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童论⽂
农村留守⼉童论⽂
  在全球性⾦融危机的情况下,我们坚持构建中国式的和谐社会,这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们每个中国⼈的⼼声,以下是⼩编精⼼准备的农村留守⼉童论⽂,⼤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摘要]⽬前,绝⼤部分农村留守⼉童其⽗母都是长年在外打⼯,把孩⼦全部交托给⽼⼈或亲戚或朋友,这些⽗母⽚⾯的认为只要孩⼦不缺钱就万事⼤吉。殊不知,更⼤的缺陷和后果却让家长们始料不及。很多留守⼉童在⾝体发育、性格形成、观念形成等⽅⾯得不到正常呵护和引导,造成他们⽣理和⼼理上的缺陷,成了⽣活上的困难⽣,学习上的后进⽣,思想、⾏为上的问题⽣。为了减少上述现象的发⽣,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齐⼼协⼒,共同合作才能把我们的孩⼦教育好,把留守⼉童的问题解决好。
  [关键词]农村留守⼉童教育问题
  在全球性⾦融危机的情况下,我们坚持构建中国式的和谐社会,这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们每个中国⼈的⼼声,尤其是⼴⼤农民朋友的愿望――这更突出的表现在对农村留守⼉童的教育上了。有⼈称城市务⼯的农民朋友的⼦⼥是“⽆根的⼀代”,是因为他们既不熟悉⾃⼰的家乡,更不熟悉农村,他们不可能再像⽗辈⼀样在城市⾥扎不下根就回农村去,这些“⽆根的⼀代”,他们已经不满⾜于做城市的过客,这样就
导致他们在城市中没有根,在农村也没有根,衍⽣了他们的困惑和迷茫,也就多了些愤世嫉俗。⽣活的艰难,对前途的绝望,极易使“⽆根的⼀代”铤⽽⾛险。据调查:农民⼯⼦⼥频频⾛上犯罪道路,并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今天已经有1亿多农民进城务⼯,农民⼯第⼆代已是⼀个相当庞⼤的体。如果这个体中有1%的⼈犯罪的话,后果就不堪设想。然⽽农村留守⼉童的⽣活和教育远⽐这
些“⽆根的⼀代”更难,更⽋缺,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根的⼀代”,起码还有⽗母的关怀,能体会⽗母的亲情,但农村留守⼉童连这最起码的情感都没有了,岂不更让⼈担⼼?因此,农村“留守⼉童”的教育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农村学校的教育问题了,这种现象显然已成为⼀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前,绝⼤部分农村留守⼉童其⽗母都是长年在外打⼯,把孩⼦全部交托给⽼⼈或亲戚或朋友,这些⽗母⽚⾯的认为只要孩⼦不缺钱就万事⼤吉。殊不知,更⼤的缺陷和后果却让家长们始料不及。调查显⽰,由于⽗母长期没有和⼦⼥在⼀起,缺乏⽗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部分留守⼉童在⽣存发展中⾯临着以下⼀些问题:⼀是⽣活问题,由于没有⽗母的⽣活照顾和引导,部分留守⼉童营养严重不⾜,⽣长发育得不到保证,⾝体健康也受到很⼤损害。⼆是教育问题,⽗母在外打⼯,⼀些留守⼉童的⾃觉性不⾼,消极学习的现象和思想很严重,有的还产⽣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业偏差,严重的甚⾄还有逃学或辍学的。三是⼼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留守⼉童缺少情感沟通和疏导,情感和⼼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些留守⼉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理困惑,⼼理极度不健康。四是道德⾏为问题,由于⽗母不在⾝边,发⽣事情得不到及时纠正,更是缺乏⽗母的教育引导,缺乏必要的道德约束,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
⼀些留守⼉童的⾏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很差,甚⾄于缺乏是⾮观念,违法违纪案频频发⽣。五是安全问题,据全国妇联对农村留守⼉童状况调查显⽰,部分留守⼉童因⽗母不在⾝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安全得不到必要的保护。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很多留守⼉童在⾝体发育、性格形成、观念形成等⽅⾯得不到正常呵护和引导,造成他们⽣理和⼼理上的缺陷,成了⽣活上的困难⽣,学习上的后进⽣,思想、⾏为上的问题⽣。为了减少上述现象的发⽣,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齐⼼协⼒,共同合作才能把我们的孩⼦教育好,把留守⼉童的问题解决好。
  ⾸先,家庭是孩⼦的第⼀任学校,⽗母是孩⼦的第⼀任⽼师,家庭环境是培养青少年品质的主要阵
地,因此⽗母的⾔传⾝教对孩⼦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决定⼀个⼈的成长过程。但留守⼉童不仅缺少家庭环境,有的甚⾄于体会不到家的温暖和⽗母的关爱,当然就更不要说什么家庭教育和引导了。我所知道的⼀个⾮常聪明的⼥学⽣,其⽗母就是长年在外打⼯,缺少⽗母的关爱和教育引导,就形成了问题学⽣:虽然⽂化学习⼀直不错,但⾏为和思想就出现了偏差。性格极度要强,经常称王称霸,对她⾃⼰来说,她看不惯的事,她⼀定出⾯⼲涉,⼲涉不听就⽤武⼒征服。对她看不惯的⼈,就召集她的追随者⼀个⼀个的对之进⾏惩罚,还不允许别⼈反抗。更不允许别⼈告诉其他⼈。否则就是违背了她的意愿,就会变本加厉,她⾃⼰认为她是⽼⼤,所以她⾃⼰可以早恋,但绝对不允许她的追随者也早恋,否则就是对她的⼤不敬。
  留守⼉童往往都是⼀些隔代教育,上代教育或⾃我教育,⽽这些教育⽅式往往都是⼀些不良的教养⽅式。⽐如:⼀些⼈⼀遇见孩⼦犯错误就简单的以体罚就完事,但另⼀些⼈则完全相反,对孩⼦的错误熟视⽆睹,听之任之。特别放纵孩⼦的过错;对孩⼦的需要上,⼀些⼈是⼀味的拒绝,表现为极度的冷漠,⽽另⼀些⼈则是创造条件满⾜孩⼦的需要,⽣怕孩⼦不够,尤其是在⾦钱等⽅⾯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就使得这些农村留守⼉童养成不良的⾏为模式和⾏为习惯。尤其是在缺乏感情和责任感的家庭,孩⼦⽿濡⽬染,更容易形成⾃我控制⼒差,易冲动,具有攻击性,情绪不安,对任何事都漠不关⼼等不良⼈格特征。在家庭结构上,⽗母离异或⼀⽅亡故的家庭,使孩⼦缺少较全⾯的关爱和呵护,孩⼦的不良⾏为有时会得不到及时纠正,结果感情发展不健全,容易形成孤僻、偏激、仇视,冲突较多,对孩⼦的消极感情较多,这些都容易引发孩⼦的暴⼒攻击性⾏为。因此⼀个温暖⽽⼜和睦的家庭,将有利于培养孩⼦良好的⼈格特征。
  家长也应该注意到,不要⼀味的把“忙”、“没时间回家”作为理由或是借⼝,⼀定要尽量抽出时间来和孩⼦沟通和培养感情,来⾃⽗母的亲情和温暖是任何⼈都不能够取代的,⽽让留守⼉童的⾝⼼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家长⾃⾝的关注和爱护,相关机构的关注和措施是治标不治本,只是辅助⼿段,从各个⽅⾯减少对孩⼦的不必要伤害。
  其次,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关,学校教育是按照国家的教育⽅针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的。青少年由家庭进⼊学校,在特设的教育环境中接受系统的教育,对青少年的德智体美劳的全⾯发展是⼀个关键之
所在,所以学校教育⼯作者⾸先要摆正关系,让德育教育到位,⽚⾯强调哪⼀点都有悖于党的教育⽅针。在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有些教育⾏政主管部门和学校仍单纯的以升学率来衡量⼀个学校的教育⼯作的优劣,结果使得许多教师为了提⾼升学率⽽挤占其他副科时间,课外资料增多,忽略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家长也把眼光放在每所学校的升学率上⽽不注重学校的德育教育,造成教师的⼼理压⼒越来越⼤,也导致了学校和教师重智轻德,造成学校德育“空壳”、“失控”,留守⼉童的德育教育就更不能提到议事⽇程上来了,造成学⽣不仅仅视⼒下降,脊柱弯曲等⽣理残疾⽽且形成了不关⼼政治,思想觉悟低,“⾼分低能”、“⾼分低德”等思想残疾和品德残疾。所以学校德育⼯作必须落到实处,真正实施,贯彻德育为⾸,“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
  ⽐如,有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留守⼉童情况登记制度。各班级对在校留守⼉童进⾏全⾯登记,了解和掌握留守⼉童基本情况,对留守⼉童进⾏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建⽴校园妈妈(爸爸)代理制。动员全校党员教职⼯根据学校留守⼉童的⼈数每⼈联系⼏名⼉童,当好校园妈妈(爸爸),以⼀个家长的⾝份去关注⼉童的成长,关⼼⼉童的⽣活,密切注意⼉童的⼼理变化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留守⼉童切实感受到学校这个⼤家庭的温暖,健康快乐的成长。开展以“感恩”、“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等为主题书信⼤赛活动,通过⼉童发⾃肺腑的亲情告⽩,抒发对祖国、⽗母、师长、朋友、亲⼈的感激之情与感恩之意,以达到震撼⼼灵,培养健康情感的教育⽬的;开展“爸爸(妈妈)在外打⼯的故事”为主题的故事会,让留守⼉童讲述⾃⼰从⽗母那⾥听来的“在外打⼯的故事”,或邀请中途回家的
家长讲述,对⼉童进⾏艰苦奋⽃的教育、感恩教育、成⼈成才教育;对留守⼉童进⾏专门的法纪教育、⾃理⾃护教育,指导⼉童双休⽇合理休闲,安全游玩、⾃觉学习;结合庆祝国庆,组织留守⼉童
编排⼤型舞蹈《太阳⿎舞》,丰富了留守⼉童的课余⽣活;学校还可以充分利⽤远程教育资源,利⽤⽹络把学⽣家长与这些留守⼉童联系到⼀起,在⽹上⾯对⾯的谈⼼交流,让留守⼉童在⽹络教室⾥感受亲情,去聆听家长的教诲,体会⽗母的关⼼和爱护。
  再次,社会是青少年⽣活的最⼤的现实课堂,社会“⼤课堂”的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时⽆刻不在给青少年打上或好或坏的烙印.因此,社会环境的好坏,对青少年尤其是对留守⼉童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舆论宣传⼯具,报刊杂志⽹络以及各种⽂艺节⽬,对他们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模范的推动作⽤。为了净化他们的⼼灵,必须治理好社会环境,有⼈提出应当将留守⼉童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之中,我认为是必要的;还应该加⼤法律保护监督⼒度。只有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都⼀起⾏动起来,紧密配合,步调⼀致,从不同⾓度,不同⽅⾯,采取多种⽅法对他们进⾏道德教育,上好社会这堂⼤课,才能卓有成效的培养他们的⾼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培养出⾼素质、⾼技能、⾼觉悟的⼀代新⼈。
  总之,只有让所有的⼈,所有的机构共同努⼒,齐抓共管,才能把留守⼉童教育好,为祖国的建设多出⼈才,出好⼈才,减少犯罪,才能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留守⼉童是⼀个越来越庞⼤的体,让社会
多⼀点关爱,⽽⽗母⾃⾝也要抽出时间陪孩⼦,⽤各种各样的⽅式给他们的世界⾥多⼀点温暖,既然给了他们⽣命就也要给他们⼀⽅充满阳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