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印江自治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7.11.14
【字 号】
【施行日期】2017.11.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正文
印江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印江自治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印江自治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已经自治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印江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1月14日
印江自治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探索资源能源富集、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区位重要、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关于印发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发改环资〔2013〕2420号)《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结合印江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印江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的意义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地处梵净山西麓。年平均气温16.8℃、年平均降水量1110毫米,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0%,境内有珙桐、银杏、红豆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黔、穿山甲、大鲵等30余种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动物。全县矿产资源种类多样,有锰、硅、镁、花岗石、玉带石、煤、硫铁矿、重晶石等50余种,其中花岗石、紫袍玉等产品蜚声全国,炼镁白云岩矿、硅石矿储量超过千万吨。全县河流总长223公里,年径流量12.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6万千瓦,已建成甘金桥、坨寨、阳坝等水电站10余座,电力支撑有保障。有地下热水泉10余处,其中凯望温泉有“中国珍贵矿泉水”之称。主要经济林木有梵净山绿茶、天麻、杜仲、银杏、黄柏、柑桔等,其中梵净山绿茶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梵净山翠峰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位于县城东部的梵净山,1986被国务院划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是闻名遐尔的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以梵净山佛教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文化、红文化、书法文化开发潜力巨大。
  印江自治县不仅生态地位突出,其生态功能也是极其重要。《全国生态功能区划(2008)》将印江自治县划为武陵山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该区不但是生物多样性重要保护区域,同时又是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重要功能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25个地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印江自治县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该区属于典型亚热带植物分布区,拥有多种珍稀濒危物种,是清江和澧水的发源地,对减少长江泥沙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土壤侵蚀较严重,地质灾害较多,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急需保护。《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将印江自治县划归长江上中游区。本区大部分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贵州省主体功能区划》将印江自治县划为贵州省大娄山—武陵山生态屏障,属于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重点生态功能区,该区的重要生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土保持。总之,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层面,在生态功能和主体功能区划中,都突显了县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意义重大,生态印江是印江自治县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竞争力。
  印江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有利于探索欠发达地区绿发展新道路。近年来,尽管印江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市前列,但总体滞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90.5
4亿元,是2010年的2.4倍,年均增长15.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3860元、7319元,分别是2010年的2.2倍、2.4倍,年均增长14.2%、15.9%;三次产业结构从2010年的46.0︰16.7︰37.3调整为28.1︰18.1︰53.8,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脱贫攻坚任务重。二是实体经济弱,基础设施欠账多,财政支出压力大。三是产业结构欠优、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通过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大力推行绿、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继续保持天蓝地绿水净。
  印江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有利于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印江境内的水系分为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县境内年降水总量为22.5亿立方米。其中,年径流量为12.5亿立方米,年均径流深636毫米,地表水为9.96亿立方米。县境内河流总长度为427.3千米,河长大于10千米或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0条。同时,生态环境脆弱,修复难度很大,水土流失面积846.33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43.16%,石漠化面积467.79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23.85%。森林面积虽有增加,但林分质量不高,多为中幼龄林。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造成许多生态问题。在河谷地带及河湖面山,经济活动频繁,森林覆盖率较低,不
足以发挥其维持生态良性循环的功能,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草地退化严重。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中度以上退化的占有相当大一部分,而人工草地及改良草地速度缓慢,赶不上天然草地退化的速度,人工草地占有率极低。通过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实施水利建设、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污染防治等重点工程,筑牢长江、沅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印江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有利于形成可借鉴推广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新成果。近年来,印江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办法和制度,初步形成了绿、循环、低碳发展的制度体系。制定了《印江自治县生态保护与建设协调联动机制工作方案》《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生态农业建设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投入和运行管理办法》《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实施方案》《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衔接机制》等文件和全县生态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全县联席会议联络员例会制度、确立破坏生态环境违法案件移送制度和工作职责。通过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
制度体系,重点在考核评价机制、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及用途管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模式。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改革为动力,以推动绿、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完善制度体系,弘扬生态文化,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探索欠发达地区立足自身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二)主要目标
  到 2020 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
开发格局全面形成,产业结构更趋合理,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绿生活方式普遍推行,全面完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各项目标,使印江,乃至全省成为资源能源富集、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地区转型发展和绿崛起的先进典范。
  ——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4.6万元,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工业结构显著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5.0%,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16.5%,农产品中无公害、绿、有机农产品所占比例达到 60%。
铜仁市人民政府网  ——资源能源节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降耗、碳强度下降目标,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 20%,绿矿山建设格局基本形成。
  ——生态环境保持优良。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标率为98%以上;县城区和乡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境内水域水质均达Ⅲ类水质标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