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从事基层工作应树立六种意识

大学毕业生从事基层工作应树立六种意识
***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为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开辟了多种渠道。其中通过选调生、大学生村官选拔录用考试,到基层工作是一个主要的途径。2000年1月,2021年7月,《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出台,对进一步做好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21年度河南省的选调生考试中,400个招录名额,吸引了近23000名大学生报名,58人争一个名额。人民网2010年5月21日公布的《2021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在江苏、北京、重庆、四川、山西等省(市),报名竞争大学生村官的人数比例,最高可达46:1。考取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正受到大学毕业生们的热烈追捧。大学毕业生选拔充实到基层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战略举措,为
基层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新的动力。但是通过对现任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的走访和调研,我们发现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工作中,还存在着角定位不清,适应能力不强,服务意识不够,实践劲头不足等突出问题,畏难,消极,等靠要的思想情绪在部分毕业生身上客观存在。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要满足基层工作的要求,大学毕业生需要逐渐树立和强化以下六种意识。
一、角定位意识
部分大学毕业生通过选调生或者村官选拔考试,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但是他们对自身的角认识不清,定位不准。没有充分意识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学生习气过重,没有及时地将自己的身份由一个学生转变为基层工作人员。从而造成工作中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程度不够,喜欢被动的接受上级安排,工作效果往往不好。新上任的大学毕业生,要及时进入角,准确定位,融入工作,树立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信心和责任心,多想办法,多出主意,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服务大局意识
四川选调生报名时间
校园生活中,大学生的学习任务往往可以独立完成,生活内容和接触的事物比较简单。长期校园环境的影响,造成部分大学生大局意识不强,而工作中,我们每个人负责的部分都是中心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需要单位其他科(室),甚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如果在实际工作中依然沿袭各自为政的做法,不注重各个工作环节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就容易造成整体工作的延误。因此,大学毕业生必须及时树立服务大局、团队合作意识,促进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终身学习意识
大学毕业只是学习的小结,绝不是学习的结束。在知识、信息高速更新的现代社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思路,新办法。特别对于学校所学专业与基层工作实际差别较大的毕业生,更是需要在实践中重新学习。工作岗位将是一所新学校,是实践学习的大课堂。此时的学习方式已经由学校集中、系统、理论化的学习,转化为“干中学”、“学中干”、随时随地学习,要逐步实现学习-实践-总结-再实践-再学习的良性循环,以此来逐步克服大学毕业生对工作环境的不适应,便于迅速开展工作。
四、理论指导意识
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主要进行的是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限于师资力量、硬件条件、招生规模等因素的制约,在校期间参加的社会实践效果往往不好。在工作中,要将理论联系实际,二者不可有所偏废,不可过分强调学习实践经验而忽视理论的指导规范作用。例如,在县级政府出台相关制度时,要考虑到立法权限,与上位法的衔接,立法的完备性和周延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问题,这都需要法理学、立法学基础理论的指导和规范;执法部门要树立实体和程序并重的意识,认识到程序违法也是违法,因为规范的程序设计,本身就包含着对行政相对人权力的救济和对公权力的制约,这都是法学基本理论在立法和执法中的体现和贯彻。
五、增强执行意识
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工作的重点是执行上级的决策,完成目标任务,因此必须增强执行意识,着力提高执行力。某些时候,上级的决策可能比较原则,宏观,需要执行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这就需要既注重工作的传承性,善于从以往类似的工作中学习方法和技巧,总结规律,又要避免死板硬套,机械模仿,要注重具体情况的变化,用发展的
眼光分析问题,逐步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提高执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