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试特别篇(4)中庸之道
不知道⼤家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有些⼩伙伴在刷题的时候,会发现同样⼀道题,我答的点和他的点差不多呀,为啥他说起来就是⽐我好?到底好在哪⾥?⼜说不上来。
那我想你们之间的区别可能是框架的区别,别⼈有框架,⽽你没有。这边讲的框架不是套路,⽽是你整段表达的结构性。
所以,今天来讲讲表达的⼀个底层逻辑:中庸之道。
中庸是⼀个⾮常中性的词,与我们中国⽂化有着很深很深的渊源,这是由于我们农耕⽂化的影响。这个余秋⾬先⽣在中国⽂化课中提到过,农耕⽂化很多时候是靠天吃饭,是⼀个轮回,热不会太热,夏天⾮常热的时候,秋天来了,冷不会太冷,⾮常冷的时候,春天来了。(有兴趣的⼩伙伴可以去了解⼆⼗四节⽓)就是这样四季反复轮回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中庸⽂化。因此,国⼈不习惯⾛极端,有⼀个内在平衡的表达,就显得特别漂亮,⼤家更容易听得进去。
那我们回到⾯试题,也是如此,⾯试题表达的底层逻辑是什么?⽤现在的话说叫“辩证地看待”,更平衡更稳妥的表达⾃然会更加精彩。
简单说就是欲抑则先扬,欲扬则先抑,表达观点的左右平衡,引经据典时注意古今中外配⽐的平衡,当你
上⾼度说⼤话的时候,后⾯⼀定要补⼀些⼈话。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不对的”显得过于教条,存在既⽐如,当你要批判⼀个观点和现象时要先承认去理解这个观点的合理性,不要⼀开⼝就说“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不对的
具有合理性,任何⼀个观点和现象都有他的背景,先去理解他,然后再来发表观点。(这个东西不仅适⽤于⾯试,在⼯作⽣活中,你要去说服别⼈做⼯作,也是可以⽤这种⽅式)
要有远再⽐如有的现象题哲理题,最后落点会落在怎么做上⾯,千万不要在喊⼝号的时候结束,喊⼝号都是⼤话,容易让⼈觉得虚假,⽐如你说要有远⼤的志向,要有理想信念,要怎么怎么样的同时,后⾯最好加⼀些实在的⼈话,⽐如同样我要从⾝边的⼩事做起,⼀步⼀个脚印,平凡中同样⼤的志向,要有理想信念,要怎么怎么样
能成就伟⼤…(作为例⼦不是模板,⼤家别傻到去背我这段话)
这个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的说就是让整个答题变得均衡,均衡中有亮点,学会适当⽤⼀些转折的表达,像抽鞭⼦⼀样拉着听众跟你⾛。
⼤家刷题累了的时候,有空可以翻⼀翻道德经,⾥⾯也有很多类似的表达也是这样的,可以学起来。
这个没有题⽬的⽀撑听起来有点⽞乎,未来⼤家刷题的时候,可以再来探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注意事项:中庸不是绝对的平衡,⽽是有所偏重,在表达左边的时候稍微注意⼀下右边即可。
>公考常识有必要刷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