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和谐国税环境 服务工业强市战略
市国税局      严君安
 
工业化是建设美好新宜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市委、市政府结合宜宾实际,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大决策,这必将有力地促进宜宾经济快速发展、跨越发展。如何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是国税部门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宜宾市国税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国税工作全局,紧紧围绕我市创新工作年的基本要求,以思想大解放和观念大更新为首要前提,以大力发展经济税源为第一要务,切实把心思用在思发展、想发展、谋发展上,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大力构建政策、服务、法治三大和谐环境,服务我市工业强市战略,全面促进宜宾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十五三江人才网宜宾以来宜宾国税与工业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
截止2007年,全市工业化水平已达到46.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9%20012007
年,全市工业国税收入已占国税总收入的67.21%,工业经济不但是宜宾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是宜宾国税收入的重要来源。
(一)十五以来宜宾工业经济税源特点分析
1、工业经济与国税收入增长关系密切,工业税收占绝对比重
从上表可见,十五以来宜宾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并且工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宜宾GDP2001200.6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29.0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由200173.29 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45.73亿元,平均增长率20.81%,工业增加值占GDP的平均比重为42.15%。同样,宜宾国税收入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下逐年增长,并且工业国税收入占绝对比重。宜宾国税收入从200113.1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8.73亿元,其中工业国税收入从20018.7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0.61亿元,平均增长率23.14%2007年工业国税收入占国税收入的比重达79%。可见,无论从比重还是增速上讲,工业经济的发展与国税收入关系密切,呈正相关关系,工业经济发展对国税收入产生决定性影响。
2、工业行业税源结构稳定但单一,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十五以来我市工业税源以食品饮料(酒)、电力、化工、煤炭、纺织品等行业为主,结构相对稳定但比较单一,其两税贡献总额为88.54亿元,占全市两税总额的58.80%,居主导地位。相比而言,其他行业尤其是高新技术等新兴行业发展比较缓慢,税收贡献相对较少。这也暴露出我市工业税源行业结构的不合理,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风险,需加快高新技术等行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3、主导行业的税源集中于重点企业,但企业数量偏少
 十五以来五粮液、天原、丝丽雅等重点税源企业发展迅猛,国税收入也随之增长迅速,其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仅表内统计的5户重点企业国税收入就占全市的60%左右,其中,五粮液集团所属企业国税收入已占全市的五成以上。由此可见,全市重点税源企业相对较少,产业规模集尚不成熟,在这种企业规模结构状况下,无论是经济拉动税收增长,还是税收抗风险能力都显得比较薄弱。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明显滞后
十五以来,宜宾市县域税收质量型增长与粗放型增长倒挂问题突出,县域税收主要来源于
粗放型经济增长,特别是资源性税收增长,如高县、筠连、珙县、兴文等县的煤炭税收成为拉动当地税收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规模型、质量型支柱企业发展较少,与城市税收增长点相比,县域税收增长乏力。由下表可以看出,宜宾城乡差距较大,县域工业经济税源较为薄弱,十五以来的大部分年度县域税收增幅都落后于城市税收增幅。为此,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中,务必抓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十五以来宜宾国税全力服务工业经济发展
2001年以来,宜宾市国税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工业的总体指导思想,坚持严字当头带好队,法治为民收好税,公平公正执好法,优质高效服好务的基本工作思路,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不断促进宜宾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实现了工业经济与税收收入的良性循环。
1、组织收入,提供财力。十五以来,宜宾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经济基本完成了量的积累,国税收入规模跃上了新台阶。2001年至2007年,全市国税系统累计组织税收收入159.94亿元,比九五时期42.47亿元翻了近两番。国税收入由九五2000年的11.49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8.73亿元,增长2.37倍,年税收总量净增27.24亿元,年均增长1
9.17%,为地方实际贡献财力  58.74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53.95%。据测算,百元国税收入地方综合实得财力为40.65元,这为宜宾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可用财力。
2、落实优惠,政策支持。宜宾市国税局充分发挥税收调控职能,用好用足用活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挖掘政策含金量,为五粮液、天原、丝丽雅等骨干企业和一大批中小企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税收支持。经统计,十五期间全市国税系统按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1.31亿元,依法审批各类税前扣除金额2.58亿元,累计办理出口退()7.76亿元,依法免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增值税1.52亿元,民政福利企业增值税 1.25 亿元,并按规定对企业实现的免税销售额47.82亿元免征增值税。2003年以来,认真落实新的增值税起征点政策,关注民生,支持民富,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惠及金额近2300万元,惠及人数达11万多人,帮助政府缓解了经济发展中的就业矛盾。
3、优化服务,规范执法。十五以来,宜宾国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实行阳光办税,把开通12366纳税和日常的税法宣传相结合,不断完善多元化申报和纳税信誉等级制,从机制、制度、组织、人员等方面保证税收职能的充分发挥,为宜宾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税收保障。以五粮液集团为例,宜宾国税专门派驻了驻厂组,
并将税务内网光纤直接迁入,为企业提供申报、抵扣、票证管理的一条龙服务,实现零距离接触,有效地降低了企业办税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企业发展。同时,十五期间,宜宾国税以全面贯彻执行新《税收征管法》和《行政许可法》为契机,规范机构设置,优化业务流程,深入推行依法行政、依法治税,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为宜宾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
二、国税部门在推动工业强市战略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工业强市战略,实现工业强市战略目标,国税部门在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更感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是一个造福宜宾人民,促进宜宾经济快速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通过认真分析我市工业经济税源现状,立足于国税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在推动工业强市战略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一)新一轮税制改革临近
切实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到税收工作中去,新一轮税制改革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两税合并、增值税转型、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一系列税收政策即将陆
续出台,而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也正是我市急需加强的领域,所以税制改革的机遇有利于我市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步伐。
(二)西部大开发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间,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将会更快、力度将会更大、领域将会更宽,交通、能源、通信等工业发展的硬环境将得到更大改善。同时,国家将加大对西部优势特产业的扶持力度,工业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进一步向西部倾斜,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三)区域合作密切与产业梯度转移
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势头强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正在构建,这将有利于宜宾优势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有利于吸引投资和产业集聚,为我市建设重大工业项目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制造业加快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东部发达地区受劳动力成本、资源、能源等约束,一些产业向内地转移的趋势明显加快,抓住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历史机遇,受益者就是我们。
(四)重大项目的逐步推进
宜宾已被列为四川省重点规划建设的沿江经济带、三江流域水电能源基地和装备制造集中地,这为宜宾加快工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特别是五粮液、天原、丝丽雅等企业,向家坝水电站、福溪电厂、筠连煤电综合开发,以及宜水、宜泸、宜乐高速公路、峨宜铁路、宜宾港等对宜宾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重点建设项目,均被列入省上十一五期间加快推进的重点投资目录,为宜宾工业大发展、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