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No.6,2021 Sum No.522
2021年第6期总第522期
摘要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新困境,高校就业工作队伍应积极适应新形势,探索建立“树立云思维、建立云台账、拓展云市场、做好云服务、加强云指导”的“五位一体”就业工作体系,力争促进每一位毕业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学生就业;困境;对策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unde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XIAO Ya'nan,WANG Tian,LI Tianfang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maj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college graduates face new difficulties in employment.The university employment team should actively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and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five-in-one"employment system, which is"establishing cloud thinking,setting up cloud ledger, expanding cloud market,providing cloud services and strength-ening cloud guidance",striving to promote the smooth employ-ment of every graduate.
Key words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dilemma;countermeasures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建设的新生力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新难题、面临新挑战。为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高校就业工作队伍应适应新形势,打好“组合拳”,下好“先手棋”,构建“五位一体”工作体系,帮助学生练好“基本功”,使毕业生在疫情背景下顺利就业,既要做到“知己知彼”,又要做到“有章有法”,最终都能顺利到工作。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六稳”之首,就业稳则民心定、家国安。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场“大考”,答好大学生就
业这道“难题”,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1大学生顺利就业是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874万人,如何避免学生毕业即失业,对于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发展冲击较大,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加入劳动力市场,将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对我国的经济运行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紧抓就业这一环节,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其次,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定盘星”。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需要,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高校毕业生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已慢慢成长为家庭的“主心骨”,一人成功就业,相当于全家吃下“定心丸”,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1.2大学生顺利就业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的“试金石”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生命线”,而学生就业质量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直观反映,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首先,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影响着学校的声誉。高校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高校建立健全就业状况的反馈机制,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工作[1],学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好,将会严重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其次,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影响着学校的招生工作。就业质量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影响着考生的抉择。因此,就业质量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源质量。
1.3大学生顺利就业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强心剂”
就业是大学生从学校迈向社会的关键一步。从当前来说,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由于情况特殊,需要设置一些限制性措施,再加上就业压力,不可避免地会使学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对策
肖亚楠王天李田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院北京102249〕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jki.kjwhc.2021.02.010
作者简介:肖亚楠(1992—),男,河南南阳人,硕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2
教育管理
产生焦虑、急躁等心理问题,而毕业生顺利就业就是一剂“强心剂”,可以有效缓解毕业生的焦虑心理,促进学生的身
心健康发展。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2]从长远来
看,毕业生顺利就业,对于毕业生发挥自身才干、投身祖国建设、实现人身价值,进而实现生活幸福和精神愉悦具有重要意义。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2.1供需双方数量变化使毕业生就业出现
“供需脱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就业市场上企业与毕业生供需双方数量发生变化,出现“供需脱节”的情况。一是劳动力市场需求相应减少。根据智联招聘的统计,
无论是招聘岗位数还是招聘人数,都呈现较大比例的下降,下降率为27%左右。受影响较大的第三产业,也无法有效发挥自身吸纳就业岗位的“蓄水池”作用。外资外贸企业面临下行压力、小微企业受影响较为严重,导致用工需求明显减少。二是毕业生规模突破新高。2020届毕业生人数高达874万,增量增幅均为近年来之最,再加上留学归国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就业市场供需矛盾较大,难以实现人职匹配。
2.2供需对接形式变化使毕业生就业出现
“水土不服”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使毕业生与企业的供需对接形式出现新变化,“云宣讲”“云面试”等新形式使毕业生明显感到“水土不服”。一是在特殊时期,线下招聘活动被按下暂停键,现场双选会、宣讲会等聚集性活动大量取消,企业普遍采用“空中双选会”的形式,面试从“面对面”变为“线连线”,学生对面试形式明显感到不适应,
影响学生的面试表现。二是就业指导人员无法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只能利用云技术,采用线上辅导的形式,
中国人才卫生网使指导质量大打折扣。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就业形势有新变化、现实有新挑战、学生有新需求,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应积极适应新形势、满足毕业生新需求、解决毕业生新困难,探索建立“树立云思维、建立云台账、拓展云市场、做好云服务、加强云指导”的“五位一体”就业工作体系,坚持出新招、出实招、出硬招,力争促进每一位毕业生顺利就业。3.1迎接新挑战,树立云思维
在信息化时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云就业”成为就业新形式,就业工作队伍和学生都要转变工作方式,树立云端思维,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就业新模式,为毕业生就业排忧解难。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出
台特殊时期就业工作方案,聚焦线上服务,实现毕业生网上签约、报到等手续办理。二是树立云端观念。开展网上就业观教育,
使学生快速转变观念,既要让毕业生看到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督促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身边资源,主动出击,争取机会,又要让毕业生准确认识自身定位,到“云端就业”的“危中之机”,保持积极的就业心态。三是做好宣传动员,
针对毕业生体开展精准宣传动员,运用好抖音短视频、等平台,充分宣传国家发布的保障毕业生就业的措施,用好、用足这些政策。
3.2适应新形势,
建立云台账就业工作队伍应积极适应新形势,
建立就业工作台账,掌握每一名毕业生的就业状态,
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并做好分类。重点做好特殊体的就业工作,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民族生等,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掌握就业状态。定期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通报就业进展,层层压实责任,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3.3开辟新渠道,
拓展云市场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业工作队伍要充分积极开辟新渠道,不断拓展云市场。一是发动社会力量,充分发掘教师、校友和朋友资源,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二是充分利用、抖音短视频等平台,举行毕业生线上推介会,为毕业生打广告、做宣传。三是积极适应新形势,举办空中双选会、线上招聘会,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3.4解决新困难,做好云服务
就业工作队伍应切实解决毕业生就业时遇到的新困难,做好云服务。一是建立心理疏导机制。重点关注因特殊情况出现求职未果的学生,针对学生存在的焦虑心理、压力较大等情况,发动辅导员、导师通过个体咨询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学生重拾信心、苦练内功,不断提升就业能力。二是建立精准帮扶机制。面向就业困难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毕业生,建立辅导员、研究生导师或本科生导师、学生党员干部三重帮扶机制,辅导员侧重就业指导、导师侧重提供资源、学生党员侧重增强信心,通过“结对子”等形式帮助学生顺利就业。通过定向提供就业岗位,做到精准帮扶,发放就业补助等举措,确保这部分学生顺利就业。
3.5满足新需求,
加强云指导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殊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出现新的需求,就业工作队伍需加强云指导。针对毕业生网投简历、线上面试、就业形势等迫切需求,积极开展云端直播课程,提供涵盖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相关内容的教育指导;根据学生特点,开展线上咨询,“一对一”地对毕业生进行指导,
开展个性化指导与帮扶。邀请往届就业、升学成功的优秀毕业生分享经验,给学生就业提供借鉴。参考文献
[1]李春梅,夏广忠,李长治,等.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指标体
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6):81-86.
[2]常胜.马克思劳动观的三重维度及其现实意蕴[J].思想政治教
育研究,2020(1):25-29.
编辑江嫣萍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