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及应对
摘要:中小学教师是新课程和新教材实施的主力军,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已成为顺利推进新课改的关键。操索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措施,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新课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方向;发展措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中小学教师是新课程和新教材实施的主力军。但从客观来看,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观念陈旧、学科水平低、视野狭窄、教育科研能力弱、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差等现象普遍存在,现阶段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又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继续教育的体制、制度、课程和教学方法都还存在种种问题和弊病,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及措施,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切实提高其整体素质,已成为顺利实现新课改目标的关键。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登录
一、从学历教育为重点走向以非学历教育为重点
我国以学历补偿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艰辛努力,到20世纪末,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大为改观。1981年,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为:小学教师518%,初中教师176%,高中教师306%。而到2000年;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则分别达到:小学教师966%,初中教师871%,高中教师684%。目前,除了偏远、贫困、落后的乡村及山区外,我国小学、初中教师的学历已基本达到要求,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也将很快得到进一步提高。
然而,在当前学历教育任务即将完成的情况下,参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院校和各级培训机构对学历教育仍有着比较高的热情,再加上国家劳动人事制度中存在着以学历为本的倾向,中小学教师中的文凭热乃至学位热职称热依然热度不减。但目前的学历教育(主要是函授教育和自学考试)还承袭着正规师范教育的模式,逐渐失去了其初创时的本真意义,并且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管理上的弊端,出现了某些学员仅以获得学历文凭为目标,忽视甚至无视与之相应的能力水平目标的唯学历目标现象。这种学历教育使师生进入了一种互相应付的状态。说得尖刻一点,这种学历教育几乎已沦落为培训单位创收,学员取得学历证书的一种简单的商品交换。
身兼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双重角的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关系到国家民族之百年大计的事业。我国正处于新课改的关键期,以学历教育为重点的尤其是唯学历目标的继续教育必须终结。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须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减少功利性,增强使命感,把重点转向非学历教育,关注中小学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及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更新和发展,从而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他们实施新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推进新课改顺利完成。
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非学历教育,教育部门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推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在国家权威部门的参与、指导下,对学员的学习成就作出准确衡量、中肯评价,即使学员获得就业绿卡或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参与非学历教育的积极性,又可以为用人单位用人提供有力借鉴。具体做法:每次培训,由培训单位根据学员学习成绩、出勤情况等进行审核,如实填写(继续教育证书),每学年教师任职学校要根据其个人交验的《证书》,如实在《继续教育登记卡》上予以登记,并由主管部门对《证书》和《登记卡》进行仔细的查对、核实,将其与职务评聘、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及学校管理改革中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挂钩,同时积极探索、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使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动力由外驱力转化为内动力
二、从单纯的专业教育走向全面的教育:教师专业化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所实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大多仍是局限性的专业教育,即只针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专业进行继续教育,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也无论是函授教育、自学考试还是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依然是严格按学科专业分班教学,壁垒森严,既缺乏不同专业教师之间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沟通交流,又缺乏师范专业性教育(即从师的技能、技巧、职业道德等全方位的教育)。实践证明,这种继续教育培养的中小学教师不能适应在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改的需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须从单纯的专业教育走向全面的教育,教师专业化已势在必行。因为,毕竟教师继续教育培养的是教师、教育的专门家,而不是某一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
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按照这个定义,我国的教师专业化只能说是刚开始。
我国的教师专业化刚刚起步,新课改也处于起始阶段,教师专业化必须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注重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与新课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具体而言,要培养教师专业精神,更新其教育观念,加强其职业道德修养;扩展其知识,既要不断更新补充教师所教学科的知识,又要使其了解未来最主要的通用知识,如工具范畴、人格范畴、社会范畴和常识范畴的知识;使教师具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素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等技术;提高教师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
三、从以高师院校为基地走向以中小学为基地:校本培训的探索
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展以来,长期采取在高等师范院校和教师进修院校进行集中培训的模式。这种继续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它主要致力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使用的教材多为普通高校教材,甚至是过时的、内容简单、粗制滥造的教材;多数参与继续教育的高校教师长期远离中小学教学第一线,他们所讲授的内容有一些是空洞、陈旧的书本知识,有一些不过是对中小学教师所学专业知识的补充甚至简单重复,不适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而且这种继续教育费用高、效率低,还
常常引发工学矛盾。另一方面,目前高校不断扩招,科研任务日益繁重,对其所承担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投人的人力、精力、物力必然减少。显而易见,以高师院校为基地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不能富有成效地完成对中小学教师进行适应新课改的全员培训任务(教育部对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提出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