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2022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文学评论是读者认知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学评论工作者向社会传递正确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导向的有效路径。文学评论不是空对空,而是基于评论者的问题意识,从理论的高度和阐释的深度衡量单个作品或文学思潮,进而指导创作,这是文学评论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也是其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根基所在。
文学评论者的问题意识基于清晰的判断力,对传统、对外来、对当代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反思,而不是基于理论的想象。文学作品是对时代问题的提出或回答,文学评论当然也要基于问题展开。值得一提的是,文学评论不能把各种文艺思潮矮化为方法论、写作技巧。“论”是围绕问题的探索,而不是围绕结论的延伸。很多理论主张只是参照,不是标准,在文学评论中是论据与论据的对话关系,而不是论点与论据的论证关系。文学评论在思想激荡中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而不是让理论先行,拿文学作品论证理论的正确性。批评的目的是建构,理论武器的上下文,即语境,需要审视,无视语境照搬的结果就是削足适履了。评论的话语体系制造了对话的门槛,如果只是罗列新奇的概念、编织晦涩的行文,则无法提出真正的问题。不接地气,自然没有生命力,没有人文情怀,遑论真知灼见。好的文学评论会成为衡量文学作品的标签,比如清代袁枚的性灵说,王士祯的神韵说,现代巴赫金用狂欢解读拉伯雷的《巨人传》,用复调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等,都成为人们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参考。
在文学评论中,既有宏论、商论、却论、新论,也有空论、谬论、迂论、鲰论。而文学评论的公信力降低、为人所诟病的主要原因,则是很多评论文章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材料到材料,善至一味唱赞歌,自然不需要提出问题,摆不正评论的位置,没有看到材料适用的语境,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也是造成失语症的重要因素。没有提出问题的文学评论只会是无的放失的空论,不负责任的批评会把并不优秀的作品推到前台,甚至带歪读者的文学观念或品位。曾经因与传统文化的隔膜、受西方冲击的影响,我国的文学评论走了一段模仿西方的路。国内学界曾经热衷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观点,其实就文学创作来讲,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现实主义才是主流,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都是小众的。哪怕笼统地讲现代主义文学,世界各地的文学流派也各有特点,例如魔幻现实主义立足于拉美的现实,黑
幽默主要存在于法国、美国,意识流则流布于俄罗斯、爱尔兰、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大家不能苛求中国文学中出现所有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当然也不能把这些流派的观点强加到国内文学作品的头上
西汉董种舒提出《诗》无达诂,为阐释的多元提供了依据,但多元不是主观臆断,问题的提出有赖于基于自身的立场进行观察、反思、批判。很多所谓的文学评论只是明剑斩清臣、
关公战秦琼式的论证,这种断裂自然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在古代,孔子认为“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庄子则认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在现代,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德里达则认为“语言是存在的牢笼”。这些不同的观点不能拿过来就用,而要看不同的语境。拿来不等于是自己的,可能消化也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绝不能急功近利。当人们说用几十年走过西方上百年文学探索的路程的时候,说的其实是西方理论在中国走马灯式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而且很多时候抽离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尤其是时空差异,容易造成理解的偏差,甚至张冠李戴。
文学评论在与时代、古今、中外的对活中实现自身的建构、发展,从某种意又上来讲,对话本身就是目的,单一的传声筒在把古代、国外的理论搬过来的同时,也默认了搬过来的问题,
自身却不提出问题,更不解决问题。文学评论的意义在于以跨时间的视野进行古今对话,让古典文学在当代实现新的发展;以跨文化研究的视野进行中外对话,反思存在的问题。问题意识既是文学批评家建构主体精神的基础,还是梳理当代文学史的重要参考。厘清问题的成因,针对那些在学术界存在争议的复杂问题作出自己的探索,是文学评论家的职责所在。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辽宁省人力资源考试网
A.文学作品的职责是解构或建构时代问题,而厘清这些问题的成因,则是文学评论家的职责所在。
B.没有提出问题的文学评论显然是无的放矢的空论,而提出问题的文学评论就是有的放矢的宏论。
C.对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可以作出多元解释,但前提是不能脱离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时空差异等。
D.文学评论的意义主要在于以跨文化研究的视野,进行中、外文学理论的对话,反思存在的问题。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评论是读者认知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文学评论者的社会责任之重大,由此可见一斑。
B.文学评论中文学理论先行,拿文学作品论证文学理论正确性的做法有利于文艺思潮的兴起。
C.作者引用孔子等人的话是为了阐述对不同的文学观点要结合其语境加以理解、消化吸收。
D.文学批评家建构主体精神,梳理当代文学史都要借助问题意识,须提升文学评论问题意识。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文学评论工作者要提升文学评论的问题意识,厘清问题成因,并进行有益的探索。
B.文学评论工作者要通过文学评论的路径,向社会传递正确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导向。
C.文学评论工作者要凭借判断力,对传统、外来、当代的文学理论、创作进行反思。
D.文学评论工作者要基于自身立场观察、反思、批判文学现象,避免主观臆断。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4分)
5.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说明文学评论者如何“提升文学评论的问题意识”。(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旗    手
爷爷悄悄地回到村里时,已经是半夜了。
鬼子封锁了村子,不许村民外出,怕给山里的游击队送衣送粮。
几个给游击队送粮的村民,被鬼子抓住,被吊死在村口的两棵大槐树下。
村子里阴森森的,死一般寂静,连狗都不敢叫了。
爷爷端着一碗凉水,大口嚼着菜糠窝窝说,根据上级指示,组建了豫西抗日游击支队,我要做一面旗子,以后集中力量打击小日本鬼子。
奶奶看看家徒四壁的屋子说,哪有可以做旗子的布料啊。
爷爷挠着头,环顾了一下,指着炕上的被子说,被面,妮子,就用这个被面做旗子吧,图样我都带来了。
奶奶赶紧把被子抱在怀里,摇摇头。这红的丝绸被面,是奶奶的嫁妆。是奶奶的姑父千辛万苦从杭州讨回来的,路上曾遇到土匪,还差点儿搭上性命,家里也就剩下这一条被子了。
爷爷搂着奶奶的肩膀,说,妮子,我知道你舍不得。我保证,等打走了日本鬼子,我给你买十条比这还好看的被面,十条,妮子,你信不信?
奶奶看着爷爷坚毅的眼神和自信的神态,相信了。
那晚,爷爷用被子把窗户遮挡住,奶奶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制着旗子。爷爷兴奋地给奶奶规划着赶走小日本鬼子以后的幸福生活,奶奶就在爷爷规划的美好蓝图中,微好了这面旗子。
天已擦亮,鬼子和白狗子随时都可能来搜查。爷爷身轻如燕,爬上了院子里的槐树,把做好的旗子藏在了树上的喜鹊窝里。
等到傍晚,爷爷怀里揣着旗子,悄悄地从后山走了。可还是被鬼子的暗哨发现了。十几个鬼子、白狗子开扫射,穷追不舍。
爷爷身上多处负伤,跑到老鹰嘴,已无路可走,下面就是万丈悬崖。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爷爷咬着牙毫不犹豫纵身跳下山崖。
等等爷醒来时,已经是后半夜了,是浓密的树枝挂住了他。
月亮很圆很亮,山风很野很凉。伤痕遍体的爷爷,艰难地挪动着,走不动就爬,终于把浸渍着鲜血的旗子送到了游击队。
爷爷成为游击队中的一名旗手。
辽沈战役,爷爷所在部队的任务是攻城。
团长问爷爷,准备好了吗?
爷爷说,报告团长,准备好了,冲锋号一响,我保证把红旗插上城头,人在,旗在!
信号弹升起,冲锋号吹响。尖刀队、突击队、爆破组、云梯组战士们鱼跃而出,冲锋向前,呐城声、炮声响成一片,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城墙上的敌军居高临下,密集的火力封锁了战士们前进的道路。爆破组把城墙炸开了豁口,云梯组架上了梯子,冲锋号再次响起。
爷爷握着旗杆冲上了城头,侧面的暗堡里射来子弹,前面的几名战士倒下了。爷爷也手臂负伤,他转身把红旗贴在城墙上,用胸腔紧紧压住旗杆,高喊着,冲啊!后面的几名战士都扑在爷爷的身上,护住了红旗。
那场战役,爷爷的部队被授予“英雄团”的称号。
爷爷是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
爷爷奔赴朝鲜战场时已经是营长,那时奶奶已经怀了身孕。
爷爷对奶奶说,不管生男孩还是女孩,都叫他抗美!
爷爷和战友们打光了子弹,拼弯了制刀,砸光了石头,硬是没有让美国鬼子爬上山头。
爷爷留给奶奶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不起妮子,我还火你十条被面。
父亲是在的战场上,接过了“英雄团”的旗子。
老山的总攻即将开始,父亲带领的突击队却遇到了敌军布下的地雷阵。排雷,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父亲说,我们用双脚蹚也要为大部队蹚出一条通道。共产党员站出来!突击队全体人员都站了出来。
如同接力一般,战士们呐喊着祖国万岁、爸爸妈妈再见,举着军旗冲向雷区。
前面的战士倒下,后面的战士接过军旗继续向前冲击。
父亲被炸飞了一条腿,失去了双眼,被炸成筛子般的“英雄团”旗子依然牢牢地攥在父亲血迹斑斑的手中。
今天,我站在受阅部队的方阵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大阅兵,我是一名光荣的军旗手。
爷爷,父亲,我们走来了,你们听到我们铿锵有力、排山倒海般的脚步声了吗?
蓝天下,我手中的军旗格外鲜红!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爷爷半夜时悄悄地回到村子,一是不想被鬼子发现,二是不愿意让村里人知道。
B.奶奶舍不得用红被面做旗子,主要因为被面是丝绸织的,太珍贵了,还是嫁妆。
C.父亲在的战场上接过“英雌团”的旗子,这面光荣的旗子是爷爷当年举过的。
D.“我们”这一代旗手以“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显示了传承旗积精神的坚定决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写鬼子封锁村子,残暴地杀死给游击队送粮的村民,既渲染了环境的阴森恐怖,更村托出爷爷为了做旗子而勇收无畏的精神,
B.小说在情节上多次呼应,既使文章结构严密,又强化了感情表达。如“我给你买十条比这还好看的被面”与“我还欠你十条被面”就有此效果。
C.小说从大处着笔,以一家三代皆为旗手的故事来展现一个时代大主题,表面上是写红旗的接力,实则表现了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
D.全文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跨越三代人的故事,以旗子贯穿其中,主题集中而突出,叙事有条不紊,语言简洁有力。
8.这篇小说的段落大多很短小,甚至有的段落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9.小说对爷爷和父亲的故事叙述详略鲜明,请简要说明,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