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十大关键性因
素详解
近年来,新医改政策和各类高新技术凭借强大的赋能力,将中国的医疗信息化产业推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前瞻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从发展周期来看,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仍处于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医疗卫生机构由“点”到“面”的信息化的发展阶段。该阶段所呈现出来的一些整体趋势也是相当明显的:
1、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趋势明显,生态思维崛起;
中国人才卫生网2、医疗卫生行业IT投入持续增加,且软件和服务的投入比例不断上升;
3、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成为下一步建设的重点;
4、全院级信息化建设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5、大数据变现以及服务收费成为重要趋势之一;
6、区域信息平台或将成为争夺重点。
那么对于2017年的医疗信息化行业来说,有哪些关键词是不可错过的呢?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将在以下篇幅中,将我们从大量信息化相关数据中获得的洞察与思考分享给
广大行业同仁。医院信息科职能转型
从1995年到现在,中国医疗信息化产业走过了一个伟
《2015--2016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调查报告》显示,大的时代。
截止2016年4月,住院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门急诊
医生工作站等系统的实施比例均已超过65%,已经制定全面
信息化建设规划的三级医院达到了55.85%,三级以下制定全
院级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占比也达到了28.35%......需求的暴
增,必然会给医院信息科带来更为多元化的挑战,面对变化
了的宏观环境和市场需求,信息科职能转型迫在眉睫。
一、人员结构转型。按规定,医院信息科的岗位设置
应该包括信息业务管理类--信息中心主任;信息技术管理类
--信息综合管理岗位、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岗;基础设施管理类--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岗、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岗、信息化标准岗;统计与数据管理类--统计综合管理岗、数据资源建设岗、数据利用岗。也就是说,信息科人员结构应该是
多元化的,但是从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的随机抽样数据来年,当下信息科的工作人员以计算机专业为主,
这就决定了设备和信息系统维护会成为医院信息科的重点。毋庸置疑,当下医院信息科的人员结构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信息化建设的综合需求,医院信息科迫切需要引入运营管理、数据分析类人才。
二、角定位转型。今天的医院信息科已经不能够简单的定位为IT服务部门,其还需要参与到医院管理、决策、医院运营发展规划制定等重要工作中来,因而,医院信息科必须要完成由IT部门向管理部门的角转换。
三、工作方向转型。关于新时期医院信息科工作方向转型的问题,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胤涛曾做过比较经典的论述,“医院通过剥离与医疗业务关联不紧密或非医疗核心业务来降低人力成本和资源投入的工作方式也会很快到来,信息科若不向基于数据分据的医院业务管理方向转变,还只把工作重心放在设备、信息系统维护上,必然会沦为被剥离的对象。”DRGs
DRGs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比较先进的支付方式之一,其通过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定额支付标准的制定,达到医疗资源利用的标准化。DRGs进入中国到现在,其应用范围已经从最初的住院患者付费,延伸到了医疗质量管理、医院评价、医生评价等多个方面,受到了行业领导者和医院管理层
的高度重视。当然,DRGs在深化医改、促进三医联动落地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1、整体打包,有利于控制医药费用的不事理上涨;2、收付一体,有利于广大人民众受益;3、分级定价,有利一促进分给诊疗格局形式;4、标准统一,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规范体系;5、优化管理,有利于建立现
代医院管理制度。
2017年6月28日,《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指导意见明确了本轮支付方式改革的五大任务:1、实行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2、重点推行按病种付费;
3、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
4、完善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
5、强化医保对医疗行为的监管。
截止目前,C-DRG收费规范和C-DRG收费付费改革试点工作已经以福建三明市、广东深圳市和新疆卡拉玛依作
为试点城市展开,近期唐山、邯郸二市也在试点准备阶段。国家卫计委财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力争2019年试点城市扩大到50个,2020年扩大到100个城市大规模左右。”
此外,国家卫计委财务司目前已经完成了《全国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办法》和指导手册,正在和财政部会签,其中的病种成本已经有了全国层面统一的建议方法,指导地方科学合理的制定病种价格。所以说,虽然DRGs在应用和推广方面,还存在编码如何与临床紧密结合、编码更新、人才缺乏、壁垒依然存在等现实问题,但大势不可挡,我国已经迎来DRGs收付费方式改革的新时代。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最终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从而实现各级医疗机构职能回归的理想就医格局。2009年,国家级政策首次提出分级诊疗概念,分级诊疗正式进入公众视野。此后,国家级政策相继发布了分级诊疗工作考核评价标准,明确了分级诊疗各方面的数据指标,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部署开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