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面试真题:2019年1月28日国考外交部面试题
目及解析(上午场)
2019年1月28日外交部面试题(上午场)
1.一位哲人曾说:与其花很多时间去凿很多口浅井,不如专注凿一口深井。的确,凿深井方能得到泉水,实干才能成就事业,请发表一篇演讲,谈谈你的看法。
2.对于网络上泛娱乐化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3.你是欧洲某国的大使馆人员,有一天领导让你和另外一个同事去A国出差,同事跟你说B国是A国邻国,距离不远,我们可以在出差过程中去B国游玩,领导不会发现,你怎么看?你会怎么和同事说?(追问:最终你还是和同事在出差过程中去了B国游玩,回来后被领导发现,领导批评你,你怎么说?)
1.一位哲人曾说:与其花很多时间去凿很多口浅井,不如专注凿一口深井。的确,凿深井方能得到泉水,实干才能成就事业,请发表一篇演讲,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一】
各位考官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专注实干,方能成就事业”。
题目中这位哲人所言其实是想通过凿井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专注实干,集中精力,深耕细作,才能收获泉水,有所成就。儿时求学时,父母时常教导我们读书学习要一心一意,切勿三心二意,才能获得好成绩。事实证明,凡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基本都是专注力较强的。长大后,听到看到很多有所成就之人的奋斗之路,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商界大佬,还是知识渊博的学界泰斗,专注实干可谓是必备素质。
今天想给各位考官分享的这位名人,是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的南仁东老先生。在其因病过世后,南老的一位学生曾经说:“南老师这20多年几乎没干别的,就专注在FAST工程这一件事情上。从1993年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倡议的提出,到2016年9月,FAST项目的完工,历经20多年,作为项目的总工程师,南仁东先生在“天眼”这口井上不断挖掘,始终如一。从FAST的选址到项目的通过再到FAST项目建造过程中各项技术的研发和突破,都亲自参与解决。20多年,南仁东先生从壮年到暮年,“天眼”从一个概念到最终的实现。这个过程中,有些技术研发可能需要成百上千次的实验,经受不断的失败和考验,但南老从不放弃,专注与此,求真务实,最终成功完成“天眼”的建造。用其执着的一生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获得国家和人民的认可。南老先生的这种专注的工作精神、务实的工作态度其实就是哲人所言的凿井之理,值得我们每一位年轻
2019国考成绩
人学习。未来我们每一位年轻人都应培养自己对事业对工作的专注力和实干精神,无论在哪一个岗位履行什么样的职责,都要记住凿井的道理,不负青春、不负年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演讲完毕,谢谢!
【参考解析二】
罗曼•罗兰的这句哲言告诉我们,遍地开花的浅井,最终可能一无所获,因为甘泉总是在最深的地方,虽然凿深井的过程可能艰辛,困难重重,但得到甘泉的结果却令人兴奋。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不凿深井,无以得甘泉”。
记得高中时,《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大火,一句“不抛弃、不放弃”几乎成为了课业繁重之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那一份执着让人心疼、令人敬仰,平平无奇的许三多成长为“兵王”,靠的是一种坚韧的、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种精神一定支撑不少人成功考入高校、走向社会,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并为之不断努力奋斗。小到个人,大到企业、国家,有人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因为坚持让我们推翻了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坚持让我们走出了中国特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让我们面临改革深水区,不畏艰险,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路,开启了我国发展的新征程。
当然,新征程面临着无数新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浮躁的时代,新旧事物更迭不断,也为我们敲响了不能过于贪多、求全的警钟。现在很多年轻人常常将自身置
身于忙这忙那、忙东忙西的尴尬境界,以为用“忙”来展示自身的能力强,反而使自己顾此失彼,陷入“跳槽来跳槽去”的浅井之中。其实,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定位是非常可怕的,数年前有一个品牌“凡客诚品”不知道大家还是否记得,最初,立足于平凡人的不平凡生活,可以说盛极一时,最终,涉猎越来越广,几乎涵盖衣食住行多个方面,最终“忙”得消失在了平凡人的视野之中,不能说不可惜。反过来看一看格力空调的成功之路,专注于掌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将创新的核心科技运用到极致,为“中国创造”贡献了极大力量。
所以说,“置心一处,无事不办。”首先,要有凿深井的精神。我们只有坚持不胜不休的战斗精神,坚持“不见水源誓不休”的气概,锲而不舍地追求,一门深入,几十年如一日,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坚守初心,坚守努力的方向,不轻言放弃,用明确的目标支撑我们不断前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也会做出不凡的成绩。其次,要有时刻准备接受机遇的头脑。我们要勤学苦练、脚踏实地,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抓住机遇打下坚实基础,壮大实力,为迎接机遇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当机遇出现时,不让机遇溜走,成就智慧、梦想和事业,拥有充实的人生。最后,要有平衡压力与动力的能力。我们无法控制客观压力的大小,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自己的承压能力来降低压力感,遇到压力,化解压力。学会自我排解,正确地评估自己、接受自己。不要把自己定位于无所不能,也不要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到自己最擅长的那一点,扬长避短,学会彼此欣
赏、彼此宽容、勤于沟通,与同事之间建立愉快的合作关系,与上下级之间建立有效的支持关系,让
自己在压力之中不会形单影只,更好地锤炼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凿得人生深井,得到成功甘泉。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