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2023年福建省公务员《申论》试题及答案解析(县乡卷)
材料一
曾林社区是典型的“村改社区”。为做好“村改居”后半篇文章,近年来,曾林社区以“近邻”为基、“聚邻”为要、“惠邻”为本,通过做优做实“党建+”邻里中心建设,提升社区综合治理水平。
走进曾林社区“党建+”邻里中心的党服务中心,这里窗明几净、视野开阔。升级改造后,一改此前窗口办公的风格,开放式的办公区更加亲民,营造出面对面服务的温馨氛围。
在“党建+”邻里中心建设过程中,曾林社区按照“去形式化、去机关化、去办公化”的原则,打造“一心多点”便民服务圈。改造后,社区党服务中心办公空间占比减少80%。党支部袁书记说:“虽然办公空间减少了,但便民服务却增加了,我们引进了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编排印制社区便民服务联络卡,开设便民事项预约热线,为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
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是曾林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今年74岁的谢阿姨一有空就会到照料中心同邻居们一起休闲娱乐、话家常。除了新建照料中心,还配备了社区食堂、儿童之家、亲子阅读室及早教托育中心等8个功能区域,并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
曾林社区进一步延伸拓展服务功能,立足本土文化,设计提炼社区独具特的文化标识,建成社区乡村
记忆馆,推动社区大学生“反哺”基地、曾林茶产学研基地落地,增设人才驿站等阵地,推动青年人才走进曾林。
目前,曾林社区正全面推进“红网格化”管理,推动党小组建立在网格上、党员沉到网格中、处置融入网格里,成立社区邻里先锋队,选聘32户党员中心户、8名党员楼栋长,按照每人挂钩联系10-20户众,组织党员认领责任片区,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的穿透式组织体系,将党组织的服务延伸至院落楼栋、居民家庭,实现邻里良性互动。党员中心每户家门口都挂有用于亮身份的责任牌。
“看到这个红的牌子,立刻就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曾林社区党员梁女士说。
与此同时,曾林社区建成3个二级网格党服务站,实现二级网格驻点办公,提供前移帮办代办便民服务,并建立网格日巡查制度,通过就近设、入户帮、上门办,将儿童之家、医疗护理等服务项目送到家。
为优化治理队伍,曾林社区坚持以职业化为基础、以专业化为方向,选聘一批网格长,通过“老带新”一对一帮带,加速提升网格员综合素养,同时建立社区人才储备库,引入致和社工、亿家社工等社会公益组织,着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福建省公务员公开遴选网
在推深做实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曾林“党建+”邻里中心拓宽社参与渠道,完善诉求表达平台。在线下,设置居民意见箱,设立部门轮值室,主动对接“两代表一委员”、纪工委等部门,定期开放接访众;还设置邻里会事厅,为民众议事解难题提供多元共商平台。在线上,依托社区开通邻里会事留言板,利用“微监督”小程序及时公开居务情况,实时收集众诉求和意见。
“不用到医院,在家门口的卫生健康服务站就能完成心电图、血常规、尿酸等一系列体检检查。”曾林社区“党建+”邻里中心卫生健康服务站李站长说。该卫生健康服务站由街道和社区共建,通过完善“病有所医”配套,推动优质卫生健康资源和服务人员“双下沉”,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就诊、体检、取药、医保结算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生活品质,增强众幸福感与获得感,曾林“党建+”邻里中心坚持服务活动常态化,今年来累计开展了“粽叶飘香”“爱在重阳”等主题活动20余场,其他日常活动60余场,参与人数超4000人次。此外,社区以文化认同为切入点,绘制景观墙,既展示了“爱乡邻·爱曾林”的“聚邻”文化,又扮靓了村居颜值。
材料二:
2022年本应是L县山核桃丰产的大年,但由于高温干旱,产量只是略有增加。虽然产量受影响,但效益却创下了新高,这背后是该县山核桃的转型升级之路。
多年来,L县山核桃产业生产主体众多,很多是家庭作坊,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并不鲜见。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对山核桃销售市场的监管,但收效甚微。“为此,我们决定制定统一的标准,鼓励、引导、带动企业执行这个标准。”L县农业农村局古局长介绍。
2021年,L县发布“天目”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覆盖包括山核桃在内的众多农产品。县政府委托省山核桃产业协会牵头制定“天目”山核桃系列标准。9月,“天目”山核桃系列标准体系对外发布,包括炒制山核桃、手剥类山核桃和山核桃仁3个标准。标准起草人之一、省山核桃产业协会蔡秘书长说:“在山核桃领域20多个标准中,我们这次制定的标准是最高的。”
“要获得‘天目’品牌使用授权,企业需要申请,产品要符合我们的标准。”古局长说。目前已有8家山核桃企业获得授权,L县太康炒货食品厂就是其中之一。“现在,我们有两款产品用了‘天目’品牌。”程厂长说,“这两款山核桃的品质是我们产品中最好的。”获得“天目”品牌使用授权后,程厂长感受最深的是品牌推广的力度大大提升。“‘天目’需要好的产品来支撑,我们也需要‘天目’这个公共品牌提升消费者的认可度。”
“市场监管部门会不定期抽查,如果授权企业的‘天目’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将撤销授权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在一定时间内禁止该企业再次申请。”古局长表示。
L县山核桃加工企业有280多家,年加工能力3万吨,光是龙水镇就聚集了170余家炒货食品加工产业链企
业。但这些企业大多是给品牌企业代加工,尽管做自己品牌的也有,然而规模、名气都不大,没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蔡秘书长说:“为品牌企业做代加工利润薄,只有更多品牌企业成长起来,L县山核桃的品牌价值才会更大,才能分享到山核桃产业带来的更多效益。”
2022年,天生记总部落户龙水镇,L县终于有了第一个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坚果类品牌。天生记杨总经理深耕坚果领域20多年。他说,将总部从省城迁到L县,不仅有公司发展的考量,也有助力L县山核桃产业发展的情怀。
透过玻璃,能看到天生记山核桃加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自动化、数字化程度很高。“没有什么不能看的,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杨总经理说,数字工厂已于去年9月初投用,如果L县其他山核桃加工企业有打造数字工厂的需求,他们愿意提供帮助。
“看着都是山核桃,但其实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企业文化、品牌宣传等方面,天生记更有优势。”在程厂长看来,大家可以合作,一起将山核桃产业做强做大,“如果整个市场能做得更大,效益进一步提升,大家都可以从中受益。”而在古局长眼里,天生记的到来,更为重要的是“带来理念的变化”,包括规范经营、现代化生产、市场营销、科技研发等。
几年前,因山核桃种植规模无序扩张,加之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山坡植被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山核桃品质逐年下降。L县痛定思痛,于2019年9月起开展了一场生态修复行动,“退果还林”2万
亩,由村集体看管,禁止经营活动。正常经营的山核桃林,则鼓励生态经营,推广自然落果,不滥用农药、化肥,减少人为干预。L县农林技术推广中心李主任说:“生态经营逐步推广,使山核桃林的产出更稳定,品质也更好。”
为了提升山核桃林的生产效益,L县近年还在推进山核桃林流转,推广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由于种植成本上涨、分散经营等原因,山核桃林的投入产出比持续下降,年轻一辈经营山核桃林的意愿也持续下降。”李主任说,“规模经营更有利于农业机械和数字技术应用,能更好地实施科学种植与培育,降低生产成本、优化投入产出比。”
中间的加工储存环节,L县也在求变。山核桃脱蒲的汁液碱性很强,乱排放对环境有影响。晒干、存储环节没做好,山核桃品质就会受影响。“脱蒲中心可以实现山核桃脱蒲、晒干、存储、销售‘一条龙’服务。”古局长介绍,“这个中心由政府建设,实行市场化运营。农户将采收的山核桃送到
中心脱蒲后,可以直接将山核桃存储在这里的仓库。仓库是数字化管理,精准地对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山核桃存储在这里比存放在家里更妥当。”
材料三:
1.2米宽的木床、一个衣柜和一张单人书桌,便将4平方米的卧室塞得满满当当,但15岁的小王却很满足。
“这是我第一张书桌,床也终于不塌了。”他用力在床上坐了坐,展示着新床的扎实,害羞地笑了。“小王家4口人,他和妹妹以及患病的姑姑,全靠低保和父亲做零工的收入维持生活。”冶金社区党委杜书记至今记得小王卧室改造前的样子,“衣服、书全部都堆在床上、地上,床板中间还有两个大洞。”
在石桥街道,和小王家类似的困难家庭还有不少。他们能享受政府兜底政策,但生活仍被重病、收入低、老人无人赡养等问题缠绕。要办好这些情理之中、政策之外的难事,光靠社区还不行。“过去,我们也曾收到社会慈善组织和居民的捐款,但资金有限,援助面小,且大多是送钱送米油等传统方式。”街道办易主任介绍。为此,石桥街道决定成立一个街道级社区服务中心,邀请社会组织入驻,期望在街道层面聚拢更多资源。
2020年5月,市慈善总会调研团队前往石桥街道实地考察。同年10月,全市首个街道级“社区阳光基金”在石桥街道正式成立,市、区两级慈善总会共提供资金80万元,多家爱心企业联合捐赠了36万元,再加上街道原有的慈善资金和居民捐款,一共筹集了137万元资金和价值15万元的物资。“150多万元‘巨款’,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易主任兴奋地说。
有了资金,该用在哪儿?怎么用?经过街道、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共同商议,石桥街道“幸福家园·社区阳光基金”社区公益提案大赛应运而生。“让专业的社工机构和社会组织到社区走访调研,了解居民需求,准社区问题,拿出解决方案,再通过专家评审、居民投票决定支持哪个项目。”易主任说,“这样既能有效回应居民需求,也能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