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幼儿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方式是(    )
A.听老师讲课
B.阅读图书
C.实际操作
D.看他人如何做
1.【答案】C
【解析】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
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高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实际操作就是获得直接经验的方式之一。
2.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满足(    )
A.家长的教育要求
B.上级领导的要求
C.小学的教育要求
D.幼儿发展的需求
2.【答案】D
【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
3.建立良好幼师关系的前提是(    )
A.传授丰富的知识
B.尊重理解幼儿
C.不批评幼儿
D.满足幼儿的一切需求
3.【答案】B
【解析】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基础,有利于儿童在幼儿园中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有利于儿童社会交往的发展。幼儿园应当营造尊重、接纳和关爱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同伴和师生关系。因此,建立良好幼师关系的前提是尊重理解幼儿。
4.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是让他们(    )
A.多交流多表达
B.多模仿别人说话
C.多认字多写字
D.多背诵经典
4.【答案】A
【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语言领域的指导要点有这样的表述: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是让他们多交流多表达。
5.制定一日活动计划主要是依据(    )
A社会发展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B当地文化特点和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状况
C.本周计划和本班幼儿兴趣与需要
D.幼儿园和班级的学期计划
5.【答案】A
【解析】托幼机构应根据各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季节变化和本托幼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6.通过分析幼儿手工成果来了解其心理的方法是(    )
A.调查法
B.自然观察法
C.实验法
D.作品分析法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幼儿发展评价的方法。作品分析法:是教师和幼儿合作收集学年中不同时期
具有代表性的阅读、描述、数学、美工和音乐作品等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方法。题干中分析幼儿手工成果来了解其心理是属于作品分析法。
7.在幼儿记忆活动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有意记忆
B.语调记忆
C.形象记忆
D.意义记忆
7.【答案】C
【解析】: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第一,以无意记忆为主导,有意记忆逐渐发展。第二,以机械记忆为主导,意义记忆逐渐发展。第三,以形象记忆为主导,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8.某一时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的发展最为迅速,儿童心理发展的这个时期被称为(    )
A.反抗期
B.敏感期
C.转折期
D.危机期
8.【答案】B
【解析】敏感期是指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从而使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的发展迅速。
9.有些幼儿经常看电视上的暴力镜头,其攻击行为会明显增加,这是因为电视的暴力内容对幼儿攻击行为的习惯起到(    )
A.定势作用
B.惩罚作用
C.依赖作用
D.榜样作用
9.【答案】D
【解析】电视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幼儿以后的攻击性行为。过多的电视暴力还能影响幼儿的态度,使他们将暴力看作一种解决人际冲突的可以接受的和有效的途径。近年来的现场实验研究也表明,观看暴力电视节目的幼儿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
10.与婴儿最初的情绪反应相关联的是(    )
A.生理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0.【答案】A
【解析】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反应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以后,情绪逐渐分化和发展,与脑的成熟和肌肉运动的分化有密切关系。同时,与社会性需要和社会性适应有关系。
二、简答题(共2道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简述幼儿无意想象的主要表现
11.【参考答案】
(1)儿童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主题不稳定。
(2)想象的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
(3)想象活动只需过程,不在意结果。
(4)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12.简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12.【参考答案】
第一,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
第二,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第三,游戏能够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第四,游戏能够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第五,游戏能够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三、论述题(共1道题,20分)
13.陈鹤琴说过什么幼儿发展具有整体性,虽然他把幼儿发展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艺术,文学等5类,但是他们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结的。结合陈鹤琴的观点,分析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13.【参考答案】
①教育目标要注重整体性。从教育目标来看,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对幼儿实施体、智
、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
②教育内容要注重整体性。《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对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末期,应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各领域教学不是孤立的,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注重各领域目标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因特别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原则。
③教育实施要注重整体性。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把幼儿园课程划分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等五个领域,并将它们比喻为“五指活动”,即“这五指活动是一个整体,如人的手指与手掌,手指只是手掌的一部分,其骨肉相连,血脉相通”。这生动地说明了各领域是不可分割的。同理,幼儿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也是不能彼此分裂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4.材料:
三岁半的蒙蒙,很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可是奶奶却说你还小,出去玩会被别的孩子欺负的,就在家玩多好,有时邻居家的小朋友想到家里来蒙蒙玩,大人常嫌添乱,而替蒙蒙婉言谢绝,于是蒙蒙就只能在家独自玩要……
问题:试运用同伴对幼儿发展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对蒙蒙家长的做法进行评析
14.【参考答案】
奶奶的法是错误的。
1.同伴关系给予安全感和归属感。良好同伴关系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护盾;经常口小朋友们一起玩,得到同伴的接受,也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奶奶不让蒙蒙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阻碍了蒙蒙和同伴建立情感联系,不利于蒙蒙今后与同伴的情感联系,久而久之,同伴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会让蒙蒙在班级里逐渐感到孤独,不利于蒙蒙的社会性发展。
如何考教师资格证
2.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功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性行为向积极、友好的方向发展。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掌握、巩固较为适宜的交往方式。奶奶阻碍蒙蒙和其他幼儿游戏的同时也阻碍了蒙蒙对社交技能的学习,无法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在将来与他人的相处也会变得困难,无法较好地适应社会。
3.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儿童的知识不仅来自于教师的教育和书本知识,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也会学习到大量的知识,幼儿之间会分享经验,互相讨论、协商,从而通过同伴的影响得到更多的认识,发展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奶奶一直不让蒙蒙和其他伙伴接触,蒙蒙接受到的教育是有限的,他无法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拓展自己的经验,遇到困难时也没决问题的能力。
4.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自我意识和人格的发展。自我认知是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比较而来的,良好的同伴交往关系可以促使幼儿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更好地认识自己;也可以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蒙蒙不与同伴接触,就无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判断,无法更好地自我认识;同时,长期一个人容易形成孤僻、退缩、冷漠等的心理障碍,这对其今后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5.同伴交往有助于去自我中心化。儿童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会认识到别人的想法和立场,才会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改变自己不合理的想法,学会与人相处。蒙蒙不与外界接触,会导致其一直以自我为中心,无法意识到他人的观点、情感等。
15.材料:
春天来了,幼儿园组织画春天的墙板活动。张老师设计了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图1),李老师只在墙上画了株大树的树干(图2),她希望幼儿能随时将看到的信息用剪纸、绘画等方式反映到墙面上。
问题:请评价两位教师的做法
 
15.【参考答案】
张老师的做法是有待加强的,李老师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具体原因如下:
(1)张老师违背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参与性原则。李老师的做法保证了幼儿的参与性。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材料中张老师直接自己进行了环境创设,并没有让孩子参与到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参与性原则。李老师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只画了树干并希望幼儿可以将自己看到的景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共同创作,使幼儿融入环境创设中,体现了环境创设的参与性原则。
(2)张老师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没有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李老师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儿童积极参与、主动建构,课程才能内化为他们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发展。材料中张老师没有跟幼儿进行任何互动就直接进行了环境创设,没有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李老师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给孩子创设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可以自由创作,把孩子看作活动的主人,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