统文科的属性:以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高的审美品位以及健康的心理和体质”的能够从事语言教学、对外交流、傳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
        “作为一个只有三十多年历史、还缺乏深厚的学术传统、正在探索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的年轻学科,特别是又在国内外蓬勃发展的汉语教学正迫切需要大量汉语教师的形势下,
培养科班出身的专门人才的本科教育更应该加强建设”。国际中文教育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