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人文湾区”
的交往情况,反映在彼此唱和的诗歌里,对认识和研究与陈允衡交往的人士和明末清初的遗民体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其中,一些人士如万斯年①、王舟瑶②、徐缄③、熊芋僧④,或为遗民,或布衣终身,其生平事迹在古籍文献中鲜有记载,读者可以在《湖隐集》里寻得一些线索。
4.3文学价值
江西论坛
陈允衡是诗人、文学家,以诗歌表达自己对历史、社会以及文学创作的思想和看法,具有自我独行的诗风和诗学观。《湖隐集》为认识和研究陈允衡的文学创作及思想,提供了内容和细节。陈允衡以诗歌表达其遗民意识,如“风雨桐江上,凭虚问客星。䑓荒来宿鸟,水暗见流萤。濑属严家有,山乃汉代青。后人半充隐,长愧此渔汀。”[6]以“山乃汉代青”隐晦地传达对明朝的眷恋。“钟山有真隐,曾见盛明时。胜事不堪忆,孤怀何所之。著书穿木榻,种菊爱东篱。皓首于奇字,蝇头尚可为。”[6]历史往事,不堪追忆,面对已无力挽回的形势,作者归隐著述,这也是众多遗民的选择。陈诗借物抒怀,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浪急连山响,风高带月寒。孤舟遥客梦,别馆正歌残。酒向深村问,花随野岸看。微茫彭泽影,篱落可能安。”[6]全诗以物载情,赋予“浪”“风”孤独、忧愁的情感,“孤舟”承载着诗人为避乱而漂泊无定的沧桑,透露着浓郁的悲伤与无奈。又如,“夕阳何黯黯,秋水正茫茫。哀柳愁难折,悲歌断复□。”[6]作者对友人的思
念之情,跃然纸上。
5结语
在明清易代背景下,诗作是考察遗民诗人经历、创作、心境的重要材料。陈允衡作为明末清初遗民诗人体的一员,自身具有矛盾性。一方面,政治追求与现实相悖,个人抱负不能实现,对现实生活产生不满。另一方面,生活、交往的需求又让其不得不对现实作妥协、回避。这种矛盾性体现在诗歌创作中,使作品更有层次感和时代感。陈允衡诗作也得到较高的评价,王士禛在《怀陈伯玑》中把陈允衡比作“当代陈无己”。施闰章认为:“其音清深冲淡,古体似陶韦储孟,
近体则轨于杜陵,秀而不纎,肆而不莽。”[3]1如此评价或有溢美之嫌,但也说明陈允衡的诗歌造诣很高。遗民诗人著作往往流传不多,部分甚至被禁毁,因此对它们的发现与研究极富价值。《湖隐集》在陈允衡后人的整理保存下留传至今,实为不易。
注释
①万斯年(生卒年不详),万时华之侄。万时华,字茂
先,江西南昌人。他在文坛上享有盛誉,为豫章社首领。其居名“溉园”,到其侄万斯年时园已荒废。
②王舟瑶(生卒年不详),字白虹,浙江余杭人。举人,
官广信兴安知县。
③徐缄(?-1670),字伯调,浙江山阴人。祁彪佳爱其
才,延之课子。著有《岁星堂集》。
④熊芋僧,为熊文举长子。熊文举(1599-1669),字公
远,号雪堂,江西新建人。
参考文献
[1]钱谦益.钱序[M]//陈允衡.诗慰.刻本.1880(清光绪
六年).
[2]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
社,1989:87-88.
[3]诗序[M]//陈允衡.爱琴馆集.赵熟典刻本.1736-
1795(清乾隆间).
[4]邓之诚.邓之诚文史札记:上册[M].南京:凤凰出版
社,2012:415.
[5]崔建英.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中文古籍收藏[C]//崔建
英版本目录学文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359. [6]陈允衡.湖隐集[M].抄本.李景禛,1736-1795(清乾
隆间).
[7]佚名.李氏各世传[M].抄本.
[8]施闰章.施愚山集:第3册[M].合肥:黄山书社,
2014:75.
[9]陈绍芳.饥驱集[M].抄本.李景禛,1736-1795(清乾
隆间).
[10]李作贤.先考镜波府君行述[M].抄本.
[11]郑振铎.西谛书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2005:475.
[12]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上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2016:225.
作者简介陈静敏,硕士,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员,****************。
收稿日期2022-04-13
(责任编辑:何燕)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