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俊
疫情时代下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路径思考
面对新冠疫情这一次大考,每一位医务工作人员都是答卷人,他们在抗疫过程中展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队协作和崇高的医德人文精神。然而,突发的疫情明显给大众以及高校医学生的生活、学习交际、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医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认知、医患关系的处理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这对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提升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分析后疫情时代下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后,提出一些关于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综合性对策及建议。
1  加强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环节,培养了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升了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非辨别能力、坚定的政治立场;加强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意义有如下几点:第一,有助于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形成,在医学院校重技术,轻人文的现实情况下,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时有冲突,而高校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提升了医学生医者仁心的职业情怀,是缓解医患纠纷的有效路径。第二,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的必要途径,医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医疗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医术高超与医德高尚相结合的统一体,这个目标的实现与医德教育密不可分。第三,是对医学生加强社会主旋律思想的引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面对复杂的环境,对高校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可使其避免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抢占先机,做好医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弘扬主旋律,避免医学生在各种社会思潮中迷失自我,从而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第四,培养了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医学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职业道德培养应紧靠“理想信念”这一意识形态的总开关,对高校医学生加强医德教育,有益于增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感,稳固了医学生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传承了医德精神和医生使命,在治病救人过程中增强了其自身的责任感。
2  后疫情时代下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新机遇
2.1  激发爱国情怀与团结协作精神的新动力
爱国是中华文化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的精神标识,这种强大的凝聚力将中华儿女紧紧的聚在了一起。在与新冠疫情开展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全国上下同心抗疫,把爱国的含义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疫情,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一个地区或者个人主义能够取胜,只有团结合作
才能共赢。通过这次大考,也让医学生明白团结协作精神并不是一句空口号,是我们面临危机困境时度过难关的实践经验和方式。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广大医护人员所展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与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医学生树立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是医学生将爱国热情化为用知识技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最佳契机。
2.2  构建医学人文精神培育路径的新渠道
从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角度来说,医德教育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医学生医德教育要引导医学生热爱生命、敬爱生命、不忘悬壶济世之情怀、秉持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战役之中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有对患者的关爱,有对医护人员的关怀,和谐感人的医护关系为后疫情时代为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上了生动的一课,是医学人文精神培育路径的新渠道。同时也是当代高校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关键时期,明确自身的角定位和医疗行业的规范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锻造医学生毅力、意志和信念的重要途径。
2.3  引领科学研究精神创新的新要求
疫情的防控工作可以说是一场“不流血”的战争,是“看不见的敌人”,稍有不慎,便会有人牺牲,只有遵循科学的医疗手段和防护才能将伤害降低到最小。面对未知的病毒、高感染、高死亡率,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的建立,科学的隔离方法,高效的诊断步骤,科学研究与病毒赛跑,从CT影像纳入诊断标
准到中西医结合攻关、从病毒识别到毒株分离、到不断更新的诊疗方案、到疫苗的研发研制,始终遵循严格的防疫体系,实现了抗疫战争的胜利。而在后疫情时代,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以及医疗事业进步的关键需求和动力。医学生医德教育从疫情后要时刻把握好科研的创新精神,将科学创新精神作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一部分,不断推进医学教育事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3  后疫情时代下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新挑战
3.1  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受冲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的传播蔓延,国家紧急出台各项防控措施,各地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病例和死亡率都在不断上升,对此,大众产生了焦虑、恐慌的情绪。特别是作为准医务人员的医学生,看到了肩上的重担和使命,医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疫情过去后的时代,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不断提升,患者对于就医产生更高的期待,导致医学生对未来的职业使命产生精神负担;同时,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尚未完全平复,再加上现实生活中的学业压力、成长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信仰功利化、意志不坚定、岗位胜任能力和应急判断能力不强。
3.2  高校优秀医学人才培养挑战大
通过此次疫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战胜疫情,保障人
内容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关乎人民生命安危、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综合性大考。面对疫情,我国的医务人员“逆行”于抗疫前线,展现出医学人特有的职业精神和高尚医德,强大的抗疫合力,实现了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疫情阻击战对高校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与实践带来了深刻的反思,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在深入分析后疫情时代下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医学生;医德教育
266
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是关键,高质量的医学教育和高效率的科研攻关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支撑。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过程中,暴露出医学教育体系的一些不足,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的紧缺,后疫情时代优秀医学人才培养的挑战有:部分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德育教育规律认识不充分,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轻人文等现象还一定程度上存在。此外,在工作机制上,医学生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前沿性不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未能很好的挖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3.3  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模式转型难度大
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事业的中坚力量,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医学人才的素质和医疗教育事业的质量。医学也是一门探索性的科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也要加强其心理和身体素质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各类医疗问题的解决能力。疫情过后,医学生的心理状态未得到全面的平复,医德教育的模式由固定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转变到医德认知教育、医德情感教育、医德行为教育。由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原来的教学方式到新型的医德教育模式的转型和适应难度较大,需结合医学生的实际状况不断探索完善。
4  后疫情时代下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路径思考及建议
4.1  实施心理育人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育人,即育人心理,主要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实现育人的目的。在后疫情时代,高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普遍存在,采取心理育人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了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医疗卫生行业。心理育人是一项不断探索,长期坚持的育人过程,第一,高校需完善心理育人的组织机制建设,全方位地了解后疫情时代医学生的心理状况、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实施监督、落实开展实施心理育人过程的场地经费以及服务保障工作;第二,建立专业的高校心理育人团队,做好团队建设的规范化、专业化、落地化;第三,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做好心理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关注重点医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教育工作、全程跟进,有效进行干预,做到防范于未然,在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未完全平复之前,防范医学生因其他的事件造成心理危机,影响其思想和心理的发展。
4.2  实施“三全育人”教育模式下的医学人才培养
当前,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培养模式不平衡、不协调使得高校医德教育工作面临着新挑战,而“三全育人”是对我国教育育人,人才培养的一种归纳总结。首先,要深化“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在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应调动全体学生、教师、领导干部、辅导员、行政人员、后勤、物业人员等各方面的力量,全方位的从思想、文化、实践各个方面一起抓,全过程的从医学生入学到毕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挥育人机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作用。其次,将健康中国战略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再局限于疾病本身,而是包括躯体、心理、行为、社会、道德、环境健康在内的“大健康”。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亟需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最后,医学院校要把握住“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德育观,引导医学生更好的认清自己的使命,为人民的健康需求服务,不断推进医学院校健康人文教育体系的构建。
4.3  互联网+医德教育与医德实践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网络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具有有效的现实和时代意义,互联网+医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学生向思想健康、医德高尚的方向发展。首先,在后疫情时代,通过这一新兴的互联网载体,用“95后”和“00后”的新颖语系,制作抗疫期间感人的图文、影视类作品,对医学生进行正面的宣传和引导,培养医学生的职业情怀;同时,也要传播一些反面的事件,以达到自省和培养医学生在面对医患关系处理和紧急事件时的判断能力。其次,学习强国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提供有益借鉴,要坚守意识形态
阵地的必然要求,鼓励师生共创弘扬医风医德的公益短片、专业技能短片、微电影等动态传播方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再次,要抓住后疫情时代下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契机,借助网络问卷调查、网络舆论等对医学生的心理思想状态、生活需求进行采集,以便全面开展医德医风教育计划。最后,线上教育与线下的医德实践要紧密结合,医德实践是医学生医德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个过程,如:社区义诊、养老院志愿服务、关爱残疾儿童、组建党员医学生代表体、实践基地的培训等医德实践活动,使医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验医德情感,唤起医学生内心的情感动机,用实事教育自己,提升自己。
5  结语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不仅是对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考验,更是我国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一次反思,疫情过后,我们应不断明确加强医德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优秀医学人才的重要任务,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医德教育是对医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必修课。后疫情时代对高校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和医德实践提出了新要求,应抓住时代机遇,迎接挑战,在继承优秀传统医德教育中,不忘悬壶济世之初心,不断推进和完善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体系的构建。
中国人才卫生网【参考文献】
[1]王雅琴,彭璞. 后疫情时代口腔专科医院医德医风建设之我思--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为例[A].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疗服务分会.2020 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疗服务分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医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疗服务分会:中华口腔医学会,2020:5.
[2]孙洋洋.打造后疫情时代的医学生“开学第一课”[J].中国医学人文,2020,6(09):24-26.
[3]刘玉村.培养扎根中国大地的医学人才[N].人民日报,2020-01-05.
[4]于芳,徐玉梅.健康中国战略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定位[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37(07):537-539.
[5]张文芳,同雪莉.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资本培养[J].未来与发展,2020,44(11):88-92+87.
[6]袁羽西,冯跃林,詹阿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探索[J].重庆医学,2017,46(15):2154-2155.
[7]俞鸿雁,胡春燕,陈韶华,梁廷波.新冠肺炎疫情下临床医学生的管理与思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0(02):143.
[8]杜建,詹启敏.后疫情时代促进我国医学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2(03):405-409.
[作者简介:田文俊,贵州贵阳,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550025。]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