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12 月 30 日河南省新乡市纪委监察委选调公务员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行测题
二、材料分析题
近几年,“痕迹管理”在基层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有效还原干部对工作的落实情况,供日后查证。半月谈记者采访时,部分基层干部反映,为避免在上级检查时被问责,日常工作中,他们不得不过分在“留痕”上做文章,此举严重背离了痕迹管理的初衷。专家指出,“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已成为形式主义新变种,当引起高度重视。
搞一次“卫生清扫”需要 9 份档案在中部某省一个乡镇,近日举办了一次“脱贫攻坚资料大比武”,活动要求各村第一书记协同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准备 2014 年以来的所有脱贫攻坚资料,到镇里进行比赛。
“幸好有百度帮助我。”一位参赛者向半月谈记者透露了他的参赛秘笈。为了不在大比武活动中
落后,这名参赛者通过网络检索材料模板,再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套进模板,形成各种名目的系统性材料。他坦言:“评比结果只要不是最后一名就行,两年驻村,如果最后因为材料被扣分,或者挨了处分,两年时间白费不说,以后想提拔都难。”
半月谈记者在比武现场看到,镇政府会议室里一排排蓝、黄、红等各种颜的文件盒整齐码放,摞满了十几张桌子。
一位驻村干部的材料被要求改进,书面不能有勾划涂改,凡是有涂抹的地方,全部要用消字灵清洁,“这样就好看了”。
一位基层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因为要经常打印资料,他们把乡镇政府附近的几家打印店“扶富”了。为节省费用,后来工作队专门购置了打印机,即使这样,所需费用仍然不少。
这位基层干部给半月谈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某次,上级要求制作档案,一个贫困户一份档案 24 页,一式 4 份共 96 页,还要有照片,所有档案全部用塑料外皮包装。全村 158 户,用了 1.5 万张 A4 纸,照片打印异常费墨,硒鼓用了 13 个。
一位驻村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村里搞一次“卫生清扫”就需要 9 份档案:一是乡镇党委政府关于环境大整治的红头文件;二是村两委的工作方案;三是村民代表会议记录;四是思想动员会议记录;五是贫困户环境卫生名单;六是实施分工细则;七是扫大街的几张照片;八是片区考评表;九是贫困户入户考评表。
“材料环环相扣、图文并茂、相互印证,怎么看怎么像法院的卷宗。”这位驻村干部笑称。以“痕”论政绩,假痕、虚痕流行由于一些地方出现以“痕”论政绩的情况,许多人就想出制痕、虚痕来应对。
一位基层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上级要求他们每天上午 9 点通过的“发送位置”功能报告位置,证明自己坚守在村里。但实际上,有的人即使不在村里,也能把位置调整到村里,再发送给领导。后来领导有了察觉,不时通过“共享实时位置”的方式抽查。即便这样,还是存在技术漏洞,因为只要下载一个位置软件,就可以随时更改自己的手机定位信息,“将自己的痕迹固定在村里,这样就不用担心领导抽查了”。
一些基层干部抱怨,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往往很急,要求限时完成,这也逼得基层痕。
某地组织部要求乡镇街道上报“党员入党档案留存情况”,街道办事处的组织委员告诉半月谈记者:“上午 11 点发通知,下午 3 点就要上报材料。”
时间紧、任务急、人手少,这位组织委员身心俱疲:“11 个下辖村,党员有六七百人,而且除了普通村民,还有学生、转业退伍军人等,一些入党材料缺失的档案,还需要通过人事局、民政局等部门比对核实,如果正常排查的话,至少需要一周时间。”
为了在当天下午 3 点前上报材料,他赶紧给各村打电话询问情况,估算数据、东拼西凑、猜测推断,紧急“造”出一份材料,上报应付了事。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部分基层干部反映,上级不同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常常挤在一起,还硬性要求在相近日期完成,这更造成基层分身乏术、疲于奔命。有人不堪重负,干脆无中生有,连夜加班加点补材料、“造痕迹”。
防范变异,不能要求事事留痕、处处留痕多数基层干部认为,基层工作复杂多变,进行基本的工作留痕是必要的,尤其是能“避免领导来时因一瞬间的误解,而否定自己的全部工作”。
河南公务员考试成绩
在基层某村采访时,一位贫困户说自己不认识驻村第一书记。村主任反问他:“去年冬天第一书记给你买了棉大衣、挂了厚门帘,今年上半年你生病时还垫钱买药,临别又给你 300 元,你怎么就不认识了?”贫困户说:“我就是不认识。”村主任气愤地说:“你这人没良心。”贫困户说:“就这点事还值得你们说,我说不认识就不认识。”
  当时,这位带动村民发展了规模 5000 只以上的肉羊养殖产业、今年 54 岁的女驻村第一书记两眼含泪。村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如果是上级领导突查,恰巧又问到这位村民,那么等待这位第一书记的,很可能是一通批评甚至追责。”但另一方面,受访基层干部和专家认为,“痕迹主义”过多过滥,也会在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一见面就问我种了几亩地。”采访中一位村民说,经常有不同的人拿着笔和本本入户,问题大同小异。简单问几句就急着拍照合影,然后心不在焉地一边问一边把照片发到展示,一些村民对此特别反感。
基层干部坦言,盛行的“痕迹主义”亟待减负:一是严重浪费了工作精力,影响工作实效;二是劳民伤财,增加工作成本;三是败坏工作作风,误人、误事、误形象。
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告诉半月谈记者,有些基层干部摸准了上级的脾性和作风,“材料准备得齐不齐、好不好、美不美”,直接决定考评分数。自然,一些基层干部就耗费专门精力用在保留工作痕迹上,而无法投入太多精力在帮众解决难题上。基层干部认为,过多过滥的“留痕主义”已成为形式主义新变种,应尽快整治。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上级要改变对基层的考核方式,除了必要的工作档案,不能要求事事留痕、处处留痕,要降低材料在考核分值中的比重,考核向实绩倾斜;上级领导在基层检查时,应率先垂范“留实痕”,少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些担当作为,多些实地调查研究,多倾听基层干声音,多为基层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困难。华东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勇建议,建立统一事项网络数据平台,在减少浪费的同时避免基层重复性工作;同时,根据不同事项,界定不同考核方式,避免材料考核“一刀切”现象。
问题:材料里痕迹主义的实质是什么?危害是什么?破解对策是什么?
[参考解析]
考察的是考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
“痕迹主义”实质上就是形式主义,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形式主义注重走形式、走过场,“痕迹主义”不仅注重形式、走过场,还一定要留下像模像样的“痕迹”。形式主义不想怎么办好工作,只想怎么摆好样子、做好架子,“痕迹主义”则以有痕为标准,用尽一切方法弄出痕迹,哪怕是“补痕迹”“造痕迹”“美化痕迹”也在所不惜。
“痕迹主义”流行基层,负面危害不可小觑。基层干部坦言,盛行的“痕迹主义”亟待减负:一是浪费工作精力,影响工作实效;二是劳民伤财,徒增工作成本;三是败坏工作作风,有损干部形象。
杜绝“痕迹主义”还是需要上下合力。第一,上级部门要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使基层干部的工作成效得到科学公正的评价,除了必要的工作档案,不能要求事事留痕、处处留痕,要降低材料在考核分值中的比重,考核向实绩倾斜,把眼睛盯在实处。上级领导在基层检查时,应率先垂范“留实痕”,少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些担当作为,多些实地调查研究,多倾听基层干声音,多为基层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困难,基层干部自然也就到了发力点。第二,基层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提高业务能力,学会“十个手指头弹钢琴”,炼就“多面手”的能力,扛起各方重担。第三,上级部门和基层干部应探索建立联动机制,对那些“奇葩”要求,能剔除的剔除,能简化的简化,能用电子稿的不用纸质稿,逐步完成从注重材料到注重结果的转变;加强材料的真伪性检查力度,使材料档案真真切切反映问题,记录问题,营造良好的基层工作氛围。
问题:从严治党情况下,部分干部认为没奔头,如何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
[参考解析]
考察的是考生的大作文写作能力以及从严治党下对干部积极作为这一热点问题(《关于进一
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参考范文 1](1538 字)
“三方面”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基层是具体落实党的政策的实施者,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着各种政策的执行效果。而当前,由于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干部面临的工作工作重心转移,进而使得心理压力增大。各级党政组织对基层干部应多理解,少埋怨;多鼓励,少指责;多服务,少施压,让基层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少用否决权,还基层主动权,为基层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进一步规范权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自己的担子自己挑,自己的责任自己负,自己的困难自己克服,不把担子向下压,不把负担往下转,不把难在基层为,不把基层当包袱,属于上面办的事,不压到基层,相互理解,互相支持,同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