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的综合性较强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高考中属于必考题也是考生常失分的题型。
考点突破一 翻译从3处着手明确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或考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式。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所翻译句子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下面就从三个方面并联系教材相关内容寻求文言文翻译的解题突破
1关键实词
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例如:(1)所以遣将守关者他盗之出入非常也。(《鸿门宴》)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不能刑人如恐不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翻译这两句时必须注意句中的关键实词:(1)“备”(防备)、“出入”(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等词;(2)“如”(唯恐)、“举”、“胜”(完、尽)等词。
2关键虚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1)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可以进行互换的”“”“”“等。(2)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关键虚词的翻译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例如:(1)武帝嘉其义遣武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
(2)张胜闻恐前语发状语武。(《苏武传》)
(3)师道不复可知(《师说》)
翻译这三句时必须注意句中的关键虚词:(1)“乃”(于是)、“以”(凭)等虚词;(2)“之”(这件事)
、“以”(把)等虚词;(3)“之”(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矣”(语气助词可译为“了”)等虚词。
3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考生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考生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杨廷麟字伯祥清江人。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勤学嗜古有声馆阁间与黄道周善。十年冬皇太子将出阁充讲官兼直经筵。廷麟具疏让道,不许。明年二月,帝御经筵,问保举考选何者为得人。
廷麟言:保举当严举主,如唐世济、王维章乃温体仁、王应熊所荐。今二臣皆败,而举主不问。是连坐之法先不行于大臣欲收保举效得乎?帝为动。
其冬京师戒严。时兵部尚书杨嗣昌意主和议冀纾外患而廷麟痛诋之。嗣昌大恚诡荐廷麟知兵。帝改廷麟兵部职方主事赞画象升军。象升喜即令廷麟往真定转饷济师。无何象升战死贾庄。
十月四日,大兵登城。廷麟督战,久之,力不支,走西城,投水死。
(《明史·杨廷麟传》)
1.是连坐之法先不行于大臣欲收保举效得乎?
解析:“是”这;“得乎”怎么做得到呢?“不行于大臣”介词结构后置句。
答案: 这样的连坐法不先在大臣中实行想收到保举的效果怎么做得到呢?
2.嗣昌大恚,诡荐廷麟知兵。
解析:“恚”愤怒;“诡”假装;“知兵”懂得军事。
答案:嗣昌大为恼火就假惺惺地推荐说廷麟懂得军事。
3.及闻其奉使在外则为不怿者久之。
解析:“则”表顺承;“怿”高兴。
一般高考成绩保留几年答案:后来听说他当时出使在外地没死因此心里很多天都不痛快。
4.乃偕巡抚李永茂集绅士于明伦堂劝输兵饷。
解析:“偕”偕同;“于”在;“劝”劝说。注意补出省略成分。
答案:于是(杨廷麟)又和巡抚李永茂一起把当地绅士召集到明伦堂里劝他们出钱粮充作兵饷。
5.招峒蛮张安等四营降之号龙武新军。
解析:“降”使动用法;“之”指代“峒蛮张安”和他的四营兵。
答案:(杨廷麟)把峒族人张安等四营兵招降改称龙武新军。
【参考译文】
杨廷麟字伯祥是清江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改选庶吉士授职编修他勤于学习酷爱古典在翰林院中很有名望跟黄道周友好。十年冬天皇太子即将外就藩封朝廷拟让廷麟充任讲官兼经筵直讲。廷麟撰写了一篇奏疏推让道周崇祯皇帝不允许。
第二年二月崇祯皇帝在经筵上问保举跟考选哪一样更能取得理想的人才。廷麟说:保举应对保举者严格要求像唐世济、王维章是由温体仁、王应熊推荐的。现在他们俩都倒台了可是对保举他们的人却不加追究。这样的连坐法不先在大臣中实行想收到保举的效果么做得到呢?崇祯皇帝听了这话脸都变了。
这年冬天,京师戒严。当时兵部尚书杨嗣昌的意见主张议和,希望能借机消除外患,可是廷麟狠狠地攻击了他。嗣昌大为恼火,就假惺惺地推荐说廷麟懂得军事。崇祯皇帝改用廷麟为兵部职方主事,让他去象升的部队里当参谋。象升很高兴,就让廷麟到真定去转运粮饷增发兵力。不久,象升在贾庄战死。
嗣昌料定廷麟也死掉了,后来听说他当时出使在外地没死,因此心里很多天都不痛快。
顺治二年(1645)南京失守江西各郡只有赣州保全下来。唐王亲撰命令加廷麟为吏部右侍
刘同升为国子祭酒。同升从雩都来到赣州,与廷麟商议大举起兵。于是(杨廷麟)又和巡抚李永茂一起,
把当地绅士召集到明伦堂里,劝他们出钱粮充作兵饷。九月,大清兵驻扎在泰和,副将徐必达战败后,廷麟、同升乘机收复了吉安、临江。唐王于是提升他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赐给他尚方宝剑,给他见机行事的权力。十月,大清兵攻打吉安,必达战败之后投河自杀。正好广东的援兵到来,大清兵于是撤退到峡江。
后来万元吉来到赣州。十二月,同升死了。
三年正月廷麟亲赴赣州把峒族人张安等四营兵招降改称龙武新军。廷麟得知唐王将从汀州来赣州打算前往迎接元吉代守吉安。不久,吉安又失陷了。元吉退保赣州。八月,官兵的水军战败,援兵全部溃退了。到汀州发生兵变时,赣州之围已经有半年了,在城墙上防守的士兵都懈了气。十月四日,大清部队强力登城。廷麟指挥部队作战,时间长了,招架不住,败退回城西,跳河自杀了。
考点突破二 文言文翻译6字诀
通过“从3处着眼”到了命题点后接下来就是动手翻译的过程:先直译确保字字落实;直译不畅再意译。翻译时注意6我们将其总结为“运用6字诀防范6失误”。运用6字诀翻译语句并非单纯考虑某种方法和技巧而应是两种甚至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6字诀我们特地把6字诀分开来详细讲解。
6字诀之(一) 留
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满分示例
(2016·全国卷Ⅱ)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
答案: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
文中的“副使”是官职名,“崔应麟”“登云”是人名,“雁”是物名,翻译时应该保留,不能强行翻译
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运用保留法)
荀伯玉弄璋,广陵人也。祖永,南谯太守。父阐之,给事中。伯玉仕宋为晋安王子勋镇军行参军。齐高帝镇淮阴,伯玉为高帝冠军刑狱参军。高帝为宋明帝所疑被征为黄门郎深怀忧虑伯玉劝高帝遣数十骑入魏界
安置标榜。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高帝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占。伯玉言不成行而帝卒复本任由是见亲待。后随高帝还都除奉朝请。高帝使主家事。武帝罢广兴立别宅遣人于大宅掘树数株伯玉不与驰以闻高帝善之。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 广兴:地名。
高帝为宋明帝所疑为黄门郎深怀忧虑伯玉劝高帝遣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榜。
“为宋明帝所疑”(“为……所……”式被动句),“被征为黄门郎”(“被”表被动的被动句)
保留词语: 高帝、宋明帝、黄门郎、伯玉、魏界
译文: 高帝被宋明帝怀疑,被征召做黄门郎,高帝深感忧虑。伯玉劝高帝派遣数十骑兵进入魏界,设置界标表示占据该地。
②魏果遣游骑数行界上,高帝以,犹惧不得留,令伯玉
“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帝以()闻,()犹惧不得留”(省略句)
保留词语: 魏、高帝、伯玉
译文: 魏国果然派遣数百骑兵在魏齐边界游荡,太祖(高帝)把这种情状上报,但还是害怕不能留驻淮阴,让荀伯玉占卜。
③武帝广兴还立别宅遣人于大宅掘树数株伯玉不以闻高帝之。
“伯玉不与()(省略句),“驰以()闻”(省略句)
保留词语: 武帝、广兴、伯玉、高帝
译文: 武帝离开广兴返回京城,大肆修建别苑,派人在伯玉宅子里挖掘几株树,伯玉不给,武帝迅速把这件事上报高帝,高帝认为伯玉做得很好。
【参考译文】
荀伯玉字弄璋是广陵人。祖父荀永是南谯太守。父亲荀阐之官任给事中。荀伯玉在宋朝做官担任晋安王刘子勋镇军行参军。齐高帝镇守淮阴伯玉担任冠军刑狱参军。高帝被宋明帝怀疑被征召做黄门郎高帝深感忧虑伯玉劝高帝派遣数十骑兵进入魏界设置界标表示占据该地。魏国果然派遣数百骑兵在魏齐边界游荡太祖(高帝)把这种情状上报
但还是害怕不能留驻淮阴让荀伯玉占卜。荀伯玉断卦说不要动身前去,而明帝果然有诏恢复太祖本任官职,荀伯玉由此更被太祖当作亲信看待。后来伯玉跟随高帝回到京都,被授官奉朝请(朝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厚待遇)。
高帝让他主管家里的事情。武帝离开广兴返回京城,大肆修建别苑,派人在伯玉宅子里挖掘几株树,伯玉不给,武帝迅速把这件事上报高帝,高帝认为伯玉做得很好。
6字诀之(二) 换
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将古今异义词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将活用的词换成活用后的词等。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