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022.1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史,既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前途命运
的历史,也是根本改变世界发展态势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奉
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国际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的重大
理论贡献,在21世纪愈加迸发出真理的力量。从历史渊源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吸收借鉴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外交政策的
思想精髓;从现实关照看,它是推动世界各国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朝着
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方向发展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从价值意义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
不仅是当代中国外交方略的新成果,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渊源;现实关照;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22)01-0029-0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
历史、现实与价值 文/王虎学  何潇潇
作者简介:王虎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
导师,北京市,100091;何潇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研究生,北京市,100091。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特殊阶段,全球发展态势充
满了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对人类社会构成威胁。新时代以来,中国已经明
确把自己界定为世界大国,大国的责任和担当意识不断增强,并对全球治理
给予了高度的现实关照。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全球治理的
均衡性、整体性和关联性。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对于构建世界新秩序的新智
慧、新主张,也是新时代中国外交方略发展的新范式。
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渊源
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秩序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着深厚的历史
渊源,它凝结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华优秀传统“和”文化,以及中国共
产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国际战略思想的理论精华,并使其更加契合“两个
大局”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话语表达,
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马克思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构想,又是其对过去形形
30 2022.1共同体意识的批判创新。马克思真正地了
解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所在,并提出要
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弊端,就必须建立起
自由人联合体。他曾多次谈到未来共产主义社
会可以保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人的自由全
面发展反过来又巩固促进共产主义社会进一步
发展,同时必须自觉抵御“虚假的”“冒充的”
共同体的侵蚀,因为“这种共同体是一个阶级
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统治的阶
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
新的桎梏”。[1]在这种“虚假的”“冒充的”共
同体中存在着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对统治阶级来说拥有个人的自由,然而对被统
治阶级来说只能是束缚他们发展的桎梏。只有
在“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
原则”的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实现人的自由
全面发展。[2]
马克思认为,以往的一切社会都是自发地
进行生产,人们受异己的客观规律支配,在
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人们可以熟练运用、
支配规律,并且利用规律指导实践,成为改
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在共产主义社会中,
人类所创造的全部财富归“联合起来的个人”
所有,社会生产力巨大增长、高度发展,人类
的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那时,人摆脱了自
然经济条件下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
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
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对此,马克思曾在《共
产党宣言》中作出过经典表述:“代替那存在
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
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
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从马克
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可以看出“自由人联合体”
才是真正的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
阶段。当前,“自由人联合体”最终理想目标
还无法立即实现,它仍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
坚持,努力探索的过程。
现阶段,党中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新时代的
继承和发展,为新时期各国解决各种发展问题
提供了科学指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断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的人力、物力、
财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向“自由人联合体”
理想目标的不懈努力。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包涵着中华优秀
传统“和”文化的精髓
中国古代“和”文化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精神,即和谐。中国古人把音乐的和谐
看作为一种典范,它既不是一曲独奏,也不是
千篇一律,它追求的是整体的和谐,社会的和
谐乃至世界的和谐。“和”强调的是缤纷多彩多
样性的统一,强调的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
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首先,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和”与“不
同”是一对对立统一体,“和”是建立在“不同”
的前提下,“不同”之间的“和”才会推动事物
的发展,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论语》中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内心有着相同的看法,但是表现方式却大
有不同,如为国为民的情怀,有人选择征战沙
场,有人选择教书育人;小人没有自己的原则,
盲目追求一致性,但因追求私利,最终不能与
人融洽相处。由此看来,“和”所强调的是内在
统一,而非外在一致。
其次,体现了包容互补的处世态度。达致
“和”就要首先尊重“不同”、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实现共存共荣。在悠久的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
既有儒、道、法、墨等思想并驾齐驱、共同发展,
同时又吸收借鉴佛学文化、基督教思想、伊斯
兰文明等外来文化精华,最终形成了一种海纳
百川的包容品格。不同个体、不同地区、不同
国家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我们强调求同存异,
强调以和为贵,就是提倡在不同的文化个体中
寻共同点,使每个个体都能在发展中获得升
华,使个体目标和整体目标协调一致,化解矛盾,
实现共生。“一家独大”“唯我独尊”的思想是
不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
会的基本特征,万紫千红的文明都有各自的优
势特点,不存在优劣之差,只有特不同。“文
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人类命
运共同体理念就是要倡导在人类文明发展道路
上,坚持博采众长、包容开放、相互尊重、平
等对待,最终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
美好未来。
312022.1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探索所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
新中国伊始,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在综合分析、考量当时国际形
势的基础上,高瞻远瞩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创造性的外交新思想,如“一边倒”战略、“两个中间地带”理
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永远不称霸”等,这些重要战略思想成功推进了我国当时外交工作的顺利开展。随后,在1953年中印两国就西藏问题的谈判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被提出,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以此作为确立处理中印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恪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倡导和平而非暴力武装处理国际冲突,反对诉诸武力,促进国际合理竞争,推动国际互助合作。在此基础上,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为消除亚非国家经济文化不和和隔阂提供了指导原则,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争端提供了有效路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指导方针,是领导我们党对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清醒的政治思考的产物,对中国外交开辟新局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改革开放后,敏锐地把握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对时代主题的转换作出了科学的论断,他明确提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5]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他强调我国必须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衡量国内外大局与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要求,主张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提出建设公道正义的新型国际秩序。曾指出宇宙不可能是单一的彩,世界发展不可能只有一种文明,应当充分尊重不同文明的多样性。的新安全观与文明观为国家间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提供了指导原则。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新安全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思想。这一思想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提出的新范式,是对世界安全发展与人类未来的新思考。和谐世界理念不仅高度反映我国广大人民的意愿,并且体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诉求,符合当代和平、发展、合作三大时代潮流发展趋势。
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        现实关照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全球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适应和调整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既会有逆全球化思潮的出现,也会有南北割裂倾向,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仍被大多数理性国家所坚持。因此,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可谓恰逢其时,正当其时。这一科学理念所倡导的发展模式更加关注世界各国之间的依存与发展共赢、包容与尊重差异,更加强调同舟共济、讲信修睦、守望相助。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政治方面的发展构想是要建立平等协商、开创共赢共享的未来在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逐渐被拉近,世界各国的权力对比也逐渐被拉平,每一
个国家都是国际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可能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事实证明,纷乱繁杂的全球性问题试图依赖一个大国或是大国集团来解决已经不再可能,“零和博弈”“丛林法则”终将被时代发展所抛弃,建立一种既非对抗又非结盟、以平等相待、互商互谅为基础的新型国际关系尤为重要。“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反对干涉别国内政。”[6]中国曾多次强调世界各国不论贫富、大小,不论先进落后都是平等成员,全球治理体系绝不是少数几个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垄断,治理成果更不应由少数几个国家和国家集团独享。因此,
中国致力于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以调动全球力量。毫无疑问,无论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问世以来的实际成效来看,还是
32 2022.1从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与主动参与来看,都充
分说明了这一科学理念的人气与底气。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方面的发展构
想是要建立同舟共济、开创健康安全的未来
回溯人类文明史,寻求安全一直是人类孜
孜不倦的追求,也是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寻求安全,避免
冲突依然是国际社会高度关切的关键问题。人
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大国外交方案,
倡导各国同舟共济、风雨与共建立总体安全的
安全共同体。总体安全的安全共同体的思路包
涵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
全等要素。所谓共同安全,就是在尊重每一个国
家的安全的基础上,既关切自己国家的发展,又
关切周边和世界其他国家,对内求发展、谋稳定、
促变革,构建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谋合作、
促共赢,构建和谐世界;所谓综合安全,就是统
筹安排、协调推进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
立足全局处理好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领
域的安全问题,系统分析,协调联动,调动各方
面合力;所谓合作安全,就是用和平对话代替武
力对抗、用平等协商代替暴力冲突,筑牢各国合
作框架,构建各国合作体系;可持续安全,就是
坚持走发展和安全并重的道路,既关注发展问题
又致力于建设安全格局,在各国达成建设普遍安
全世界的共识的基础上,为可持续安全助力,并
以可持续安全带动可持续发展。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经济方面的发展构
想是要建立开放创新、开创发展繁荣的未来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
段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事实和必然趋势。然而,在这一进程中出
现发展危机与治理危机等棘手问题也在所难免,
这些前进中的“绊脚石”,必须予以充分的正视,
并从现实中寻解决方法。2008年全球金融危
机,印证了多方合作、共同治理、建立健康有
序经济体系的重要性。相较于“你输我赢”“尔
虞我诈”的老一套资本主义发展逻辑,人类命
运共同体倡导的是开放、包容、普惠、平衡、
共赢的发展办法,不仅强调推动本国发展,也
致力于为全人类共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实现
你好我好大家好。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
经济全球化时代,开放融通是不可阻挡的历史
趋势,人为‘筑墙’、‘脱钩’违背经济规律和
市场规则,损人不利己。”[7]建立合作共赢、共
同繁荣的经济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
国方案,既有利于各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有机
结合,又展现了中国付诸实践于建设美好经济
格局的大国担当。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化方面的发展构
想是要建立和而不同、开创互尊互鉴的未来
经济、政治的全球化,无疑对思想文化产
生相应影响。文化作为一种体性的存在,必
定要通过体来传播,由体所接受、认同的
才能称之为文化。体又必然是有层次性的,
总是有高有低,因而文化的涵盖面也必然不同。
此外,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背景与国情,由
此所形成的和需要的文化也必定不同,否认文
化的民族性最终只能导致文化虚无主义。马克
思早就看到了文化多元发展的重要性,他指
出:“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
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
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
学。”[8]马克思在这里所谈到的“一种世界的文
学”不是要消灭文化的多样性,而是强调世界
各种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相互交融的趋势。人
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文化
多元发展的思想,它强调在文化的全球融合的
趋势中,必须要在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
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
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大家共同促进人类
文明繁荣进步。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任何想
用强制性的手段来解决各民族间的文明差异都
不会成功,反而会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灾难,
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秉持“文化要相互
尊重”的态度,坚持“文明要相互交流”的方
针,在尊重和保护各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基础上,
打破人类精神交往的隔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五)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生态方面的发展构
想是要建立尊崇自然、开创绿发展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
332022.1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
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
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9]毋庸置疑,当前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若这“地
球村”被破坏,人类则面临不可预估的灾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倡导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千年梦想的重要内容,也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模板范例。面向未来,中国将继续承担大国应尽的的责任与义务,同世界各国、各地区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交流合作,携手共建天更蓝、水更清、空气常清新的美好地球家园。中国必将通过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生态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        价值意蕴作为新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反映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时代精神,又契合了当前“两个变局”的发展形势,不仅是当代中国外交方略发展的新成果,也是关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一)中国外交方略发展的新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一个理想概念、一个思想倡议,它更大的意义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包含的和平、包容、公平等思想精华,是新时代中国外交模式的突破与升华。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饱含着和平的价值意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走过了70余年的风雨历程,但是不论面对怎样的国际政治、国际秩序,中国政府始终坚持走和平的发展道路。西方世界极力鼓吹的“大国崛起必有一战”,是对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促进国际发展合作的歪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是要建立一个“完全”的政治共同体,而是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前提上,努力扩大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全球经济迈向更高发展水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表明了中国既会千方百计发展自己,也希望别人得到发展的博大胸襟。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饱含着包容的价值意蕴。中华民族崇尚“万物并育,大道并行”的道理。因此,千百年来,中国与周边邻国、外部各国交往中都体现着极大的包容性。开放包容是中华文
明的重要基因,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强调的开放包容,为人类文明和谐发展提供了全新起点,为不同文明交流借鉴到了全新路径,使人类更加友善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最终在世界范围内构建一个多元文明相生相长的“百花园”。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饱含着公平的价值意蕴。公平正义是中国外交的一个基本原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始终贯穿于中国的外交进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公平是构建世界秩序的基本价值取向,坚持权利“去中心化”,以公平、文明和道义为原则来构建新型
国际规范。是否“公平正义”,要以是否有利于
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维护世界的
和平发展,是否将和平发展的成果惠及世界人
民为检验标准。新时代以来,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刷新着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也不断改变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二)中国梦同世界梦相连的新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初心和使命,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家国情怀、天下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谈到,中国梦不仅是中国的,同样也是世界的,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都是彼此相通、紧密相连的。
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这一梦想与欧洲梦、俄罗斯梦、
美国梦、亚太梦等不是矛盾的、对抗的,而是应该且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包容的。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达则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中国梦就是要坚持和平、发展,追求合作、共赢,中国梦与世界梦相通相连。
当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中国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亚洲、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需要稳定的国际大环境的保障,世界的发展也同样需要搭乘中国的发展列车,世界的发展也同样越来越离不开中国。不论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还是抗击新型
冠状病毒,中国所彰显的大国担当、所展现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