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信
定义电信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主要方式(加上典型案例)【共有51种,全部罗列在下面,我选取了比较常见的放在前面,你可以在51种中再选择】
1、冒充政府、官方部门,以办案需要、电话欠费、快递欠费等手段进行受害者因为紧张就可能会向犯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甚至是银行卡号和密码,这时候犯就能很容易的窃取财产了。 案例:刘某、王某等4人,假冒公安联系受害者,称受害者的身份被别人冒用进行犯罪,只要向他们提供的“安全账户”转账,就能避免被追究法律责任,以此骗得钱财21万余元。
2、利用QQ,通过假冒视频冒充朋友对其他人进行借钱,这个中招的人不少,如果遇到朋友借钱,最好是电话确认一下。案例:市民陈先生在上网时,收到朋友曹某发来的一条QQ消息,让他与一个尾号为1197的手机号码联系。之后,陈先生拨打了这个号码,对方自称是李源
龙,是曹某的朋友,希望陈先生先帮曹某还12万元给他。得知朋友有难,仗义的陈先生决定帮忙,于当天中午12点40分向对方汇款3万元。谁知,当陈先生联系到曹某本人后才得知曹某的QQ被盗了,且没有让他帮其还钱。直到这时,陈先生才发现被骗。
3、如果经过逛论坛或者贴吧,肯定经常会在论坛、QQ、邮箱等地方收到中奖信息,如果回复了这些信息,对方就会以交纳税金、手续费等借口。只要是需要交钱的中奖信息都是的,不可信。案例:某外企业务员张先生今年7月初收到一封来自国外的英文邮件,声称他“中了头彩”,奖金是100万欧元,当时张先生未予理会。一个月后,张先生再次收到邮件。他对邮件所提供的“DCA××公司”和“DIR××银行”上网进行查寻,感觉“这公司及银行网页十分正规”后,遂按对方要求通过网上银行支付了620美元“开户费”,随后又交了2756美元的“转账费”及交“税金”和办“免税证”的钱。付了5500余美元后,对方又说要交转账滞纳金9867欧元,张先生拒绝。此后,张先生就再也联系不上“DCA××公司”和“DIR××银行”了。
4、有一些犯还喜欢虚构家人的电话来进行,不少的老人吃了这招的亏,这也说明了老年人比较好骗,作为家人一定要好好的教育家里的老年人不要轻信这类信息。案例:2010年5月17日,一团伙假称了被害人白某某的孩子,让白某某将人民币50
00元转入指定账户;同日上午11时许,该团伙假称了受害人董某某的孩子,董某某人民币1.8万元;同年5月18日,该团伙假称了受害人于某的孩子,于某人民币2万元。
5、网上购物 人员往往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设下网购陷阱,在淘宝等购物平台及一些知名的社区论坛上发布虚假的商品信息,以“海淘品”、“走私免税货”、“超低价”等吸人眼球的噱头诱使消费者上当。一旦消费者被虚假信息吸引,试图购买产品时,对方便又会以“参加抽奖活动”、“购买套餐优惠”等借口,引导消费者使用不安全的支付手段,或给出钓鱼网站,或要求直接汇款,待消费者支付完毕,所谓的“卖家“便蒸发消失了。案例:原价6000多元的苹果6PLUS手机,网络上搞特价只要1700多元。您相信这天上有掉馅饼的好事吗?不过90后小王就相信了。小王和对方联系后,过了几天一个自称网络中心的人打来电话。说小王的手机可以更换,但必须先缴纳保证金走个程序。小王信以为真把钱汇了过去,之后对方又以交手续费、开票费为由要求小王多次汇款。在汇了8000多元后,小王才感觉不对劲。
6、冒充熟人 打电话冒充熟人电信的嫌疑人通常在市民接听电话时会说“是我啊,这你都听不出来”等很模糊的词语,让市民猜测自己的身份,一旦市民叫出任何人的名字,对
方就会立刻冒认;还有些犯罪分子会从非法渠道购买市民的个人信息进行。案例:张先生一日接到一个“170”开头的陌生来电,电话一通对方就直呼他的名字。张先生仔细辨认声音后,觉得对方像他一位朋友,便没有具体核实对方身份。对方称资金周转困难急需用钱,希望张先生出手相帮,张先生没多想就给对方转去了30万元。事后张先生给朋友打电话核实,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7、招工 由于杭州湾新区工厂较多,每年都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前来工作,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急于工作、人生地不熟的特点下手。通过发布诱人的高薪信息,开办黑中介,利用老乡身份介绍等手段进行,一旦上钩就以各种理由收取手续费、服务费等。
8、推销“理财产品”
  李某、陆某、王某等13人,冒充“中国人民银行金银货币管理局”“收藏协会”工作人员,以“每件商品每月返利10%”及“一年后原价回购商品”为诱饵,通过电话推销假金条、假金币及手表、字画等物品的方式,骗取260余万元,受害者达196人。
  法院经审理,判决13名被告人均构成罪,对其中的10名被告人均判处4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余3名均判处1年以上有期徒刑,判处的罚金总额达210万元。
招聘员工怎么发朋友圈9、“木马”截获信息
  李某伙同贾某,将拦截他人手机短信的病毒,以网络连接的形式,编辑进查询车辆违章记录的手机短信中。市民点击后,手机短信就被拦截并自动转发。李某便可截获受害者的支付验证码、京东网上注册账号等信息,在网络支付平台上盗刷银行卡。两人前后实施犯罪行为15起,犯罪金额达35万余元。
10、假冒身份“下套”
  上官某某等3人,制作假冒的工商银行网站,利用发送假冒银行的短信,提示用户升级网银,诱使受害者登录假冒的银行网站并输入账号、密码、验证码。 3人获取账号、密码、验证码后,登录真正的银行网站,将用户账户内的资金转至自己控制的账户内,再通过取现、刷卡购物等方式将钱款进行转移,犯罪金额达64万余元。
11、虚假“贷款合同”
  张某、颜某等4人结伙。由张某制作可以提供贷款的虚假网页,先冒充银行客服通过QQ聊天取得受害者的信息,再与受害者本人取得联系,当受害者签订虚假贷款合同后,以需要先缴纳保证金或者让受害者支付钱款刷银行信用后才能放款等名目,实施犯罪行为8起,犯罪金额14万余元。
12、可办理“信用卡”
  张某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发布办理信用卡的虚假消息,并以办理信用卡需要手续费、验资资金等借口,骗取钱财。得逞后,指使马某在陕西西安、咸阳、渭南等地通过ATM机提取现金。张某共实施犯罪15起,犯罪金额达48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