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2020年(386)
(总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
单项选择题
1. 1.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于2017年5月10日在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开幕。道教崇尚自然,倡导天人合一、上善若水等理念,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充满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华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滋养。材料体现了(    )。
    ①**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作为文化现象的**属于上层建筑,会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
    ③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会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④**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容之一是社会生产方式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2.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全国人大决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修改内容之一就是为保护见义勇为行为,增加紧急救助免责条款。上述材料体现了(    )。
A. 法律制度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 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要求
D.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3. 3.古人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意思是天地一开始处于混沌状态,犹如一团玄奥浑浊之气。与此观点相对立的(    )。
A.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B. 夫事有条理日理,即在事中
C. 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
D.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4. 4.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在给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黑客带来可乘之机,令人防不胜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信息安全的攻防战是一场长期博弈,在可预见的未来谁都难以完全做到高枕无忧。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不能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忽视其曲折性
B.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事物
C. 只有坚持一分为二,才能提升网络信息的安全能力
D.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住事物的关键
5. 5.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多位政协委员的提案都涉及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的修改完善。2013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
A.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 人民众是社会变化的主体
C. 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6. 6.2017年4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到20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可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所运用的哲理是(    )。
A.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 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D.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7. 7.《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滩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干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以下选项,与荆人教训具有相同哲学寓意的是(    )。
A. 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
B.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C. 九河盈溢,非一块所防;带甲百万,非一勇所抗
D.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8. 8.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辩和形神之辩,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辩和心物之辩。这些论辩都蕴含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    )。
A. 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
B.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D. 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9. 9.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法治和德治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这体现了(    )。
    ①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②认识来源于实践
    ③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    ④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0. 10.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下列与其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
A. 物是感觉的复合
B. 冥冥中自有天数
C. 形具而神生
D. 世界是我的表象
11. 11.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 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 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
12. 12.“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
A.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 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 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统一
D. 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13. 13.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是(    )。
A. 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B.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 新社会制度和旧社会制度的矛盾
14. 14.在生活中,当我们伤风感冒时,医生经常建议多喝水。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却指出,对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
A.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C. 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
D. 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5. 15.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习近平主席十分重视家风建设,他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弘扬优良家风”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
A.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 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
C.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 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整体
16. 16.王夫之和朱熹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朱熹提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这两种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都肯定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 都在思考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 都认为客观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D. 都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与本原
17. 17.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体现了(    )。
A.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B.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C. 物质运动和时空不可分割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
18. 18.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曾一度被称为“新媒体”,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又使其取代了电视的新媒体地位。当前,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移动技术等新兴科技,媒介传播涌现出了一系列新的工具和手段,“新媒体”一词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
A. 事物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世界的不可知性
B. 实践在正确认识的指导下不断发展变化
C. 认识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D. 原有的真理性认识随着实践发展总会被推翻
19. 19.长期以来,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进行了无数次的争论,但最终只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这两大阵营是(    )。
    ①唯物主义    ②辩证法    ③形而上学    ④唯心主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多项选择题
20. 20.《吕氏春秋.白知》记载:“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从哲学的角度看,下列与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
A.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B. 气者,理之依也,未有此气,岂有此理
C. 汝未来看此花时,此花于汝心同归于寂
D.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水是万物之原
21. 21.鹰的年龄可达七十岁。但当鹰活到四十岁时,它的爪子便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翅膀变得十分沉重,飞翔十分吃力。它必须在悬崖上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把老化的指甲和羽毛拔掉。五个月以后,新的喙、爪子和羽毛长出来了,鹰开始飞翔,重新再过神鹰一般的岁月。鹰之重生说明(    )。
A. 发展的实质是“扬弃”
B. 成功总是以困难和挫折为代价
C.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D.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可以相互转化
22. 22.自掌阅阅读APP上线5年来,用户规模从几千万增加到6亿多,年营收接近12亿元,这是他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起抓带来的好处。掌阅科技成功在于它(    )。
A. 把握了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
B. 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C. 坚持了事物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D. 把握了同一事物不同阶段的特点
广东省事业单位招聘2020
23. 23.机械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会使人陷于不可解决的矛盾之中,因为它(    )。
A. 只看到个别事物,而看不见事物互相间的联系
B. 只看到各个事物的存在,而看不到各个事物的产生和消灭
C. 只看到各个事物的静止状态,而忘记了各个事物的运动
D. 既看到单独存在的树木,又看见了整个森林
24. 24.下列既体现联系观,又体现发展观的是(    )。
A.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 唇亡齿寒
C. 邯郸学步
D. 吐故纳新
25. 25.40年前,小岗村的一纸“包干契约”,拉开了中国农村经济波澜壮阔的改革时代。“改革开放”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事件”。40年来,中国以200多倍的经济增长带来“史诗般的进步”,成为“让世界仰望的北极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A.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B.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基本规律
C. 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的基本规律
D.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