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生物试题剖析】2021湖南新高考生物试卷的分析和思考
高考生物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应用,有利于高校对新生的选拔,有利于培养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考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考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生物学试题(后面简称“湖南新高考生物卷”)着力体现学科特,聚焦科学实验探究;注重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引导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稳中有进,倡导学以致用。下面是本人对“湖南新高考生物卷”试题的分析与思考。
01
试 卷 变 化 与 分 析
(1)直观变化
湖南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生物学试题,最直观的变化是考试方式、考试时量和试卷的题量。生物学考试不再是理科综合的一部分,而是单独进行一场考试;考试用时也
有所延长,为75分钟,这就导致试卷题量的增加。
(2)试卷结构及分值的变化
新高考模式下,生物学单科满分为100分,不再是原来的90分。试卷结构模式虽然依然由“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两者分值在单科卷面总分值的占比上依然是0.4+0.6,非选择题部分题量与分值变化不大,仍然为4+2(其中“2”为选修与选修中任选一题)模式。但是在选择题题型中多了“不定项选择题”题型,且分值改变较大。在理科综合卷中,生物选择题为每题6分,6道题,共36分;新高考模式下单项选择题为每题2分,12道题,共24分,不定项选择题为每题4分,4道题,每小题有1个或多个选项,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共16分,选择题共40分,这样设置更能拉开学生之间的差距,更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试题分布:
必修有第1、2、3、7、12共5道(共10分)单项选择题+18题(12分)1道非选择题,共22分;
必修有8、9、10共3道(共6分)单项选择题+13题(4分)1道不定项选择题+17题(12分)1道非选择题,共22分;
必修有4、6、11共3道(共6分)单项选择题+14、16共2道(共8分)不定项选择题+19题(12分)、20题(9分)共2道(共21分)非选择题,共35分。
单选题第5题涉及到必修和必修,不定项选择题第15题涉及到必修
2018年全国卷中,必修共22分,必修共23分,必修共30分;
2019年全国卷中,必修共24分,必修共23分,必修共28分;
2020年全国卷中,必修共22分,必修共15分,必修湖南高考成绩查询2021共36分。
由此可见,20-21年中,必修的考查比重在增大,必修的考查比重略有减小,必修变化不大。这可能与必修涉及到更多的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有关。
(3)考查要求与命题方式的变化
以前的高考是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单纯要求“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主要进行基于“考察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而新高考模式则不同,要求其在教育功能上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
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在评价理论上要实现“价值引领、素质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目标;在评价模式上要实现“考查要求、考查内容、考载体”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模式,最终实现选择和培养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人才,因此在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
02
从新高考命题的“一核四层四翼”理念角度来分析本次命题
“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湖南新高考生物卷”的试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着重发挥高考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的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必备知识,引领 “中学教学”,突出考查学生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体现生物学科特
生物学科的必备知识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发展学科能力的基础。考查必备知识是高考生物的目标之一,也是引导中学生物学教学重视基础的有效方式。本次试题充分实现了对必备知识的考查,基础性方面的试题主要体现在选择题和选做题的命制上。这些题目的题干大部分比较简单,直接简要介绍需要考查的对象,没有设置情境或设置简单的情境,提问方式为“下列叙述错误(或正确)的是”或“方法是”。选择题通过四个选项将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分项呈现,在整个题目中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但是每一个选项里呈现的内容均为该考查对象的基础知识点,如第1、2、3、7、8、12题。如第1题对微生物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能记住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无叶绿体;酵母菌属于有细胞壁和核糖体的单细胞真核生物;支原体为原核生物,无染质;破伤风杆菌属于无线粒体的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的原核生物。也有些题干稍微复杂些,甚至可能还有图、曲线等,但选项相对比较简单,如第4、9、11、13题。如第9题根据肿瘤死亡率累积风险与年龄的曲线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项实际上考查的是原癌基因的作用,属于识记的基础性知识。而非选择题如第20题第(1)问调查植物种密度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第21题的第(1)问的三个空,第22题的第(1)、(2)、(3)问,这些空的问题简单,没有设置特别的情境,很直接,就是课本中要求记忆的基础知识。其它非选择题的每一道都涉及到一些基础知识的填空。
(2)重视“关键能力”,助力人才培养,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在本次试卷中,第5、6、8、12、15、16、17、18、19、20题等题在题干中呈现比较多的情境,需要学生分析题干图文信息获取信息,然后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而且这些试题均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考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比如第12题题干为有关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四个选项都要求学生利用相关的知识,解决生产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既考查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落实了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第16题,通过在题干中提供森林脊椎动物种数量的减少,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等相关的情境与信息,理解落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可以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从而使动物的数量也增加,以及理解农业和城镇化建设需要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第17题,有关两大定律必备知识的考查,难度不是很大,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研究过程、本质、本质的验证及相关比例的变式,基础扎实,能力强的同学应该是可以回答好的。第19题的必备知识是需要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以
及激素作用的特点之一: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以及实验设置的基本原则等,是我们学习中重点要求掌握的知识。而该题体现出的关键能力就是考查学生对体液调节、内环境稳态和实验探究等的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围绕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考查学生的应用性和创新性能力
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思维”的定义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定义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还要求考生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在本次“湖南新高考生物卷”考试中,如选择题第13、14题,非选择题第17、18、19题等在这个方面表现的特别突出。这三个试题的题干均以图表或图的形式给出了新的信息,要求考生在阅读题文和题图信息的基础上获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概括、演绎和推理,最
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从表面来看,这三个题目让学生感觉到很新颖,甚至不知道题目说得是什么?问得是什么?但是,深入提取信息之后就发现,如17题考查的是自由组合定律9:3:3:1的变式,①②两个实验图中的F2的表现型比例都可转变为15:1,从而可以得出该性状是由2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而第(2)问中的株系比例的计算,只要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研究过程非常熟练,是可以很好计算出来的。因为不是直接的15:1,这样给学生的信息获取和知识迁移造成了较大的障碍,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学生在应用性和创新性方面存在的欠缺。结合以上分析,要求考生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在全面掌握生物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基础上,还要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更要具有准确提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