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积累
1.下列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最适合的一组排序是(    )
如果我是中学语文老师,会怎样教学生?                。那么,答案就有了。
①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
②我没当过中学老师,但我当过中学生。
③对这个问题不能凭空回答而应凭借切身的经验。
④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
A.①④②③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一小长假期间,大丰荷兰花海成为盐城及周边地区自驾游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
B.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潮流。
C.消防员下车伊始,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森林扑火工作中,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D.“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南辕北辙,各自回家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完美呈现,彰显了中国对和平发展qiè)而不舍的追求。
B.老前辈心无旁鹜地为科学事业奉献一生,他埋头苦干的精神让我们自惭形秽huì)。
C.读书可取其摘要,但仅限于价值不高之书,否则书经提炼如水经蒸liú),味同嚼腊
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了。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的交际用语常有敬辞与谦辞之分,比如“惠顾”“垂问”“见教”是敬辞,“舍弟”“愚见”“拙作”是谦辞。
B.“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都是对中国戏曲现象生动的描述,这种描述反映出中国戏曲场景虚拟化的主要特点。
C.梅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凌霜自行,不趋炎势”、“筛风弄月,潇洒一生”、“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分别表现的是菊、竹、梅的风骨。
D.成语“温故知新”“一鼓作气”“熟能生巧”分别出自《论语》、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欧阳修的《卖油翁》。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
__________,白露未晞。
__________济南事业编考试信息网,愁云惨淡万里凝。
④古代诗文中有不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比如杜甫的“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和曹操《龟虽寿》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
__________”与“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6.《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也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一些教育思想和理念,请从下面文章中任选一篇,结合相关的文章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谈谈你的理解。
A.《五猖会》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阅读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任末好学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灌木名。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喜欢。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笈从师(_______)    (2)常以净衣(_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两处)。
 观 书 有 会 意 处 题 其 衣 裳 以 记 其 事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人若不学,则何以成。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4.读了本文,你从任末身上学到了什么?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
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注:年华)与时驰,意(注:意志)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子                相:相信,信任
B.德行宽裕                宽裕:宽大,宽容
C.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D.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2.下列句子断句有误的是(    )
A.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B.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C.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D.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对两篇短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
B.《诫子书》用语精炼,短短86字即把修身养性和治学为人之道讲的清清楚楚,可谓言简意赅、字字千金,充分体现了诸葛亮深厚的文学修养,也彰示了他处世的保守谨慎。
C.从《周公诫子》可以做一个引申的理解,就是当你身居高位的时候,一定要亲贤远佞,知人用人,善于吸纳、提拔人才,不能自高自大而轻视别人。
D.从《诫子书》中,我们领悟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真谛,体会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命哲思,所有这些,对我们现在来说仍大有裨益,富有启迪。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节选自《说苑》)
(注释)①舍人:门客,这里指吴王的侍从官员。②少孺子:年轻人。③三旦:许多天。④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之妻(________)
(2)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________)
(3)期年之后(________)
(4)敢有(________)
(5)如者三旦(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3.请从两篇短文中各出或归纳出一个成语。
甲文:________    乙文:________
4.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
(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________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烟杆
郑能新
①父亲拥有一杆如尺的旱烟杆,铜头子,玉石嘴。烟杆子是指头粗细的水竹子做成的,圆溜溜的,泛着紫红紫红的泽,光可鉴人。
②这烟杆传到父亲手上已是第三代了。父亲视它如同家珍。每每悠悠然抽罢了一杆,就用一块柔软而有些油腻的布儿轻轻擦拭一番。父亲处理烟灰也不像别人那样,对准硬物蛮磕,而是掏出随身携带的挖勺,慢条斯理地掏。那样子,就像一个艺术家在料理一件艺术品哩!
③父亲吸烟的姿势很优雅,左脚跷起压住右脚,左手曲起托着烟杆,左拐子支在跷起的腿上,目光慈祥地注视着远方,轻轻吸入一口,经肚内循环然后从鼻孔喷出,不紧不慢。犹如行云流水……
④在村子里,羡慕父亲烟杆的人,比羡慕他儿子的人还要多。吸过父亲那烟杆的人都说,不管烟叶质量如何,只要从那烟杆里过过身,味道就大不一样哩!
⑤于是,父亲握着那根烟杆就像是握着一轮太阳。
⑥父亲晚年得子。五十岁才结了我这个“秋葫芦”。父亲前半辈子在金戈铁马中闯荡,九死一生后才幡然猛醒地跑回家里草草成了个家哩。
⑦村里的人羡慕得要死,说父亲一人两件宝。父亲也说:“祖传的烟杆晚到的崽,给个金伢子也不卖。”
⑧“卖了吧,能填半个月的肚子哩。”母亲说。
⑨父亲好久没有出声。临末了,狠狠地抽了一口,“噗”地喷将出来。烟窝子也不再掏了,拿到门坎上“咚咚”地磕,倒出一窝子烟灰,然后把烟杆往背后一插,扛着锄头上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