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圆园19年第20期
铜仁市位于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区腹地,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明显,立体气候典型,极端性、突发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气候背景,铜仁市气象部门始终践行“防灾减灾气象先行”的服务理念,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气象服务综合能力。1铜仁市气象服务供给现状
铜仁市气象局作为铜仁行政区域内气象服务唯一实施主体,在贵州省气象局和铜仁市人民政府的共同领导下,开展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1949年成立至今,服务领域逐渐扩展至农业、电力、交通、航空、林业、水利、国土资源、旅游等多个行业和部门,近年来围绕铜仁“绿先行示范区”“一带双核”、国家园林城市以及省级森林城
市创建,努力扩展业务范围,积极推进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标准化建设、旅游气候资源开发、“一县一品”农业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大力发展“智慧”气象服务。现有气象服务手段已由传统媒介向新媒体延伸,组建包括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气象信息员、12121声讯电话、网络(门户网站、QQ )、、微博、报纸等11种媒介的传播网。主要服务产品有天气类、气候类、农业气象类、监测预警类、生态气象类等常规性气象信息服务产品,以及重大活动气象保障、重大工程项目气象保障、人工影响天气专项技术服务、雷电防护技术服务等非常规性专项服务产品。打造有《重要气象信息专报》
《气象信息报告》《气象信息快报》三大文字服务材料品牌,如表1所示;有《铜仁电视天气预报》《铜仁天气预报》《铜仁微气象》三大电视、网络服务产品。
摘要国内许多专家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策略做过深入研究,但各地方实际情况不尽相同,适合铜仁市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基于铜仁市实际情况,从铜仁市气象服务的供给现状入手,就现阶段气象服务开展存在的供给能力薄弱,产品供需不平衡,科技支撑疲软等工作瓶颈提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以期改善供给现状,提高气象预报和服务水平,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气象服务的需要。
关键词气象服务;现状;发展建议;贵州铜仁中图分类号S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9)20-0176-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铜仁市气象服务工作现状及发展建议
付瑞滢胡萍
杨秀勋
何历洪
(贵州省铜仁市气象局,贵州铜仁554300)
产品名称主要内容铜仁市人民政府网
重要气象信息专报重大天气气候事件,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重大活动和抢险救灾的气象保障,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
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评估等
气象信息报告短期天气预报、一周天气预报(或候、旬天气预报)、气候公报、气候评价、气候展望;人工降雨防雹情况;农业气象情况;雷电灾
害防御工作情况;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工作情况等
气象信息快报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天气实况(实时雨量、雷达回波、卫星云图等)、补充订正预报,以及需及时向党政领导汇报的其他气象信
息等
表1决策服务产品类别及具体内容
作者简介
付瑞滢(1986-),女,贵州铜仁人,工程师,从事应用气象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9-07-052服务业务发展瓶颈
尽管在综合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面对与日俱增的高水平、精细化服务需求,铜仁气象服务业务发展中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不匹配的问题日益凸显,集中表现在单一主体供给能力薄弱,服务产品低质且供需不平衡,科技支撑疲软,机制体制保障力建设不足,并形成了互相交织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铜仁气象服务业的发展。2.1供给主体单一,供给能力薄弱
铜仁市气象局作为铜仁行政区域内气象服务唯一实施主体,承担行政区域内1.8万km 2
,427万人口的气象保障服
务工作。在现有单一体制的气象服务格局下,气象部门同时开展着非营利性和经营性气象服务产品的供给,任务量繁重,有限的人员力量难以支撑无限扩展且日益专业化、精细
化的气象服务需求;加之部门内业务机构多、服务机构少,省市县三级气象服务业务又划地自限、各自为政,人力资源过度分散,使得现阶段气象服务缺乏人力支撑,难以多样化地供给所需人,服务市场资源大量流失。2.2服务产品低质且供需不平衡
事业单位垂直管理模式,导致业务与服务混为一谈,产品的设计与需求严重错位,服务出现“一头热”的情况,产品总体质量不高,“僵尸”产品、低端产品供过于求,而有效高端产品供不应求。在现有服务产品中,除部分决策服务产品外,其余常规服务产品的制作未经前期市场需求调查,没有具体服务对象,气象服务无效供给现象十分突出。一是产品加工认识不足,内容粗糙,难以满足用户“专、精、少”的个性需求。二是产品开发需求不明、同质化严重、不接地气。以业务上监测、预报产品代替专业服务产品,用语晦涩难懂,客户难以理解。三是对当前新兴的特产业服务,如大健康、大生态,因部门内动力不足,产品研发滞后,产品供给既没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